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終身誤》誤了誰的終身?
[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抹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紅樓夢》成功地描寫了賈寶玉的愛情婚姻悲劇,〔終身誤]、這支曲子.婉轉纏綿地唱出了這一悲劇。這首曲子象徵著封建婚姻的「金玉良姻」和自由戀愛的「木石前盟」,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賈寶玉和薛寶釵的結合,便都成了早已注定了的命運。「終身誤」,意為誤了終身。此曲以賈寶玉的口氣,唱出了寶玉與寶釵的婚姻悲劇。曲子運用一一對照的手法,寫寶玉在「金玉良姻」與「木石前盟」兩種對立的婚姻中所作的選擇:寫寶玉婚後念念不忘已死去的林黛玉;寫寶釵婚後的冷落和難堪。開頭兩句是寫賈寶玉的選擇,「金玉良姻」寫的是寶玉與寶釵的婚姻。在封建時代用世俗的眼光看來,門當戶對,他倆的婚姻是相當美滿的。有金鎖的皇商小姐和有通靈寶玉的貴族公子婚配,就像金玉一樣匹配,是「天配姻緣」。所以「金玉良姻」象徵著封建婚姻。
「木石前盟」指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據小說第一回介紹,寶玉是青梗峰下的頑石轉化、人格化。黛玉是靈河畔的絳珠仙草的精魂。前世她曾誓言,要以一生眼淚來償還甘露之惠。這「木石前盟」又是自由愛情的象徵。在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奉為天經地義婚姻法則的時代,賈寶玉選擇的卻是「木石前盟」,追求的是自由愛情婚姻。在「都道是金玉良緣」的普遍看法下,他堅定只念「木石前盟」,並作為自己終生的信念。一直到他被迫與寶釵結婚以後,他還是思念「木石前盟」。這既是對愛情的忠貞誓言,也是對封建婚姻的一聲吶喊。
以下兩句寫寶玉對釵、黛兩個對立形象的選擇。其中以「山中高士」來比喻寶釵具有封建淑女最標準的品格。我們知道,薛寶釵是一個自覺維護封建禮教的正統派形象。她常勸寶玉走仕途經濟道路,因此受到賈府統治者的喜愛,被捧上了「寶二奶奶」的寶座,承擔了改造寶玉叛逆性格、拯救家族頹敗命運的任務。「晶瑩雪」,「雪」與薛諧音,表現了寶釵的突出性格,即在封建禮教的毒害下,自覺地按著封建禮教的要求去做人、穩重平和,善於控制自己,做到「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她的處事哲學是「罕言寡語,一味裝愚,恩分隨時,自雲守拙。」她從來不做一件妨礙人的事,也從來不說一句刺激別人的話。她的一言一行不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而是在理智的框架裡,將利害得失反覆的權衡、精細的盤算之後,再以平靜的態度、溫和的語言表達出來。她年紀雖輕,但迷惑力卻很大。可以說,她是個善於迷惑別人的利己主義者。由於她的偽裝,人們往往只看到她穩重、和諧的一面,只看到她賢惠識大體的一面,而往往忽略了她在穩重冷漠的形勢下,對世俗利益的那種狂熱之心。她的兩句俗語深得人心:「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這是發自她內心深處的獨白,也透露出她那勃勃的野心。她不是一個對世俗利益冷漠的人,她有青雲之志——入宮;入宮不成,她就要登上寶二奶奶寶座。這裡,她不是為了獲得愛情,而只是要解決婚姻。為達到這一目的,她奉迎討好,博得了賈家人的歡喜,連趙姨娘這樣的人都讚揚她。我們看,薛寶釵是把對現實的孜孜追求,化為不動聲色的「真人」品性,以冷漠的心志,達到了送我上青雲的目的。甚至在丫環金釗被迫跳井以後,她也冷漠地對王夫人說:「據我看來,她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她下去住著,或是井跟前憨頑,失了腳掉下去的。」「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我們看,這是踐踏著屈死者的身體去討好統治者的恭維。她不僅會做人,還善施小惠,拉攏人。當平兒因賈鏈兩口子吵架受委屈、有冤無處訴,她面授機宜,教授奴才哲學。「晶瑩雪」給人的那種冷森感覺,確實表現出了封建正統派的性格實質。這是一個冷漠而有福氣的封建統治者——冷美人。
和薛寶釵對立的林黛玉,是封建禮教的判逆者。黛玉是個鋒芒畢露的人。她在性格、為人處事方面正好與寶釵形成相反對照。「寶釵待人接物,不疏不親,不遠不近。可厭之人亦未見冷淡之態,行諸聲色。可喜之人亦未見濃密之情,行諸聲色。」她的真情實感藏得很深。黛玉卻是鋒芒畢露,是非常直率地表達情感和對人。黛玉是直率、率直的做人、大膽地追求愛情。寶釵雖喜歡寶玉,也有那麼一份愛,但藏得很深,不輕易表露。正因如此,寶釵才被封建社會這一典型環境所容而黛玉不被環境、統治者、家長們所容。寶釵能與環境熔成一片,黛玉卻在所處的環境中孤立無援,儘管這樣黛玉也不改初衷。
這是兩個對立的人物,寶玉到底選擇誰、選擇什麼?他把黛玉視為知己,選為終身伴侶,愛她、器重她,因為他們之間有共同思想作基礎,都是封建的叛逆者。他和寶釵之間則有著橫隔,可以說寶玉對寶釵有著根本的隔閡。寶釵以仕途經濟規勸寶玉,要他攻讀八股文,留意於孔孟之間,濟身於經濟之道;要在外頭大事上做功夫,不要在內圍廝混。寶玉將這些說成是:「混帳話。」並明確表示,林妹妹壓根就不說這些話。她若說,我早就和她生分了。寶玉這番話恰巧被黛玉聽見了,她感到自己眼力不錯,寶玉確實是知己。林黛玉的身世很悲慘、不幸,但她所選擇的是愛她的人、終身理解她的人,這一點黛玉又何其有眼力。
寶玉在被迫與寶釵結婚後,他對志不同、道不合的寶釵也只是保持著夫妻的名分;寶釵最後雖得到了寶玉,但並沒得到寶玉的感情。寶玉對不幸早逝的黛玉始終不忘,他的態度又是多麼堅定。這支曲子從側面透露了寶釵婚姻的悲劇,寶釵婚後的精神待遇仍是孤獨、冷落。寶玉把和寶釵的結合看成是人間悲劇,歎為深深觀止。而且他認為既使寶釵像古代婦女孟光那樣把飯碗舉到齊眉來侍候丈夫那樣、敬重寶玉,他也到底意難平。對黛玉那刻骨銘心的愛情,使他的感情永遠無法平靜。寶釵是「金玉良姻」的獲得者,也是封建婚姻的犧牲者,取名[終身誤],誤了終身,更折射出曹雪芹對封建傳統觀念大膽的、深刻的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