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解夢》之花名簽酒令之四——風露清愁

《紅樓解夢》之花名簽酒令之四——風露清愁

《紅樓解夢》之花名簽酒令之四——風露清愁

紅樓詩詞

黛玉抽得一枝芙蓉花簽,上面寫著「風露清愁」四字,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這一句出自宋代歐陽修的《明妃曲·再和王介甫》一詩:

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

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

絕色天下無,一失再難得。

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

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誇;

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

狂風日暮起,飄泊落誰家?

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



這首詩是說昭君遠嫁之事。按照歐陽修的觀點,王昭君的「紅顏薄命」不能怪畫工的的卑劣無恥,不能怨漢元帝的庸懦無能,只能怪她長的太漂亮了。霍氏認為,作者是用「莫怨東風當自嗟」來暗示黛玉將來悲苦的命運,而芙蓉花則是揭開黛玉悲劇命運的鑰匙。

晴雯在小說中是黛玉之副,作者除了將她寫成「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像林妹妹」之外,還在《芙蓉女兒誄》中形容她「生儕蘭蕙死轄芙蓉」,將這枝芙蓉花與黛玉的芙蓉花簽遙相呼應。在「惑奸讒抄檢大觀園」一章中,晴雯被逐,寶玉痛哭不捨到:「……雖然他生得比人強,也沒甚妨礙去處。……想是他過於生得好了,反被這好所誤。」最後這兩句不正是歐陽修「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的翻版嗎?霍氏認為,作者就是通過寶玉之口將這芙蓉花簽上的詩句改頭換面又標注到晴雯身上。

在晴雯死之後,寶玉請黛玉修改誄文,並說出「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脂硯齋也在此批註:「……又當知雖誄晴雯,而又實誄黛玉也……」,霍氏認為這就明白告訴我們,這篇誄文實際上是誄黛玉的,而「茜紗窗下」那四句實際上是寶黛婚姻的讖語,黛玉薄命的本質。小說五十七回「薛姨媽愛語慰癡顰」裡,薛姨媽曾說到「……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憑父母本人都願意了,或是年年在一處的,以為是定了的親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二玉的婚事在賈府是人盡皆知的,但沒有月下老人拴紅線,也是枉然,可歎!霍氏認為,二玉婚姻悲劇的具體情況,則交待在小說中另一朵芙蓉花——香菱身上!

香菱與黛玉之間相互關聯線索之一是通過秦可卿做媒介。先交待秦氏「風流裊娜有如黛玉」,之後又通過他人之口評價香菱有「東府蓉大奶奶(秦氏)的品格兒」,這就間接地告訴我們,香菱與黛玉之間品貌相類。小說第一回寫到香菱(原名英蓮)的父親甄士隱是「姑蘇城的鄉宦」,而黛玉又「本貫姑蘇人氏」,二人籍貫相同。黛玉初進榮府時,曾告訴眾人在她三歲時曾有個癩頭和尚說要化她出家,而在香菱在歲時,也有一僧一道說了些瘋瘋癲癲的話,要度化她出家,這是二人又一相似點。

為使讀者更多注意到香菱與黛玉之間非同一般的特殊關係,小說中還不止一次標誌出香菱也是芙蓉花。香菱的原名就叫「英蓮」,即蓮花,亦即芙蓉花。後來英蓮改名為「香菱」,又在她的判詞裡標出「根並荷花一莖香」,交待香菱與荷花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霍氏認為作者這樣用心良苦的在香菱與黛玉之間細針密縫,無非是要告訴讀者,對於本已聘給馮淵卻不想叫拐子賣給薛蟠的香菱,她那悲劇的命運正是黛玉婚姻悲劇的寫照。作者就是通過這種手法,將黛玉、晴雯和香菱這三朵芙蓉花具體交待出作者與他的戀人香玉之間的悲劇命運。

同時,這首詩上,作者借昭君出塞這一佳人薄命的詩句「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來暗示作者所眷戀的香玉的身世命運如照君一樣,也嫁給了一個異族入主中華的番王——滿清皇帝雍正。

作者在黛玉的花簽上特意注出「風露清愁」四字,正是作者對黛玉的婚姻遭到清王朝最高統治者所破壞而使用的隱喻。因為正是暴戾恣肆的狂風才使黛玉這朵嬌艷的鮮花調零、漂泊,遭受摧殘。小說中作者曾用「風刀霜劍嚴相逼」來形容艷比嬌花的風流女兒遭到枯敗、調零的悲劇命運,所以作者痛恨、詛咒侵擾、危害鮮花的狂風。此處的「清」為清王朝,而「愁」諧「仇」,此四字實際上是「風露清仇」。

霍氏認為,這才是黛玉所得的芙蓉花簽的內涵之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