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能歸天嗎?

黛玉能歸天嗎?

黛玉能歸天嗎?

紅學研究

黛玉既然能夠“歸天”,首先得有一個前提:即黛玉必須從“天”上來到人間,否則就談不上“歸天”。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紅樓夢》內在的有機結構中,這個前提是不存在的。

         一

“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雖近荒唐,細按則深有趣味。待在下將此來歷註明,方使閱者了然不惑。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鍛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歎,日夜悲號慚愧。

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

……後來, 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忽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後面又有一首偈云: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詩後便是此石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自經歷的一段陳跡故事。其中家庭閨閣瑣事,以及閒情詩詞倒還全備,或可適趣解悶,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

原來,作者將《石頭記》一書的來歷註明,為的使閱者“了然不惑”。

原來,我們所讀的《石頭記》,是出自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一塊大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的《石頭記》。

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與女媧氏用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所補的那個“天”相比較,在空間上既然有著天地之差,那麼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記中,所記的夢中之太虛幻境,與女媧氏所補的那個“天”相比較,在空間上怎麼沒有著天地之差?

一、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與女媧氏所補之“天”相比較,那個在上,那個在下?

二、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的《石頭記》,與女媧氏所補之“天”相比較,那個在上,那個在下?

三、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的《石頭記》中,所記的夢中之太虛幻境,與女媧氏所補之“天”相比較,那個在上,那個在下?

四、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的《石頭記》中,所記的夢中之太虛幻境,警幻仙子所居的“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與女媧氏所補之“天”相比較,那個在上,那個在下?

五、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的《石頭記》中,所記的夢中之太虛幻境,警幻仙子所居的“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所設之癡情司、結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薄命司;所貯之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所演之紅樓夢十二支曲,與女媧氏所補之“天”相比較,那個在上,那個在下?

……

根據《石頭記》一書的來歷,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的《石頭記》中,所記的夢中之太虛幻境,警幻仙子所居的“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其空間與女媧氏所補之“天”相比較,那是一目瞭然。

既然作者將《石頭記》一書的來歷註明,為的使閱者“了然不惑”,那麼作為《石頭記》的閱者,我們則應該一目瞭然地認定,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所記的夢中之太虛幻境,警幻仙子所居的“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其空間不是女媧氏用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所補的那個“天”上。

紅樓夢——是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所記的夢中之太虛幻境,警幻仙子之處所演所之曲。我們不能因為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記著一個夢中之太虛幻境而迷惑;更不能因為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記著一個夢中之太虛幻境,就將夢中之太虛幻境,警幻仙子所居的“離恨天,灌愁海”,稱之為女媧氏用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所補的那個“天”。

         二

列位看官:你道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的《石頭記》之女主人公林黛玉從何而來?

“……按那(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石上書云:

    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一日,士隱於書房閒坐,不覺朦朧睡去。夢至一處……忽見那廂來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談。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

由於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所記的夢中之太虛幻境的警幻仙子“居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所以那脫卻草木之胎,得幻人形,修成女體的絳珠仙子,才得以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饑則食密情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為酬報灌溉之德,她才下世為人,到人間還淚。

由此可見,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的《石頭記》之女主人公林黛玉,並非從女媧氏用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所補的那個“天”上來到人間,而是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的《石頭記》中,所記的夢中之太虛幻境,警幻仙子所居的“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來到人間。

正因為如此,所以在黛玉淚盡之後,她的結局就不是“歸天”——歸女媧氏用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所補的那個“天”,而是歸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所記的那個夢中之太虛幻境,警幻仙子所居的“離恨天,灌愁海”,以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饑則食密情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

從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上可以看出,“離恨天”之“離”,其意取的是離開人間之“離”。 “離恨天”——“離”開人間“恨天”也!黛玉離開人間,只所以歸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所記的那個夢中之太虛幻境,警幻仙子所居的“離恨天,灌愁海”,說明了她“離”開人間“恨天”; 說明了“風刀霜劍嚴相逼”下的她,生活於“愁海之中”。

            三

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

作者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只所以沒有直接以曾歷過的一番夢幻為原型,撰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之夢幻,而是故將自雲曾歷過一番夢幻之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將自己僅僅說成是披閱增刪者,其動機有二:

一、借通靈的“身前身後”,撰他自雲曾歷過的一番夢幻。我們現在看到的,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之夢幻,就是作者根據自雲曾歷過的一番夢幻為原型,創作而成。那大名鼎鼎的紅樓夢,就是在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所演。

二、借通靈的“無才可去補蒼天”, 把他夢幻中警幻仙子所居的“離恨天,灌愁海”,與女媧氏用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所補的那個“天”區分開;將警幻仙子所居的“離恨天,灌愁海”之空間,定位於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既然書著“無才可去補蒼天”,那麼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所記的夢中之太虛幻境,警幻仙子所居的“離恨天,灌愁海”,還會是女媧氏用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所補的那個“天”麼?

林黛玉是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的《石頭記》之女主人公。林黛玉不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所記的夢中之太虛幻境,警幻仙子所居的“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來到人間,難道從女媧氏用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所補的那個“天”上來到人間?

作為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的《石頭記》之女主人公林黛玉,當她淚盡,不歸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的《石頭記》中,所記的那個夢中之太虛幻境,警幻仙子所居的“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難道要歸女媧氏用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所補的那個“天”?

林黛玉之結局,在越劇《黛玉歸天》中,被稱之為“歸天”,這無疑是抹殺了無才補天與有才補天的區別;抹殺了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石頭,與女媧氏所補之“天”在空間上的區別。

根據石頭的“無才可去補蒼天”,女媧氏用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所補的那個“天”,才有資格被稱之為“天”,而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石頭上所記的夢中之太虛幻境,演出紅樓夢十二支曲的警幻仙子之處,只能被稱之為“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二者之間不能劃等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