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詩詞中的自我形象
紅樓夢裡的詩詞在古典小說中是「名屬教坊第一部1.」的。林黛玉的詩詞在書中又是當就魁首。不僅是詩會奪魁所仗,更是她生命所繫,靈魂所寄。她歡樂時寫詩,痛苦時寫詩,在絕望離開世界的前夕,還要掙命似地將詩帕,詩本子投入火中,讓她的詩先她而離開惡濁,可見她對這些詩詞何等重視。
「詩漸凡庸人可想2.」。詩確是一個人心靈無可遮掩的坦露。因此從林黛玉的詩詞來省識它的春風面目,該是多麼饒有興味。
人的政治理想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流露在日常言行中的。作為「混世魔王」賈寶玉的知己,林黛玉也不會沒有鮮明的政治理想的。不滿惡濁的社會,反抗對美好青春的摧殘,同往自由、幸福,正是黛玉由切膚之痛所產生的政治理想。這點在它的名篇佳構中是連翩飛舞的,「一年二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等等,近於大聲疾呼了。還有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詩,卸透露了更多的消息:
驟駬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塑勢猙獰,主人指示風雲動鰲背三山獨立名這是黛玉創作的一個謎語,雖是逢場作戲,但它的政治理想確乎脫口而出了。千里馬不需要費工夫以疆鎖來約束它,它是自覺前進的,一到用武之地就會勇猛非凡,大顯身手,立功成名的,這是正面闡述對人材應有飽態度,當然也是對當時以名纏利鎖糟蹋人材的不滿,這些遊戲外衣裡的電石火光,確表示黛玉決非麻木不仁,渾渾噩噩之人。這也可糾正多年來認為林黛玉好像只是個「戀愛至上」主義者而沒有一點政治理想的誤解。
從思想家的眼睛看來,林黛玉最可貴的是對封建正統的蔑視與背叛,對庸俗、偏見的抗爭興嘲弄。這點在它的詩詞中表露是多方面的(五美吟)最為突出。五首詩明白如話。詠西施,說西施因美而失去自由,不及東施因丑而自在。詠虞姬,說當叛徒被殺不如守義自剔。詠明妃,說悲劇由於皇帝所托非人。詠綠珠,論綠珠為石崇殉葬完全不值得。詠紅拂,讚揚私奔是正義壯舉。
這些完全是與封建正統思想、社會與論背道而馳的。特別是四、五兩首。封建社會一貫是提倡並要求女子「三從四德」,「從一而終」,「女篇悅己者容」。黛玉認為綠珠大可不必「效死於君前3.」,這種「落花猶是墜樓人4.」的從一而終是不值得的,這正是對誤認玩弄為熱愛的愚昧的揭示與惋惜。
紅拂原是隋相楊素的「侍妓」,因為看到晉謁楊素的李靖英姿煥發,談吐不凡,兩人情投意合,就和李靖一起出逃了5.。這簡直是大逆不道的行為,背主,叛夫,值得幾個「死罪」。而黛玉卸熱烈地進行了臥頌,稱紅拂為「女丈夫」,認為那些老將就木的行屍走肉無權「羈縻」她。可見封建正統觀點在黛玉心中是處於何等地位。
一思想還可以從她閱讀「牡丹亭」,「西廂記」這些封建統治者稱為「誨淫」之書而愛不釋手看出來,特別是在大庭廣眾中竟然隨口引用作為酒令,以及用「銀樣蠟槍頭」來回敬,鼓勵賈寶玉對自己的挑逗、求愛。可見林黛玉對這些「正人君子」所謂的「邪說」是如何的一拍部合而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林黛玉的思想何等開放!
