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探佚之七--紅樓夢後四十回作者推考
最近幾年,紅學界不知為什麼,突然刮出一股歪風,說當前市面上通行的程高本《紅樓夢》,是曹雪芹所作;有人甚至進一步說,《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紅樓夢稿》,是曹雪芹的手稿。此見解確實很新,因為它確立了程高本的獨特的領導地位,而打倒了許多人正在努力探佚的《紅樓夢》後三十回。見解新,並不代表正確,更不等於真理在手。或許,它還有混淆視聽、顛倒黑白之嫌。我作為全國千千萬萬個《紅樓夢》愛好者中的一員,有幾句話,憋在心裡,真有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下面,我分幾條,大概地說上幾句。
一、「紅樓夢」後四十回,決非曹雪芹所作。理由有四。
1、後四十回,無論從遣詞造句、文章語氣、氣息氛圍、寫作技巧等方面,還是從整體結構、主題思想、人物刻劃、故事結局等方面來說,都與前八十回大相逕庭,決非一人所作。(具體論證,我想不必贅言了,因為內容幾乎是「眾所周知」,我亦無新意,多說毫無意義。)
2、張宜泉是曹雪芹晚年的一個極要好的朋友。曹雪芹死後,張宜泉寫了輓詩,其中兩句道:「北風圖冷魂難返,白雪歌殘夢正長」。這裡,明說曹雪芹的「紅樓夢」是「白雪歌殘」,沒寫完。那麼,既沒寫完,哪來如今的後四十回?答案只能是:後四十回「紅樓夢」是別人續寫的,而非曹雪芹所作。
3、「紅樓夢」早期抄本裡,存有大量「脂批」。這些「脂批」裡,竟沒有一條提及或涉筆到當今所流行的「紅樓夢」後四十回的回目或內容,哪怕是一星半點也好。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沒有」、絕對的「沒有」!——這是令人無法想像的,更是令人不可理解的。因為,寫「脂批」的人,都是曹雪芹的親屬或要好朋友,他們不可能不知道曹雪芹寫「紅樓夢」寫到了什麼程度,或寫到了哪些章回。其具體的回目或內容,「脂硯齋」等人絕不可能不在「脂批」裡有所透露,或有所表述。這說明了什麼呢?這正說明當前所流行的「紅樓夢」後四十回,是他人的續作,而非雪芹原作。——雪芹生前根本就沒有寫完「紅樓夢」全稿。(筆者推考,剩餘稿件,已至少完成80‰以上)。
——順便說幾句題外的話。「脂批」倒經常提到「紅樓夢」後三十回,其中不僅提到回目,還揭示具體的內容。這「後三十回」,我們經分析、研究後,完全有理由認定是雪芹的原稿。——儘管,這「原稿」還未完全地寫完。有些章回,還非常可惜地被當時的借閱者迷失,最終導致曹雪芹的千古華章完全「迷失」了。——這真乃是萬古之恨事也!
4、還是「脂批」。「脂批」裡有好幾條文字,能直接證明曹雪芹的「紅樓夢」,並未全部寫完。試舉幾條:
1「甲戍本」「滿紙荒唐言」一詩的上方有硃評云:「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甲午八月淚筆。(「壬午除夕」當是「癸未除夕」的誤記。因為人再老糊塗,批書人也不至於連書完沒完稿都會搞不清楚,何況,此條脂批前後還有好幾句話,語意連貫,都證明著曹雪芹的「書未成」三字。[注])
2「庚辰本」二十二回寶釵詩謎後有脂批云:「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歎歎!——丁亥夏,畸笏叟。」(此丁亥為1767年。此時,距雪芹去世才不過三年。)
「此回未成而芹逝矣」,表明曹雪芹在修訂、整理「庚辰本」二十二回時不幸去世。其他方面,如十七、十八兩回未分開,十九、八十兩回未有回目,六十四、六十七兩回缺失,七十五回缺寶玉、賈蘭,賈環等人的中秋詩等等,都證明著「庚辰本」是曹雪芹生前最後修訂而沒有來得及修訂完的「紅樓夢」稿本。這裡面,保全了許多曹雪芹生前修訂、整理「庚辰本」過程中的最後的原始印跡。此說我們應能確認。那麼,問題來了,我們不妨試問一下:曹雪芹生前連前八十回都還沒有完全地徹底地修訂、整理好,他又怎麼可能去作完全違背他自己意願的今本「紅樓夢」後四十回!!他不會有這個時間、精力,也絕不會有這個胡說八道的興趣!——何況,他還要忙他的「紅樓夢」後三十回呢。答案只能有一個:即今本「紅樓夢」後四十回,決非雪芹所作!
