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壇刮起「名著翻案風」,孰是孰非

中國文壇刮起「名著翻案風」,孰是孰非

中國文壇刮起「名著翻案風」,孰是孰非

紅樓消息

老話新說惹是非,舊事重提起爭議。一個百年話題,近來又在國內被熱炒了起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有毒?《紅樓夢》只是一個俗艷的女子?《西遊記》構築中國人精神幻象?與此同時,著名門戶網站新浪網又推出了「四大名著終被揭開低俗面紗?」的話題,把爭議推向極點。有學者指出,這個老掉牙的話題被重新提起,是一股「名著翻案風」!

文壇刮起「名著翻案風」

據記者觀察,目前這股「翻案風」起源於《〈水滸傳〉與〈三國演義〉批判》一書的出版,該書的作者是王學泰和李新宇,標榜「為中國文學經典解毒」。

作為一本正常的學術著作,在今年1月份出版後,並未引起外界太多的注意。但今年5月,《南方週末》就王、李二人批評四大名著中的兩部,尤其是李新宇徹底否定《三國演義》的經典名著的地位,這一顛覆性的批判,以較大版面作了報道,事情就弄大了,風聲驟起,多家媒體跟進。如,5月19日《新京報》發表《憑什麼批判〈三國〉〈水滸〉?》的文章,予以反駁;5月24日《中華讀書報》以《棒喝時代:也談「為〈三國〉〈水滸〉解毒」》緊緊跟進。一時間,學者、專家、讀者、網友都積極行使自己的話語權,形成了「文革」以後最大的一股四大名著討論熱潮。

昨日,南京大學中文系原主任、江蘇省魯迅學會會長包忠先生,就此表示,這是一個老話題了,1958年前後,曾刮起了一股針對《紅樓夢》、《紅與黑》等名著批判風,此後的「文革」期間就未斷過這方面的討論。這個話題是個老話題,沒有什麼新意。有學者昨日對記者指出,這不過是重刮名著「翻案風」。

    「名著翻案」不得人心

    7月初,國內著名的門戶網站新浪網文化頻道,利用網絡這一反饋迅捷的優勢,為此作了專題調查。本想在思維活躍、觀點開放的網民中,這個話題的調查結論會很包容和寬泛。但事實卻是觀點一邊倒,王學泰和李新宇的「有毒論」遭到90%以上網友的有力抨擊和強烈質疑。

IP地址為220.188.159.的網友:呵!!!有些人為了出名,什麼都可做,無恥。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自以為是當代人類思想的救世主。我只知道一個真理,我爺爺和我外公讀了一輩子《三國》和《水滸》,但我從沒見過他們殺人、放火。我聽了,看了20多年的《三國》和《水滸》。到現在為止,也沒殺過人放過火,毒在哪?那些所謂的思想者,我想你最好去看看那些現代的日本童話片,哪個不充滿血腥和暴力!那些才是真正的垃圾!IP地址為218.244.107.的網友:要說這是一場積極的評論,似乎不太像。我只知道,你用輕鬆的心情看四大名著,便是對它們最大的尊敬。換句話說,能說流傳幾百年的東西是糟粕,豈不是連祖宗八代都罵盡了?

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江蘇《紅樓夢》學會副會長吳新雷,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儒林外史》學會副會長、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會長陳美林等眾多對四大名著研讀多年的學者對王學泰和李新宇的「有毒論」更是不屑一顧:奇談怪論,譁眾取寵!

    刮起「翻案風」有原因

    吳新雷昨日告訴記者,就算名著「有毒」,但這一觀點也不是王學泰和李宇新提出的。現在的學者不好好研究,卻要「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會被人笑話的。「有毒」觀點是在嚇人,「四人幫」說四大名著有毒,在文革中,好多名著被打倒了,連五·四時期的《雷雨》、《日出》也沒有放過,被當作「毒草」批過。如果要說有毒,那麼現在沒有一本是沒有毒的,因每一本書都有作者個人和歷史的局限性嘛。對於名著是否有毒實在沒有必要討論。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現在不能動搖,一百年後也不會動搖!

作為研究魯迅的專家,包忠文對記者談了目前這股「翻案風」的背景。他告訴記者,魯迅先生也曾批評過四大名著,例如他對《水滸傳》中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觀點就很不贊同,是一大缺陷。但魯迅對四大名著的價值和文學地位從來就未懷疑過。從上個世紀初就開始討論四大名著的價值問題,說好說壞有毒有利的觀點都有。新中國建立後的1958年前後,評說名著風再起,但多是以「左」的面孔出現,是否定的態度。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至今的一段時間,又肯定了中國的傳統文學的價值,有一種「復古」的跡象,古的東西就是好。在這20年的時間裡,以前常聽到的批評聲很難聽到了。而在這時候弄出名著「有毒論」,雖然是正常的反應,但卻是「驚人之語」,在喜歡張揚的朝代無疑會起到很好的炒作效應,這股「翻案風」沒有意義。

    《江南時報》 (2004年07月13日 第十七版)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