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紅樓夢百年
也許是夙世之緣,早在五六歲懵懂幼年時就從大人的交談中知道有一部巨著叫《紅樓夢》,並且把賈寶玉、林黛玉的名字銘記在心中。大約是應了隨園主人那句名言“書非借不能讀也”,在十三歲那年一個悠長閒適到無聊的暑期中,向要好的同學借來了《紅樓夢》上中下三部,如牛飲水般過了一遍。到底是年少不知其中真味,只看到了寶黛旖旎纏綿的美麗愛情和大觀園中的繁華清雅。
記不得在此之前是否聽別人提起過高續一說,反正自然而然就把八十回之後視為高鄂所著,前八十回讀來只覺句句生香蕩滌心神,人物形象生動鮮明;後四十回讀來卻覺乾澀無味,人物面目可憎。好容易捺著性子通讀罷全文,卻再也不想去看第二遍。也許是曹公駕馭文字的水平已臻化境,儘管十三歲的女孩還不能真正領會情為何物,儘管十三歲的女孩還不知人情冷暖,儘管十三歲的女孩對書中典故詩詞理解十分有限,甚至是不知所云,但曹公那支生花妙筆營造出的詩一般的美麗意境徹底俘虜了我,一遍讀罷再讀二遍,二遍讀罷仍愛不釋手,再撿擇那些喜歡的片段反覆翻閱,直到長假結束才還給那位同學。
此後數年雖不曾捧讀此書,其內容大概卻基本未忘,期間如電視上播放有關紅樓夢的影視片斷,不論是87版的紅樓夢電視連續劇,還是電影紅樓夢,以及京、昆、越、黃等聽得懂的聽不懂的各種戲曲折子戲,幾乎泛是與紅沾點邊的都來者不拒,一律照單收看不誤,可惜那時的電視節目太少,就這樣幾年下來所看過的影視資料也了了無幾。
記得初中時還借閱過一本紅樓夢續書,不過是百二十回高鄂之後的再續,書的名字記不太清了,好像是夢圓、夢補之類的名字,大意是黛玉復活且不知從哪裡冒出一個哥哥叫林良玉,晴雯再生(大約是借屍還魂,因為前八十回中早已燒得屍骨無存了),湘雲出家但在賈家修行(呵呵,看來賈家是個修行的好地方,除了妙玉不乏其人),王夫人極力討好黛玉、晴雯等人,雪雁因“背主求榮”被配了一個小廝不太受主子待見。最後仍是俗套且不符合實際的大團圓結局,釵黛共事一夫,寶玉坐享齊人之福,雖是喜劇結局,卻讓我看得比高續還要鬱悶。於是心又癢癢起來,重新懷念起少年時初讀紅樓的滋味來,於是高二時,不顧功課繁忙,偷偷用零花錢買了一部屬於自己的紅樓夢來,底本是庚辰本,缺文依其他脂本或程本補齊,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發行。
此後這本書一直藏在枕下,直到幾個月後被父親翻出,記得當時父親臉色十分難看,痛斥我“三年高中一天晚自習也沒上過,成天在家看這個,看多了能當飯吃還是當水喝?”雖然當時不以為然,現在想來卻很能理解當時父母的心思,怪不得賈政王夫人夫婦百般逼寶玉唸書,人在社會身不由己呀!不知是紅樓誤了我,還是我誤讀了紅樓,總之後來學業無成,直至今日提起這個仍為父母家人詬病。
雖說是“一讀紅樓誤終身”,但雖誤終身猶不悔,愛紅之心至今不但未減,自上了紅樓書話、紅樓藝苑及夜看紅樓等論壇之後,反有增多之勢。身邊雖沒有可以談論紅樓的朋友,網上卻有許多才華橫溢的紅迷朋友,他們的紅樓品文或雄辯滔滔,或文筆優美,或別出心裁,在拜讀中如飲甘泉,如觀美景,實在是養眼又養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