以上四條,是我認為「紅樓夢」後四十回,決非雪芹所作的理由,——或者說證據罷,但是,我也決不是說,「紅樓夢」後四十回,不是曹雪芹所作,就應該是高鶚續作了。相反,我認為,後四十回,也不是高鶚所作!
二、今本「紅樓夢」後四十回,決非高鶚所續。理由也有四。
1、在「程高本」之前,社會上早就存在有人續寫後四十回的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如乾隆五十四年(1789)八月以前,楊嗣曾(雁隅)以重價購得兩部抄本,一部是「石頭記」,八十回本;一部是「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本。
2、因為有上一條,程偉元在「程甲本」裡的序言裡的一段話,我們就可以相信,而且可以拿來作證據。他在序裡說:「數年以來,僅積有廿餘卷,一日,偶於鼓擔上得十餘卷,遂重價購之。」如此,「紅樓夢」全本經程偉元「銖積寸累」的搜集,終於傳奇問世了。他說這話,是在1791年的冬天。
現在,我們不妨細想一下,程偉元當初真要作偽,他何必要說「紅樓夢」後四十回是二次購買,方得全軼?倒不如說一次性購買省事些,免得人家不相信這種「鼓擔」上的奇遇呢。
3、楊嗣曾(雁隅)在1789年購得的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不可能是高鶚所續的,因為高鶚要忙著考舉人。1788年,高鶚中舉。可想而知,高鶚在1788年之前的一二年裡,是決不會有什麼閒情逸致去續寫什麼「紅樓夢」的,他不可能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再往前呢?更不會。因為高鶚續書完工,程偉元的「程甲本」,該早就開印了,根本不必等到1791年的冬末。
4、程高本《紅樓夢》不是曹雪芹寫的。可作證據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在這裡,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吧。第二回,冷子興說賈家歷史:「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這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說起來更奇,一落胞胎,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上面還有許多字跡,就取名叫作寶玉。」(甲戍本、庚辰本)這裡面,寫明元春比寶玉大一歲,可到了程高本,冷子興介紹賈家歷史,元春比寶玉一下子大了十幾歲,這不是胡扯麼?它造成了《紅樓夢》情節結構上的混亂。因為在元春判詞裡,元春是「二十年來辨是非,」隱寫元春二十歲死。這樣的胡亂改動,豈能是曹雪芹所為!這正證明了「程前脂後」理論的荒謬絕倫,根本不值一駁。
——寫到這裡,我覺得有必要把「元春二十歲死」這一問題作一些補充和解釋,以免個別同志對這一問題有所誤解。
我在「淺探賈元春之死」一文中,說十八回至八十回末,歷時兩年整,預計八十一、二回,大觀園進入第三春,至大觀園第四春元宵節時,元春「暴亡」。這樣算來,寶玉那時當十七歲,元春豈不是只有十八歲?你何以證明元春二十歲死?其實,這裡面有個緣故。
