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恨與癡互不相通

第二部分  恨與癡互不相通

第二部分  恨與癡互不相通

紅樓評論

中間四十回,從總體看兩人的感情糾葛已經淹沒在賈府諸多矛盾糾紛的大海裡。第四十五回關於漁翁漁婆的笑話,黛玉雖是無意說的,「羞的臉飛紅」「嗽個不住」之中卻頗有幾分溫柔的甜味,有一種自我回味的滿足。用燈籠云云,數落著寶玉又表達了對寶玉的格外關心。一直到第五十七回又用大篇幅寫寶黛關係。「慧紫鵑情辭試忙玉」,這個標題反映了寶黛關係的外延,反映了忙忙碌碌(或按程乙本則是莽玉,莽莽撞撞)的寶玉「定情」之後對黛玉或有粗疏。但一試就把寶玉試得發癡發瘋發狂,說明了兩人定情的極為嚴重的性質,不是小孩子鬧著玩的。第六十七回「見土儀顰卿思故里」,寶黛之間互相應答,已是一副體貼感激知寒知暖、瑣細中流露出務實的平凡的溫暖的樣子了。第七十八回「癡公子杜撰芙蓉誄」,寶黛討論「芙蓉誄」的文字,寶玉悼晴雯的一句「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的誄文,使黛玉「忡然變色,無限狐疑」,悲劇的聲音迄未休止,黛玉晴雯的比照又使這一愛情的描寫擁有了新的手段與情境。

後四十回高鶚續作,專家們頗有非議,並一條一條考證出高氏所續不合雪芹原意並大大遜於前八十回處。有言「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比,味同嚼蠟」。對此,筆者未敢置喙。但從閱讀效果上看,拋開情節處理不談,單說寫黛玉臨終時對寶玉的「恨」的心情,突出一個恨字,我以為,寫得極當極是極動人。

由愛而怨,由怨而恨。黛玉魂歸離恨天之際,無力撕手帕,便掙扎著「伸出那隻手來狠命的撕那絹子,卻是只有打顫的份兒」。「紫鵑早已知他是恨寶玉,卻也不敢說破」。然後黛玉要籠火盆,黛玉燒詩帕,燒詩稿,「焚稿斷癡情」,斷了癡情也就是斷了人生。如此,連紫鵑也恨起寶玉來,「激起一腔悶氣」,「倒要看看寶玉是何形狀」。最後黛玉氣絕之時留下的話是「寶玉,寶玉,你好……」當然是「你好狠心啊」了。從愛出發,走了一遭,剩下的只有恨,而寶玉還蒙在鼓裡,不但對掉包的婚姻是蒙在鼓裡,而且精神上一直陷入癡呆症的狀態而不能自拔。這種情的悲劇性,恨與癡的至死互不理解互不相通,這是比離異、爭鬥、嫉妒乃至奧賽羅式的誤會情殺、羅密歐和朱麗葉式的雙雙殉情等等都更加悲劇的悲劇性。有人能設想比這樣的高鶚續作更好的處理與描寫嗎?

「塵夢勞人,聊呼倩鳥歸去,山靈好客,更從石化飛來」(第一百二十回)。寶玉失蹤,寶玉消失了,真的化了零了,這就是對黛玉的淚、愛、怨、恨、死的報答了。探春分析道:

「大凡一個人不可有奇處。二哥哥生來帶塊玉來……都是有了這塊玉的不好……」

奇的另一個讀音是「基」,除了奇數的意思便是運蹇之意了。奇異、奇零、運蹇,就是這樣地聯繫在一起,這個漢字包含了多麼深切的中國式的觀念與經驗。天情天情,人何得有這等情焉?過多過強的「情」,不是正像過分的才智與意志一樣,只能帶來悲劇性的結局,悲劇性的體驗嗎?

「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恨以後,癡以後,天情的下一站只能是永恆的自然的大荒山青埂峰無稽崖,只能是「天」,而天對於人來說既是一切又是虛無。天情歸天,人情歸無,算是完成了又一次循環。什麼時候,這草這石又將靜極思動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