黛玉詩詞中最膾炙人口的當然是「葬化詞」,這首絕妙好詞,是顰卿述懷,又是她自輓詞。是它的光輝品質的集中體現。脂硯齋主人曾三閱其討,「舉筆四,不能加批」,可見它的動人力量。詩的核心,是表現黛玉的質本溪來還潔去」的潔身自好,決不向封建勢力和庸俗偏見投降的高尚而格。
這首詩既有理想的彩虹「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又有現實的嚴酷」,「一年二百六十日,風力霜劍嚴相逼,更有至死不渝的抗爭」,「質本溪來還潔去,不教污濁陷渠溝」。哀怨淒楚,「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正是將美毀滅給人看的嚴酷社會的真實反映。如果有什麼「消極因素」,是不應由黛玉負責的,魯迅早就批評過,不要「自已跌入書中」,便去充一個其中的角色。何況弱不經風的黛玉並不是「牽表逐馬加卷蓬」的李波小妹,它的反抗只能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只暫足「紅消香斷」。
另外,黛玉當時寫這首詩的心境是極其悲痛的,既是吃了「閉門羹」,觸動了寄人籬下之痛,又眼見戀愛的對象在和別人「笑語盈盈暗香去」,這位「對像」更是自己一貫視為知己的,竟這樣拒她於門外,兩男覓新歡,痛何如哉?那有時間冷靜地思考,顧全「小姐」的身份,在冷落、妒忌交織的情況下,再加上「落花」的觸發,就將胸中的愁苦一古腦兒傾瀉出來了。如泣如訴的「葬化詞」,字字血,聲聲淚,是一幅心靈的解剖圖,是獨抱百潔,至死不渝的宣言書。
林黛玉詩詞裡所表現的「目下無塵孤高自許」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也多所表現。門第顯赫,風流俊俏的北靜王在林黛玉眼中是個「臭男人」;而裝傻乞討的劉姥姥則是個「母煌蟲」。可是,林黛玉也有雅量高致、長於自責的時候呢?紫丫頭尖銳批評,她笑著接受;自己的力作屈居人下,她一笑置之;奪了魁時,在一片讚美聲中刮又說自己「那個也不好,到府傷於纖巧些」並由衷地評議別人的佳句。
這種雅量、自責在詩裡也有明顯的流露,如詠白海棠,前半寫其清麗絕俗的環境與不同塵俗的色香,這是她自己的寫照,該是瓊樓玉宇的仙品,可是刮像「月窟仙人縫稿袂,秋閨怨女拭啼痕」,也有滿腔哀怨。是否是懷才不遇,世無伯樂呢?她並未斥責外人的不賞識,而是說自己:「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這正是不求聞達,反求諸己,雅量、自責的勾畫。
曹雪芹拿出這首詩時採取了不同一般的手法,先是賈寶玉為首二句「喝起采來,說『從何處想來』!」又寫眾人看到再下二句「也都禁叫好,說「果然比別人又是一樣心腸」。冉看下四句,「都道:『是這首為上』」。可是被思想僵化而又全無詩才的事紉壓為第二,並且武斷地取消了別人的爭辯權,「再有多說者必罰」。對於以請為第一生命的黛玉來說,對它的作品如此不公,她完全應該奮起力爭,可是她自始至終只是「一揮而就,擲與眾人」!可見她絕非不能容物,受不起委屈。
這方面還有一首在讀了別人「污蔑」它的文字後,「又氣又笑」寫出來的詩:
「無端弄筆是何人?抄襲南華莊於人,不悔自家無見識,刮將醜語試他人。」這首詩在黛玉詩詞中可說是「粗劣」的,純似打油。但這裡面不也表現出黛玉對胡扯八道的「人身攻擊」能進行誠懇、直率而風趣的批評嗎?
賈寶玉對他們的「污蔑」是這樣的:焚花散庸,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喪淑情意,而閨閣之美戀相類矣……釵、玉、花薦……者迷惑陷纏天下者也。這裡賈寶玉很明顯要使「美惡相類」,和稀泥了。並且還說要「灰黛玉之靈竅」,特別是將黛玉也打入花、霹、薛的行列,「迷惑陷纏天下者」,這不是對黛玉的極大污蔑麼?照理一貫愛使「小性兒」的黛玉會暴跳如雷提高了就不至於此了。這裡可以看到黛玉對「污蔑」自己的不實之詞。可是她看了只覺得「又氣又笑」,只是指出賈是「無見識」如果認識提高了就不至於此了。這裡可以看到黛玉對「污蔑」自己的不實之詞的批評是誠懇、直率而不傷感情的,這對一個女子來說實在是不容易做到的。
也許有人說那些由於是來自賈寶玉,是她的「親愛者」,她才筆下留情的,如果是別人為的,她恐怕不會「善罷甘休」了。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她封別人的態度吧。「性愛的本性乃是排他的」。一般來說,一個人對待「情敵」會使出自己的「絕招」,林黛玉也曾擔心史湘雲會因金麒麟而和賈寶玉成好事,為此搞過「盯梢」和「竊聽」。這說明黛玉也有可以理解的「排他」言行。那麼,她對自己最大的情敵─薛寶釵的態度怎樣呢?
黛玉明知既有「金玉姻緣」之說,又深知寶玉「見了姐姐,忘了妹妹」,她也曾奚落過寶釵,當寶釵向她表稍規勸(不要看閒書)、關懷(送燕窩),她並未感激涕零,也未有片紙隻字答謝,而當薛向她坦露心靈的空虛、痛苦時,她封寫出了:子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煩擾,況子與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無尤。
向薛表示了「斯世當以同懷視之」的感情,可見黛玉並不為強烈的「教育」和豐富的物質所動,而卻為別人,那怕是情敵的痛苦獻上自己赤誠的心。這正是極富同情心,善良的真情流露。這首詩雖可能是高顎的續筆,但它只是表現了林對薛的痛苦的同情,而不是和薛的所有思想「合流」,絕非分裂了林的性格、形象、恰恰相反,正是和盤托出黛玉的胸無城府、誠摯、忠厚、善良天真,極富同情心的佳篇。
誰能在愛情的鏡子前面將自己的靈魂遮掩?黛玉詩詞中光芒四射的是那些表達堅貞執看的愛情篇章。最典型的是一唱三雙的題帕詩: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酒閒拋琅為誰?尺帕鮫鮹勞惠贈,為君哪得不傷悲?
