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校注本為何受歡迎?
今年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紅樓夢》校注本出版25週年。在這個別有深意的時刻,專家們對《紅樓夢》校注本成書過程的回顧,對實事求是學風的呼喚,顯得更加強烈和迫切。
作為顯學,紅學研究歷來是學者的興趣樂園。而對紅學研究來說,版本既是研究對象,也是需要借重的工具。從最早的手抄本到油印的程甲本、木刻的程乙本等等,《紅樓夢》傳播範圍越來越大,文本也在傳播中發生變化。尤其是到了1982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主持校勘註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校注本,經過袁水拍、馮其庸等一批著名學者前後7年的努力,終於面世。據專家的最新統計,包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正式出版物以及其他出版社對該版本的「變形」,《紅樓夢》校注本前前後後大約出版了1000多萬套,由此「派生」出來的讀者約有5000多萬。
這是自《紅樓夢》產生以來,第一次以脂評本為底本對《紅樓夢》版本進行的大規模的校勘整理和註釋。《紅樓夢》校注本在《紅樓夢》傳播史上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隨著校注本的廣泛傳播,一大批「少壯派」學者、研究者和讀者自此誕生。《紅樓夢》校注本出版以後的25年,是我國紅學研究取得最豐富成果的25年,被稱為紅學新時期。一個版本的誕生,能夠產生這樣大的「生產力」,並非偶然和機遇。在《紅樓夢》校注本成書過程中,有兩大特點值得今天的學者記取。
作為出版人,人民文學出版社精益求精,堅持把健康的、有文化含量和學術價值的圖書奉獻給讀者的自覺精神尤其可敬。早在195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組織整理出版的《紅樓夢》整理本就很受歡迎。作為一個有著出版政策優勢的國家級出版社,半個多世紀以來,人民文學出版社沒有滿足於吃老本、吃老祖宗的現成飯,而是不斷組織學術力量,出版精品力作,校注本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得以完成並在不斷補充、修訂和完善。對於「以閱讀來影響人生」的出版人來說,這種社會和歷史的責任感尤其可貴。
過去的兩年裡,紅學再次成為熱門話題。從文化現象上來講,這固然是一種好事,它充分說明《紅樓夢》具有恆久的藝術魅力。但是也有「玩花活」者明顯在打著學術的幌子「娛樂」讀者,在此背景下,總結紅學研究成果,提倡科學的學術方法,鼓勵健康的學術風氣,與種種偽學術抗衡,就顯得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