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家會診劇本 《紅樓夢》裡小人物上銀幕
6月14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中國紅樓夢學會、萬眾盛世傳媒投資(北京)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紅樓夢經典故事系列電影暨《尤二姐》劇本專題研討會”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李希凡、張慶善、石昌渝、陳熙中、張俊、段啟明、張書才、杜春耕、沈治鈞、曹立波、段江麗、張雲等十餘名中國紅樓夢學會紅學專家參與劇本研討。
製片方強調,他們投資上億元打造的紅樓夢“小”人物愛情系列影片與胡玫的電影《紅樓夢》、李少紅的電視劇《紅樓夢》沒有可比性。這個系列影片中弱化了寶黛釵這一主要愛情故事,而著眼於像迎春、尤二姐這些原著中描述並不太多的“小”人物,通過她們的愛情,讓觀眾們從另一側面品味紅樓。在導演的選擇上也不會追求名氣,演員選拔直接進入專業院校挑選不搞海選。這個系列影片最大的特色就是盡最大可能忠實於原著,邀請眾多紅學專家保駕護航。其中,邀請紅學家、中國紅樓夢研究所、中國紅樓夢學會秘書長孫玉明擔任編劇,擬邀請中國紅樓夢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馮其庸,中國紅樓夢學會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常務副院長李希凡,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張慶善擔任藝術顧問。
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肯定了這個紅樓“小”人物愛情故事系列影片的創意,他說:“過去,內地和香港拍過電視劇、電影、越劇版本很多。電視劇的優勢是包涵容量更大。如果拍電影,選擇其中一個次要人物的愛情故事會顯得更集中,這時候精彩度很重要。”此外,他還對這個系列提出一些創作建議:這些“小”人物的愛情是原著中的枝節故事,改編環節很重要。既是《紅樓夢》中的故事,又必須是完整的獨立故事。二姐吞金和王熙鳳有關,在“小”人物系列改編的過程中不必刻意迴避原著中的主線人物。《紅樓夢》的語言很有特色,對話或者旁白可以修改得更容易理解,這樣更容易被年輕觀眾接受。另外,這個系列暫定的10部片名還有待斟酌,不一定全用四個字,“抗婚”和“之戀”出現多次應該有所區別。
在兩個多小時的探討過程中,討論的焦點集中在“改編創新”上,除了語言提煉口語化,專家們也對改編的“度”發表了看法:這些“小”人物在原著中描寫篇幅不多,要擴展成一部電影是允許虛構一些內容的,包括《百家講壇》、紅學泰斗對《紅樓夢》的解析都有自己的演繹。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虛構大前提是不能脫離人物性格,不能超越當時社會條件所能產生的一切,不能戲說、胡編、超時空。
此外,專家們也對這個系列影片提出了各種建議。例如:這個系列幾部影片在風格上要統一,儘管每部主角不同故事不同,但味道一致;小人物與主要人物有關,小故事要為一個共同的主線服務,用小的方面折射出紅樓魂;在系列定位上,“經典故事”、“十大悲劇”這次措辭有待斟酌,因為寶黛釵更為經典,《紅樓夢》中幾乎每個人物都是悲劇;目前劇本草稿以對話為主,後期修改還可加入一些視覺的東西,大觀園的景色等;可以將尤二姐、尤三姐合成一部影片,因為二者密切相關,分開拍攝必然會造成重複,顯得支離破碎。其中合併“二尤”的建議在當天的製片方的內部會議上得到通過,尤二姐、尤三姐兩個人物將合併到一部上下集影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