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說紅樓夢
國慶去圖書館借到了這本《俞平伯說紅樓夢》,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的。此書大約寫於上世紀20年代初,書中的很多內容都是取材於作者與其朋友顧頡剛的通信。或者說,作者的很多觀點都是在與其好友的通信與辯論中樹立起來的。可能是由於當時的條件所限,俞平伯所掌握的史料不及現在的人多,他的很多觀點或者說分析都不夠成熟,也沒有有力的論據作為支撐,全書看起來略顯單薄。不過還是很欽佩作者嚴肅的做學問態度,可比現在的許多作者嚴謹多了。
俞平伯首先論述了續書的不可能。這一點我當時看時就覺得奇怪,難道他們不知道《紅樓夢》的後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寫的嗎?可是看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原來我們認為想當然的結論是很多前人考證出來的。據說自乾隆壬子程偉元刻的高鶚本,一百二十回本問世以來,《紅樓夢》一直是以百二十回本的形式流傳的。後人也就一直以為《紅樓夢》就是一百二十回,後四十回也是曹雪芹所作。這個謊言在流傳了130年之後,被胡適等一批紅學家給揭穿了,自此之後,大家也都接受了後四十回並非曹所芹所寫這個結論。
雖然作者考證了後四十回是偽作,不過俞平伯還是給後四十回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並且認為續書中也有寫得精采之處。只不過,俞平伯認為,續書中的精采之處是用原作中相彷彿的事情做藍本的,反之,凡沒有藍本可臨摹的,都沒有精采。我比較同意俞平伯對續書作者的觀點,他認為,一部作品,最忌諱的就是作者沒有自己的個性,而對於續書作者來說,最忌諱的又是有自己的個性(大意是這個樣子)。俞平伯認為高鶚續書之所以失敗,原因有兩個:一是《紅樓夢》本非可續之書;二是高鶚與曹雪芹個性相差太遠。高鶚想處處追尋曹雪芹,卻始終趕不上,以致於迷失了方向。不過雖然高鶚續書失敗了,卻是光榮的失敗了。
俞平伯也編了一個《紅樓夢》的年表,只是太籠統,而且很多都是作者自己揣測的,個人認為參考意義不大。至於《紅樓夢》的地點問題,作者和我們一樣,雖然覺得書中的地點忽南忽北,有許多矛盾之處,不過俞平伯至少證明了大觀園可不是袁枚所住的隨園。其時《紅樓夢》中的地點問題,我覺得霍氏在《紅樓解夢》一書中論述的比較詳細,至少能自圓其說吧。
對於十二釵的判詞中最後一首《飛鳥各投林》,我一直認為是對十二釵命運的總結性概括,可是俞平伯卻認為是每句分結一人,而不是泛指的。雖然我覺得俞平伯將每一句話照應在每個人身上有些勉強,不過還是想將俞平伯所列之表依原文排列出來:
一、 為官的家業凋零——湘雲
二、 富貴的金銀散盡——寶釵
三、 有恩的死裡逃生——巧姐
四、 無情的分明報應——妙玉
五、 欠命的命已還——迎春
六、 欠淚的淚已盡——黛玉
七、 冤冤相報豈非輕——可卿
八、 分離聚合皆前定——探春
九、 欲知命短問前生——元春
十、 老來富貴也真僥倖——李紈
十一、 看破的遁入空門——惜春
十二、 癡迷的枉送了性命——鳳姐
除了四、六、八、九、十、十一之外,其餘各句套用在十二釵身上都覺得有些勉強。比如可卿,有什麼冤要報呢?而妙玉,又為什麼要遭到報應呢?不過這本書我還沒有看完,書的附錄裡有幾篇文章裡有一篇是講可卿之死的,或許能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