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是什麼時間?為何沒提起中秋節?
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中,莊稼人劉姥姥帶著外孫子板兒再次來到榮國府,這已經是劉姥姥二進榮國府了。下面紅樓夢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的時間,是在中秋過後,重陽之前。具體點是八月末尾。這就很讓人疑惑,為什麼曹雪芹對中秋這麼重要的節日提都不提,直接略過呢?
如果細看《紅樓夢》八十回前,會發現中秋節的描寫,被安排得最早,描寫得最晚。
最早是在第一回,甄士隱在中秋節請賈雨村吃飯,第二年元宵節丟了女兒後,災禍紛紛而至家破人亡。
最遲是在第七十五回,賈政回家一家人團聚,卻透露出末世的悲慼。推測第二年元宵節開始,賈府也進入多事之秋,禍事臨頭,只是不知道林黛玉是否也像香菱一般「丟了」。
那麼,曹雪芹何以在中間那麼長的時間,有意避免描寫中秋節呢?其實,中秋節從一開始就被注定是末世的開端。
《紅樓夢》中,三次提到中秋節,兩次隆重描寫元宵節,應該肯定在八十回後還有一次元宵節的描寫。
第一回的關鍵時間點有兩個,一個是中秋節最後的祥和,一個是元宵節災禍的開端。甄士隱的小家庭隨之灰飛煙滅。
甄家滅亡程序,基本上是賈府滅亡的「大綱」,賈家滅亡的時間節點基本會契合中秋最後團圓,元宵災禍開始這一「套路」。
第九回秦可卿生病,到第十一回尤氏說起,也是在中秋節過後發生的故事。並直接引出了「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元宵節賈元春省親的大陣仗。秦可卿死亡的時間,對照林如海,應該都是在九月初三前後,還是中秋節後。
而秦可卿之死和賈元春省親,則是賈家日後抄家的真正導火索。
此後基本沒有細寫中秋節。按說劉姥姥二進榮國府之前應該寫一次中秋節。因為不久之後,曹雪芹濃墨重彩的描寫了賈家祭宗祠以及元宵節夜宴。並且以元宵節夜宴為分水嶺,賈家的繁榮一去不復返,情況急轉直下,直到第七十五回的中秋夜宴。
分析曹雪芹之所以不寫劉姥姥進賈府之前的幾次中秋節,就為了積蓄筆墨,寫出一個末世的最後團圓。
從行文來看,第五十四回和第五十五回是整部《紅樓夢》的分水嶺。五十四回之前是「喜」,五十五回之後是「悲」。以元宵節為時間節點。對應的,也是甄英蓮丟失的日子。
而中秋節對中國人意味著團圓是「喜」,可三秋將近,凜冬來臨,注定是「悲」。「樂極生悲」卻是由中秋節開始。
曹雪芹有意壓後中秋節的故事線索,就是要在團圓中,將悲劇的氛圍徹底渲染出來,為賈家末世的大戲徹底拉開大幕。
第五十四回之前的上半部分,都是先中秋節,後元宵節。隨後的下半部分,會發現是先元宵節後中秋節。之所以有順序的變化,就在於秋盡春來還有希望。[枉凝眉]也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這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而一旦逆轉,從元宵節到中秋節的轉變,則是從春到冬,滿目蕭瑟絕望,「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需投各自門」。不怪史湘雲和林黛玉聯詩「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了。
曹雪芹砍掉劉姥姥來前的中秋節顯得極為關鍵。從情節上,不與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的大情節衝突。因為劉姥姥必然要在秋盡冬初到來。只因他們家「冬事」未辦,需要過冬的錢。這時候不寫中秋節,情節正好詳略得當。且賈政不在家,寫中秋節賈府上下團圓熱鬧也不合適。
而從氣氛上,也不好渲染中秋節的氛圍,只因前文元宵節的熱烈快樂,不適合這時的中秋節。但沉重的氣氛,又有端午節在前,於情於理都只能捨了這次中秋節,為最後的「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