一 前言

一 前言

一 前言

紅樓夢憶

一 前言

   

1987年6月27日,我自北京十三陵天壽山飯店參加「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學術研討會」歸來,感到十分欣慰。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拍攝完成了,第一輪播映也即將結束了,這次學術研討會就是為此而召開的。主辦單位有中國電視劇藝委會,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電影報、中國紅學會。研討會上,大家發言熱烈,我聽了後自然受益很多。而令我深有感觸的是,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拍攝完成,播映後獲得廣大觀眾的觀賞,這件事本身,不論從紅學研究,還是從電視藝術的成果來說,都是值得重視的。

我作為一個《紅樓夢》愛好者、研究者,有幸參加了《紅》劇的拍攝工作,這確實是一個很不容易獲得的學習機會。曹雪芹的《紅樓夢》,本是一部集中華民族文化大成的書,是融中華民族藝術風格於一爐的書。作為一部小說,它的深度、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境界,可以講是任何其它藝術形式難以超越的。電視連續劇《紅樓夢》,雖然說據原作改編,編導者又力圖展現原作面貌,但是,真正作起來又談何容易!縱然是努力、嚴肅、認真地去追求,結果或許也只能是在某種程度上展現了原作的精神。其中,有神似之處,有形似之處,有近似之處,自然也可能有背謬之處……總之,小說《紅樓夢》和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絕不可能完全一樣。而其間的差異,來自歷史的差距。生活的差距,藝術才華的差距……有許多東西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況且還有種種條件的限制,又怎麼可能希望事情的結果都盡如人意呢?但畢竟它獲得相當的成功,這又是使人感到十分興奮的。

幾年來,我隨《紅》劇拍攝組,天南海北,親自體味到拍攝工作中許許多多的甘苦。現在,看到熒屏上展現的一幕幕「紅樓」畫圖,當時拍攝的種種情事,便時時浮現眼前。前景歷歷,禁不住夢魂牽繞。在我的記憶中,在個人心靈的「熒屏」上,也有幅幅令人心馳神往的畫面展開;正如明末張宗子《陶庵夢憶》序言中所說:又是一番夢憶!熒屏上的畫面,保存在錄像帶上了,記憶中的畫面,又怎能讓它成過眼雲煙,不予保存呢?──此《紅樓夢憶》之所以作矣!

當然,這不是什麼大著作,無宏論之可發,無「超前意識」之可談,說不上宏觀,也說不上微觀,只是零散地記錄些《紅》劇拍攝的經過而已。所憶,所記,都是些拍攝過程中發生的趣聞瑣事,因之又名為「散記」。在《紅》劇拍攝過程中,隨劇組到各處,偶然興之所至,發起酸氣來,也寫了一些詩詞。有隨時發表了的,也有未發表的。這些詩詞,不少已引用到《夢憶》諸篇短文中了。至於未引用的,覺得棄之可惜,便自選其可存者,匯成《紅樓吟草》,附在這本書裡,或許不曾辜負了當時的詩心!

此外,年來各種報刊約寫有關《紅樓夢》和有關「紅樓電視」短文的很多,在朋友們的催促下,長長短短也寫了不少。因為都是零星的斷篇殘簡,所以名之為《紅樓零簡》,作為本書的第三部分,統統奉獻給讀者,也是野人獻曝之意吧!

因此,這本小書共有三個部分;一是《紅樓夢憶》,二是《紅樓吟草》,三是《紅夢零簡》。在這部書裡,當然以第一部分為主,其餘皆可作為附錄視之。承巴蜀書社諸同志不棄,給本書以出版的機會,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1987年7月小暑後一日

記於滬東水流雲在軒雨窗下

回《紅樓夢憶》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