我們看十八回至六十三回寶玉過生日,此時兩者相距,當是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寶玉生日在夏天。這不僅從史湘雲臥石等情節中可看出,從第一回甄士隱夏日做夢中也能看出。第一回,甄士隱做夢。就在士隱「入夢」到「出夢」之間,寶玉下凡入世。小說寫甄士隱「大叫一聲」,醒來,「只見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此可證寶玉生日,時在夏天。)六十三回下半篇,也即是寶玉生日的次日,賈敬升天。接著,從六十四回至六十九回,小說寫「二尤」故事。至七十回,時序一下子跳到了三月初一,黛玉作「桃花行」。那麼,「二尤」故事,延續了多長時間呢?小說沒明寫。但,我們看七十六回,也就是黛玉作「桃花行」的這一年中秋節,作者通過賈母之口,暗暗對此作了交待。小說寫(尤氏紅了臉,說了一番話,)賈母笑道:「這話很是,我倒也忘了孝未滿。可憐你公公已是兩年多了。。。。。。」
這就很明確了,七十六回中秋節,距六十三回下半篇的賈敬升天,相距時間是兩年多。其中有兩年時間,被「二尤」故事填掉了。讀者看小說,如果不仔細、不認真地看,這「兩年」時間,幾乎要被作者「矇混」過去了。所以,元春死時,不是十八歲,而是二十歲整。(小說結束時,寶玉回青埂峰,當是十九歲。二十五回,寫癩頭和尚給寶玉治病時,手擎寶玉,長歎一聲:「青埂峰一別,展眼已過十三載矣!」此表明寶玉二十五回時,年紀為十三歲有餘。到大觀園第四春中秋節寶玉「登仙」,當是十七歲。但加上差點「矇混」過去的兩年,則寶玉「登仙」,豈不正是十九歲。元春比寶玉大一歲,故元春在同年的元宵節「暴亡」時,年紀二十歲整。)
我在「淺探賈元春之死」一文中,說十八回至八十回末,歷時兩年整。此是針對脂批「所歎者三春」而言,並不包括暗寫的或者說是二尤故事所佔去的「兩年」,此「兩年」,實際上是跳過去的,與脂批所說的「三春」,毫無關係。但,它牽扯到元春的死亡年齡及寶玉的「登仙」年齡,這一點,我們必須搞清楚。
另:元春判詞中的「虎兔相逢大夢歸」,決沒有錯。因為最古、最接近曹雪芹原文的版本甲戍本、庚辰本,均是「虎兔相逢大夢歸」,而元春的年齡,均是比寶玉大一歲。
以上,我對「元春二十歲死」作了些補充和解釋,與本文主題,已經離得夠遠的了。下面,我們趕緊「言歸正傳」。
為適當增強本文的說服力,我再加上一條反證:如後四十回真是高鶚所續,那麼,他的「程乙本」比「程甲本」僅晚出七十天,何以修改、增刪達兩萬多字?他在出「程甲本」時,何以會馬虎了事至如此呢?這恰好說明,程高兩人得到「紅樓夢」全稿後,大喜過望,竟沒能來得及對剛得到的「然漶漫殆不可收拾」的「紅樓夢」後四十回作認真、細緻的校勘,就迫不及待地排印出版了。過後,高才發現有諸多不適,遂再次作修訂,是為「程乙本」。又過了不到九十天,高第三次作了修訂,出了「程丙本」。(今藏上海圖書館)
我們稍加分析、研究,即可得出結論:「紅樓夢」後四十回,決非高鶚所續,而是所「補」,——即修訂、整理而已。那麼,「程高本」裡的後四十回「紅樓夢」,既不是曹雪芹作的,也不是高鶚續的,它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筆者認為,目前因證據缺乏,還很難肯定具體是哪一個人所續,因此,這個問題,只能作為一個懸而未決的疑案而存檔。
文章寫到此,也該結束了。至於我在上面說的對與不對,有無道理,謹有待於「紅學家」及廣大《紅樓夢》愛好者的批評、指正。
[注] 所引「脂批」,全文如下: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甲午八月淚筆。(此甲午當指乾隆三十九,為1774年。筆者推考寫批人為畸笏叟,即曹睿蹦昶呤弧K備舳嗄輳匝├樂輳且漵形螅蛔鬮妗!收哂旨埃?
王根福 馮玉偉
0943——8239848
0943——3387648
2005年10月重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