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篇 最壞的亞東本
第七篇 最壞的亞東本
張愛玲的紅學,嚴格說來,應自1973年定居洛杉磯之後方為正式的開始。如果以為這樣說太「嚴」了,那麼可以說從那時起即進入了一個飛躍的時期。
這個關鍵,她從此才看到了「脂本」,即《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從這一點來評說,她是個「紅學後進」,因為她得見脂本太晚了。
那麼,在此以前,她看的《紅樓夢》又是什麼本子呢?
這方面有無資料記載,愧無所知。如今試作若干推測,也許「雖不中而不遠」,則何幸也。
據可查知的年月行蹤來看,她1920年生於上海,到3歲遷居到天津,時為1922年。她住天津一直到9歲時(1928年)方又返回上海。在這小學生時期,她已喜讀小說《紅樓夢》和《三國演義》。
在天津,那時流行的《紅樓夢》是什麼本子?
依我個人的追憶而言,大約是兩種:一是舊式坊間本,即所謂「繡像增評」的「程甲本」支系的翻刻、翻印本,稱名《石頭記》、《紅樓夢》、《金玉緣》,不盡一致;又分為石印本、鉛印本,形式繁多。二是「新式」鉛字排印本,即「亞東圖書館」所印,卷前有陳獨秀序和胡適的《紅樓夢考證》,以「標點分段」款式為「新式」之特點。此本後來壓倒了舊坊本,帶有「壟斷性」影響,文化人、學生,大抵看的是「亞東本」。
「亞東本」的特點,除了「新式標點」等之外,最「重要」的是它首次以「程乙本」為底本(加上不規範的雜校變動),從此「打破」了「程甲天下」。
我猜想:如果張煐(愛玲本名)小時侯看這部書,在津有可能還是先接觸舊坊本;到了上海,那地方從清末光緒年間就是個「大印紅樓」的熱鬧市,數不清的書局都在印,年年有新版——換湯不換藥,一概「程甲」系苗裔(刊刻者略有字句歧異小變動)。然而「亞東」也同樣出於上海。這就是說,張愛玲在小學、初中之際,恐怕這兩種「舊」「新」之書都已看過了,而且看得不知已達多少遍,兩者字句的歧異處,她熟悉得很。
這樣,她的「紅學」也是從「版本學」開始的——因為她似不曾深入考究作者雪芹的事情,知識限於一般性範圍。
「亞東本」是個天下最壞最糟糕的「新」本!
可「憐」:直到1973年,她卜居洛杉磯後,才有機緣目見「脂本」——她已然是53歲的半老之人了。
她看了「脂本」,是怎麼想的?說了寫了些什麼?
事關重大,豈可無言。
詩曰:
五十三年逝水東,驚奇入眼字皆紅。
堪嗟程甲兼程乙,不滿高人一笑中。
回《定是紅樓夢裡人》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