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小談服裝
十二 小談服裝
圓明園講習班在第一次作了小品練習之後步轉入第二步學習內容,重在表演藝術的培養,以便第鰍作小品認定腳色。我因上海原單位有課,要趕回去,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揮手向這殘破的歷史名園告別了。雖然時間短暫,卻仍難免依依惜別之情。臨行前,製片主任任大惠同志,當時是演員講習班的負責人誠懇地問我意見。我也坦率地說:招收的這些位青年演員太好了,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很難得;因而責任也就更艱巨。培養人比建設大廈還要難,何況這些年青姑娘……如今,、拍攝任務完成了。《紅樓夢》在全國播放,引自了熱烈的反響。演員們都艱辛地完成了自己的學習任務、演出任務,各人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有的人考上了電影學院、戲劇學院深造去了;有的又擔任其它戲的重要角色,走上新的崗位……但是也有極個別的學員,因了不應該發生的事,不得不半途而廢,離開劇組……回想三年前我的話,對於後者說,也不是杞人之憂,多少有點感慨與惋惜了。
臨上火車前,我特地約了胡文彬兄和服裝設計師史延芹同志和司機同志,在新僑飯店吃了頓便飯。因為我住在圓明園,他們都在城裡。我在京期間,一直沒有很好敘談過。想在這裡一邊吃飯,一邊好好談談。再有這裡離火車站近,吃完飯正好上車。就是說一舉數得。
大家談論的中心,集中在服裝設計上。我想《紅樓夢》中的人物造型,服裝是一個大問題。紗的、單的、夾的、棉的、皮的、家常的、出客的、喜慶的、辦喪事穿的、有品位的、沒有品位的、主子的、奴才的、綢的、緞的、鑲邊的、刺繡的、繹絲的……名目繁多,數不勝數。而《紅樓夢》又是一部不標明故事朝代的書(寫書時代雖然明確,而故事中卻對此點十分隱晦),在服裝描寫上,也明顯地看出其用心。寫王爺服裝「白管纓銀翅王帽」,全是犁園妝束;寫有品位的,則是「按品大妝」,一筆帶過;只有寫到姑娘們、丫頭們這群女孩子的服妝。才十分細緻,衣裙楚楚,代表了作者當時生活中的服裝。
《紅樓夢》電視劇在歷史背景上,要求的明清之間,服裝設計便按此要求製作。總的是突破戲劇框框,作出「活生生」的服裝,要生活化、要美、要華麗,能夠顯示出《紅樓夢》的風格。
這次談話,十分熱烈,不覺忘了時間。經司機同志提醒,才連忙想起去車站。而車票卻因故丟在招待所,未帶來……一付狼狽相,現在想想還可笑。多虧司機同志幫忙,才順利趕上火車,回到上海。
回《紅樓夢憶》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