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紅樓夢》是文學的倒退
迷《紅樓夢》,有炒作與攀附之嫌,筆者覺得,國人大有將《紅樓夢》妖魔化的嚴重傾向。一部普通的章回體小說而已,何以讓國人如此瘋狂?有趣的是,全國許多研究紅學的流派像捍衛自己的生命與尊嚴一樣捍衛自己的流派立場。
作者:周帆
最近有一個讀者,常常給我發短信,交流經濟、策劃和文學。有一次我收到她的一條短信:你如何看待《紅樓夢》?
我:不喜歡。
她:啊!不會吧?我懷疑你是不是一個作家?
我:作家都要喜歡《紅樓夢》才行嗎?
她:你為什麼不喜歡?
我:因為《紅樓夢》沒有什麼價值,所以不喜歡!
對此,她大惑不解:中國人,尤其是文人,居然會有不喜歡《紅樓夢》的。
《紅樓夢》成為中國古典文學巨著,似乎已成了不爭的事實。關於它的評價之高,可能是世界上罕見的。
有人將《紅樓夢》稱為曠世奇書,認為《紅樓夢》不只是一部小說,它還能超越自身,超越時空與古今之哲學、政治、藝術,甚至百門學科互為貫通,互為成全,它更像是一面反射真理之光的球面鏡。它是一部百科全書,設計了人生、人性、人際交往、民俗、醫藥、情感、文化、文學、建築等等諸多方面。
有認為研究《紅樓夢》就相當於研究清史(文/周帆)。理由是有很多史料中不曾記載的東西,比如家常的飲食、服裝、風俗、百姓的觀念等等。《紅樓夢》寫到了生老病死、聚散離合、興衰榮辱、吉凶禍福、是非功過、善惡曲直。
著名作家王蒙認為「《紅樓夢》和其他各種書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往往使人忘記了它是一本書,而是將它看作宇宙的本體,人生的本體。」
全國有多少人在研究《紅樓夢》,我們不得而知,但數量是龐大的,比許多國家的人口總量還大。據紅樓夢研究所副所長孫玉明介紹,中國紅樓夢學會是國家撥款的事業單位,於1980年成立後,全國各省、市、縣相繼成立分會,而一些高校也紛紛成立分會,並且還成立出版了許多關於《紅樓夢》的期刊,在全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紅學網絡。
據相關資料顯示,《紅樓夢》至今全球發行應該有上億冊之多。與《紅樓夢》相關的圖書及論文,更是無以計數。
由此,不得不讓人生出許多感慨:中國人似乎離不開《紅樓夢》了,《紅樓夢》也似乎成了中國文學的旗幟,不讀《紅》就算不上有文化的人了。
《紅樓夢》真有這麼神嗎?
筆者覺得,國人大有將《紅樓夢》妖魔化的嚴重傾向。《紅樓夢》僅是一種普通的章回體小說而已,何以讓國人如此瘋狂?
有趣的是,全國許多研究紅學的人形成了多種流派,且各成一體,各執己見,這些流派像捍衛自己的生命與尊嚴一樣捍衛自己的流派立場。
在有些人,應該是很多人看來,《紅樓夢》成了一尊神,誰要是冒犯《紅樓夢》,對《紅樓夢》稍有微詞,立即就會引來一片撻伐之聲。
我不否認《紅樓夢》的文學價值,但將其稱為「百科全書」、「宇宙的本體」、「哲學」、「清史」等等,就如同時下的追星族們盲目崇拜僅憑機緣偶然成功的「超女」一樣,缺乏學術修養。
一、我想闡明的是,《紅樓夢》是一部有價值的古典小說,但不是中國文學的圖騰,其所描寫的也就僅僅是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真實地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趨勢。
如果僅以此就確定它為「清史」,未免小題大做。類似通過幾大家不同類型的家族的興衰或者個人命運多舛轉承來反映一個時代的縮影、變遷,在中國文學史上,比比皆是。每一篇文學作品,都是一個時代的產物,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折射出時代的光影。
有人可能會說,《紅樓夢》是站在時代與歷史背景的高度來寫的。也許持這種觀點的人是對的,但不盡然。
記得當代一個著名的作家(忘了該作家的姓名,好像是張賢亮),在八、九十年代寫了一部在當時頗有影響力的作品,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學評論。當時許多文學評論家大都持一個相同的觀點:認為作家在寫作時,是站在一個時代的高度來審視這個時代、反映這個時代的。後來有記者專訪了該作家,記者在採訪時,問這位作家:你當時構思這部作品時,是站在一個什麼樣的角度來把握的?作家的回答讓記者,也讓所有的評論家大跌眼鏡:我在構思和寫作時,沒有想那麼多,當時就是想到了這麼一個素材,覺得很有意思,就信手寫來。記者又問:那許多評論家在評論你的作品時,都說你寫這部作品的目的,是反映這個時代和社會的變遷,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和社會意義的呀。該作家回答:那是評論家們自己想像的。而我寫作時是沒有想那麼多的。
實際上,這位作家講出的是心裡話,大多數的作家,當然也包括曹雪芹在內,在寫作前(文/周帆),也都不可能去構思如何憂國憂民,而只是選取生活中一些有意義的人物和事件,去加以描寫和渲染。至於站在什麼時代背景、如何對社會提出反思之類的,純屬評論家們想當然的自娛自樂。之所以會出現評論與作家創作動機完全不相吻合的現象,是評論家們總愛用一種固化的眼光與思維模式去看待和思考一些事物導致的。
作家描寫男歡女愛,許多時候完全僅僅是為了描寫愛情而已,而並沒有刻意去反映一個時代的愛情悲喜劇或者說愛情的時代意義,但是,任何一篇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會染上時代特色,好事者便據此大做文章,實在有點貽笑大方。
二、迷《紅樓夢》,有炒作與攀附之嫌
