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蹤歸何處——紅樓十二官之齡官
齡官的出現很簡單:貴妃要省親,賈府要建別墅,順帶著要買個戲班子,請幾個和尚道士的作個點綴,於是就有了賈蓉賈薔的江南之行,有了十二個女孩子戲劇般的悲喜人生。齡官——十二個唱戲的女孩子當中的一個,是其中最美麗的一個,最有才華的一個,也是最桀驁不馴的一個。她在全書中的著墨不多,在芳官等人進入大觀園時早已不知去向,但她的每一個出場都令人印象深刻,猶如那暗夜中絢目的煙花,短暫而美麗。
那個還帶著十分寒意的元宵之夜,元春在賈府眾人的期盼中走下了鳳輦,例行的晉見禮儀結束後,元春與闊別已久的姊妹們先是作詩題匾,接下來是遊園賞景,之後才想到了最後一個項目:看戲,於是那些女孩子們立即粉墨登場了。元春點了四出戲,分別是「豪宴」、「乞巧」、「仙緣」、「離魂」,不知一共有多少女孩子參演了,但是從這幾出戲的容量來看,應該是大多數的女孩子都出場亮相了吧。在這眾多的女孩中間,唯有齡官在第一時間就得到了貴妃的賞賜,並特意囑咐「不可難為了這女孩子,好生教習。」甫一登台便受到貴妃的矚目,齡官的演藝才華由此可見一斑。
接下來的露面是在寶釵的生日宴會上,賈母深愛那一個做小旦的與一個做小丑的,命人帶了來細瞧。鳳姐的一句玩笑話「這孩子扮上活像一個人」埋下了寶、黛、湘的爭端,而湘雲口無遮攔的「倒像林妹妹的模樣兒」以及寶玉並不高明的一個眼神,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這場風波的險些造成寶玉「頓悟」的嚴重後果。這件事情的起因竟全是為了一個小旦,此時尚無法判斷這個小旦是否就是齡官,但從她與黛玉相像這一點以及後來「畫薔」一段來看,應該是她無疑了。
如果說前面齡官都是隨眾出場而非單獨露面,那麼「畫薔」這一段確實是齡官的「個人秀」了:薔薇架下的少女滿懷心事的金簪劃「薔」,見她眉蹙春山、眼顰秋水、裊裊娜娜大有林黛玉之態,這樣的婉轉風流,這樣的愁腸百轉,這樣的癡心癡意,不獨寶玉擔憂:看他的模樣兒這般單薄,心裡那裡還擱的住熬煎。就連我這個局外之人也恨不能替她分擔一些憂愁呢。
書中最後一次的描寫是在梨香院中,寶玉因聞說十二個女孩子中數齡官戲唱得好,興興頭頭跑去找她唱一套裊晴絲,不料一向頗受女孩子青睞的寶玉卻吃了齡官的閉門羹,先是「起身躲避」,再是正色說道:「嗓子啞了,前兒娘娘傳進我們去,我還沒有唱呢。」如此的冰冷態度,如此的正色正言,叫人欲近不能,欲怪不忍,好一個不畏權貴的齡官,好一個自尊自愛的少女,如我是寶玉必也自悔不該輕看了她,不得不對她生出幾分敬意來呢。後來她與賈薔的一番言語,竟像是寶黛口角的翻版,而賈薔對她的憐愛,對她又哭又鬧的無所適從,以及又賭咒又發誓的種種表現來看,也與寶玉如出一轍。
至此齡官的形象已經十分清晰了,一個美麗的、孤傲的、清高的、才華出眾的同時又十分不幸的、嬌弱的、敏感的女孩子形象躍然紙上。此後齡官去向如何,是得到自由之身還鄉了,是與賈薔有情人終成眷屬了,還是佳人命薄香消玉殞了?作者沒有寫,我們也無從得知,在這樣一個充溢著悲劇氣氛的社會中,在壓抑人性、扼殺真情的統治者大行其道的時代裡,齡官,能像我們希望的那樣,「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