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白髮「紅」緣
二 白髮「紅」緣
「新添華發雙鬢,都是為紅樓」
雖然不是好詞,但我說的是實話。由1984年2月開始,在蘇州角(lu)直拍序集的鏡頭,到1986年9月底全部完成,實足用了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除去演員訓練班等準備工作、案頭工作時間不計外),共拍萬把個鏡頭,嚴寒酷暑、起早摸黑其辛勤勞累,真可以說是筆難盡述。導演王扶林同志兩三年來,大家異口同聲地說他頭髮白多了。我也明顯地看著他兩鬢自發增多「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但這不是「等閒」白了,而是為「紅樓」白了。為了祖國這份偉大文學遺產──《紅樓夢》的普及,為它變為更形像的電視藝術,新添幾縷白髮,是值得的。「白髮」,是三年辛勤藝術生涯的甘苦見證,也是三年辛勤藝術生涯的欣慰收穫。
說是三年,其實還不只三年。早在1982年秋天,在上海漕河涇上海師範大學。(當時還叫上海師範學院)召開的第三屆《紅樓夢》學會年會上,王扶林導演就特地到我房間中找我談話,討論把《紅樓夢》改編成電視劇、籌備拍攝等問題。屈指算來,實足也還不到三年半的時間。他現在兩鬢花白,而當肘卻還是頭髮烏黑,風度翩翩呢。
這是我和他初次見面,是紅學會秘書長胡文彬兄介紹的,但他並未同來。二人初見面卻都是自我介紹。當時談到最後,一致感到:把《紅樓夢》拍攝成電視連續劇,是極有意義的。但是原作的藝術界境太高,改編拍攝,條件距離太遠,困難太多了。當時他還說笑話:不但錢是個無底洞,不知要花多少,而且這個寶玉,一會兒談詩論文,像個大人,一會猴在風姐身上,倒在王夫人懷裡,像個孩子忽大忽小,似男似女,上哪裡去找呢?
在第三次紅學會期間,我們談過兩次,此後,一隔就將近一年半,再未見面,也無聯繫。1983年秋,在南京開紅學會年會,扶林兄未來,只遇見編劇之一的周雷兄,告訴我劇本已寫好,準備開拍了。我聽了很興奮,但因同此工作無關係,只是一般的祝賀而已。其心情不過象─個一般的「紅迷」,特別關心此事而已。
我怎麼會和《紅樓夢》電視劇再結藝術姻緣呢?那是在1984年春節前五六天,天氣很冷,我正在我那六點三平方米的小屋中哈凍寫稿。忽然一陣叩門聲,我拉開房門一看:一位不認識的、穿棉軍大衣的姑娘站在門前,自稱是《紅樓夢》電視劇組的工作人員,帶來了編劇周雷的親筆,找我有事;我一看信,原來是要我去蘇州「準備」一條二百年前的街道,街上要佈置種種攤販……
事情很突然,但我義不容辭。第二天下午;我和三位同志一齊趕到蘇州,開始結「紅」緣。
回《紅樓夢憶》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