我認識一個作家他寫過幾篇關於《紅樓夢》的解讀文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卻沒有正式讀過《紅樓夢》,我問他:你沒有全文閱讀《紅樓夢》,怎麼寫得出解讀《紅樓夢》的文章?真是天才。他笑笑說:這很容易,我查看了一些關於《紅樓夢》的評析文章,對《紅樓夢》也就大致瞭解了,解讀嘛,是件很簡單的事情。我有點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那你又為什麼要寫這類文章呢?還有許多題材可寫呀!他一語點醒夢中人:寫《紅樓夢》方面的文章容易發表,也顯得高深有學問啊。
我想,全國並非獨此一類,類似我認識的這位作家朋友的人大有人在。記得早些年,王蒙在一次文學會議上做報告,就說過這麼一句話:任何一個作家不可能寫出人人都喜歡的作品,據我瞭解,現在北京就有一大批青年作家不讀《紅樓夢》。
早年我對文學癡迷那些日子裡,與文學界的人士接觸頻繁,其中也有不少人從不閱讀《紅樓夢》。在許多閱讀過《紅樓夢》的人中,其中不少是因為《紅樓夢》炒得太熱而好奇才去閱讀的,閱讀後部分人士大呼上當。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文/周帆),內容大致是說《紅樓夢》裡對笑容的描寫既廣泛又入木三分,該文作者閒來無事,將《紅樓夢》裡的各種笑容做了一次統計,說有幾百種(原文裡有具體數字),並且羅列了許多類型的笑,最後文章得出結論,說《紅樓夢》裡描寫的笑容是最多的。
請問,哪一部宏篇巨著裡沒有幾百種笑容?這不是跟風炒作、附庸風雅又是什麼?甚至可以說是無聊至極。
至於認為《紅樓夢》不只是一部小說,與古今之哲學、政治、藝術,甚至百門學科互為貫通,設計了人生、人性、人際交往、民俗、醫藥、情感、文化、文學、建築等等諸多方面之類,更是淺薄之談。
研讀過中國古典名著的人,就會知道,幾乎每一部稍具影響力的長篇經典著作,其內容都會牽涉到所謂的哲學、政治、藝術、人生、人性、民俗、情感、文化等,文學本就是以描寫人生、社會反映人生和社會為己任的。這本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可偏偏有人就據此將《紅樓夢》歸結為「百科全書」,實在牽強附會,如果這也算百科全書,那麼中國的許多文學著作都是百科全書了。
把研究紅樓看成相當於研究清史的人,更是可笑,我國有許多的演義、傳記,每一部演義、傳記都是一個朝代或者一個歷史階段的縮影,同樣在演義著作中,也可以「找到有很多史料中不曾記載的東西,比如家常的飲食、服裝、風俗、百姓的觀念等等」。《紅樓夢》在這方面,怎麼也無法與《三國演義》這些著作相提並論吧?從政治、歷史意義上來說,《三國演義》豈是《紅樓夢》可比的?《紅樓夢》無非是寫了幾大家族及兩個典型人物的愛情故事,是一些風花雪月的東西,其歷史、政治厚重感遠不及《三國演義》。
更有人說什麼「《紅樓夢》寫到了生老病死、聚散離合、興衰榮辱、吉凶禍福、是非功過、善惡曲直」,試問中國的經典文學名著(長篇小說作品)中,哪一部沒有寫到「生老病死、聚散離合、興衰榮辱、吉凶禍福、是非功過、善惡曲直」?
諸如此類,完全是好事者在小題大做,套用一句民間諺語「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我將其稍作修改:欲炒作,何愁無由?
記得在我老家,有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人,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我們全村人都把他看成是阿Q式的人物,平時只要和他在一起,就會拿他開葷,他也一點不惱,甘當大家的「樂子」,然而,幾年後,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他被提拔為大隊幹部,消息初一傳出,村子裡的人都不相信,但略一思考後又坦然了,何也?因為他父親是縣裡的一個局長。剛上任時,他不懂寫借條、申請書之類的簡單公文,每次都來找我幫忙,全村人也都認為他只是名義上去掛個幹部名,做不了事的。可後來,就是這個阿Q式的人物,竟越當越大,由普通幹部升為主辦會計,後來提為大隊營長、大隊長,最後竟成為書記了。
從這個活生生的事例中,我們不難悟出這樣一個道理:要說你行,你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如果像炒作(研究、解析、評論)《紅樓夢》一樣去炒作另外一部作,也成立研究所(會)、撥專款、出學刊,任意從古典名著中提取一部,比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水滸傳》《竇娥冤》《菜根潭》等等,這些作品完全可以超過《紅樓夢》,至少也可以與《紅樓夢》齊名,甚至隨便選擇一部當代長篇小說作品,也可以被炒成中國文學的圖騰。
《紅樓夢》是有價值的,但是炒作的價值遠高於其實際價值幾十、幾百甚至幾千、幾萬倍,盲目崇拜《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家們的一種集體迷失,是文學的倒退,是錯誤的精神文化傾向!有責任的文學家們,應該超越歷史、超越先人,寫出比古代更優秀的經典著作,而不應該將精力放在一篇歷史文學作品的研究和炒作上去。
迷戀《紅樓夢》,有小孩迷戀網絡遊戲之嫌,不及時遠離,可能貽誤自身。
有責任的文學家,應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鑒賞與審美能力,不應該人云亦云,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趟渾水。
關於《紅樓夢》的炒作,或者說是研究,應該放一放,別再去做那種沒有現實意義的事情了。《紅樓夢》也僅僅是一部很普通的愛情小說,犯不上去迷信它,中國的文學家們,你們該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