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文化之鄉
鐵嶺與中國古典巨著《紅樓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和淵源,據考證,曹雪芹關外祖籍就在鐵嶺,《紅樓夢》續作者、全書編輯出版者高鄂也是鐵嶺人,《紅樓夢影》(《紅樓夢》續書之一)的女作者顧太清也是鐵嶺人,《曹雪芹》一書的作者、現代著名文學家端木蕻良還是鐵嶺人,紅學大師周汝昌說:"沒有鐵嶺就沒有紅樓夢",因此鐵嶺被稱為"紅樓文化之鄉"。 端木蕻良與《曹雪芹》
1996年10月5日,中國現代文壇上又一位著名的少數民族作家與世長辭,他,就是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和《曹雪芹》的作者──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1912年 9月25日出生於遼寧省昌圖縣,原名曹京平,曾用筆名葉之林、羅旋、隼、曹坪、荊坪、金詠霓、紅樓內史、紅莨女史等。早在中學時代,他就深受魯迅等中外文學名家的影響,開始了創作生涯。1932年讀大學時,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聯盟。
1933年,僅只21歲的端木蕻良,完成了32萬言的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作品以縱橫交接的情節營造和神奇酣暢的藝術風格,講述了鷺湖畔大地主丁府的發跡史,以及這個家庭在“九一八”事變臨近的背景下盛極致衰的演化趨勢,反映了東北農村封建階級的腐敗和廣大群眾的苦難,展現了人民日益高漲的抗日激情。小說一經問世,便以其濃烈的朔方文化意蘊和鄉土樸野色調,博得了左翼文壇的重視。鄭振鐸在審閱書稿時,盛讚它“將是中國十幾年來最長的一部小說;且在質上,也極好”,“出版後,必可驚動一世耳目!”王任叔亦對小說的語言推許有加,指出:“由於它,中國的新文學,將如元曲之於中國過去文學那樣,確立了方言給予文學的新生命。”
端木蕻良早期創作直接引起魯迅關注的,是後來收入短篇小說集《憎恨》中的一篇《鷺湖的憂鬱》。作品飽蘸蒼涼淒婉,描述了苦難歲月裡發生在關東土地上的一個小故事。《爺爺為什麼不吃高糧米粥》、《遙遠的風砂》、《渾河的急流》,也都是他在當時寫下的風俗文化型作品。
40年代末以前,端木蕻良的代表作還有短篇小說集《風陵渡》、中篇小說《江南風景》和長篇小說《大地的海》、《新都花絮》、《大江》等。
共和國建立之後,端木蕻良曾經在一段時間裡,著力創作戲劇作品,評劇《羅漢錢》、《梁山泊與祝英台》,京劇《除三害》、《戚繼光斬子》,都在戲劇舞台上產生過積極影響。同時,他還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散文作品。
從七十年代末開始,端木蕻良以他那學貫古今的文化眼光和爐火純青的藝術筆法,寫作三卷本長篇小說《曹雪芹》,並且先後發表了第一卷和第二卷,受到文學界、紅學界和廣大讀者的交口讚譽和高度評價。然而,晚年的作家,疾病纏身,每將創作向前推進一步,都須耗費極大的心血。就在他和夫人鍾耀群攜力進行這部傳世之作最後一卷的寫作過程中,病魔奪走他的生命。《曹雪芹》的作者,和這部作品的主人公至死尚未完成自己作品相類似的命運,讓人們不能不為之扼腕長歎!
端木蕻良的名字,將與中國多民族文學的光榮業績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