拋珠滾玉只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閒,枕上袖邊常拭拂,任他點點與斑斑。
彩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淚痕漬也無?
這組詩,首述垂淚的原困──為君。次述垂淚的時間之長──鎮日,三述垂淚之多──漬滿了窗前的手竿竹。將自己對賈寶玉的愛情毫無保留地傾瀉而出,一點也不像妙詞通戲語時佯裝要「告訴舅母」了。
這三首詩似乎還不如「得成比目何辟死,願作賀鴦不羨仙」似的明朗,黛玉、寶釵等都探望過了,寶玉因時間蒼促,又?於傍人,未能和黛玉「交心」,軌先支走「西洋花點於哈巴」襲人,再特遣心腹晴雯送兩條半新的手絹給黛玉,暗示我決不會屈服,我倆將一如既往,照舊相愛。「林黛玉體會出絹子的意思來,不覺神癡心醉,想到:寶玉能領會我這一番苦意,又令我可喜。這番苦意不知將來可能如意不能,又令我可悲。要不是這個意思,忽然好好的送兩塊帕子來,竟又令我可笑了。再想到私相傳達又覺可俱。他既如此,我卻每每煩惱傷心,反覺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時五內沸然,由不得余意纏綿,使命掌燈,也想不起嫌疑避諱等事,研墨蘸筆便向那兩塊帕上寫。
可見這是黛玉和寶玉小有靈犀的一次噴發(唯一的在詩裡的一次噴發),明確表稍和寶玉心心相印,以心相許。這以心相許可貴的意義在於,此時並不是寶玉金榜題名或腰纏萬貫的春風得意之時,而是寶玉因不肖種種而大受睡撻力「失足」受刑之時—封建時代的化身賈政親自動手要「處死」這「逆子」的艱難時刻。是林黛玉在一個關鍵時刻向一個封建勢力的叛逆兒獻上堅貞執著的愛情,這當然更是對寶玉叛逆行為的難以估量的巨大支持,這就更為光彩逼人。其耀眼的光芒就不是「願作鴛鴦不羨仙」之類單純的男女之愛所可相比的。當然這種愛情詩,愛情表達是林黛玉式的。既有崔鶯鶯約叉追求又畏俱的內容,卻又無崔的「仰酬厚德難從禮」的直率,而是含蓄的凝聚著自己生命之泉的表達。
凡是讀過(紅樓夢)的,無不對林黛玉敏捷的詩才和不斷的藝術追求讚美不迭。別人在苦思冥想,她「一揮而就」,從落花揭示哲理,以玩具寄寓理想,「能在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發現出美來」,字字句句閃爍著不同凡晌的「詢淡疑仙,思幽近鬼」的異彩。賈寶玉固然甘拜下風,愛她的遺贈(「綠蠟」),謝它的捉刀,當她的「拉拉隊」,真是壓倒鬚眉!是不是她只是靠她的聰明腦袋,特殊的氣質呢?(紅樓夢)裡略有交待。
從到姥姥到它的書房中參觀,驚歎不像小姐的閨房而像公子的書房─全是書,可見她在學習上是很花過一番功夫的。再如她主動的教香菱學詩,一個對詩一竅不通的丫頭,能在它的薰陶下很短的時間裡變成「詩翁」,這位「詩翁」之師的話教修養就可見端倪。再以對「重簾不倦留香久」和「大漠孤煙直」等的評說,以及果真有了奇句連平仄不拘也不要緊的警辟詩論,可知她是學古不泥、博采眾長的,這正表現了她不倦地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
這些在「林瀟湘魁奪菊花詩」這一回裡有突出的表現。
這一次賽詩會,題目是早已擬好,要以不同的角度歌喝菊花。「命題作文」,本非易事,何況菊花,陶潛早寫了妙領白代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唐人更有「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後更無花」等名句。這種賞菊會,完全應該「我輩此中宜飲酒,先生在上莫題詩」。可見這一摹少男少女偏偏要就菊擬題舉行賽詩會,直堪稱斗膽。可是,今天看來,黛玉的詩,不僅能在大觀園裡的賽詩會上奪魁,就是與唐、宋名家相比也毫無遜色。
這三首詩(詠菊)、(間菊)、(菊夢),立意新穎,風格別具,揉合了她的思想感情,將菊花引為同調,視為知己。以秀雅流麗的詩句寫出獨特的感受,避開了菊花與清高的士大夫吻合的一面,巧妙地強調了與女子相融的一面。意新語俊,生面別開。例如(問菊):
欲訊秋情眾莫如,喃喃負手扣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應歸螢病可相思?莫言舉世無淡者,解語何妨活片時。
無一字提到「問」,無一字提到「菊」,而字字說的「問」,字字說的「菊」,字字說的「問菊」,更字字說的自己。
「孤標」兩句將菊花的生理因素昇華為人的社會因素,揭示了不同流合污、不迫名逐利的高尚人士的普遍心理,意義就更深廣了,從未經人道過,閃現出新鮮的霞光。這三首詩沒有冷避的典故,沒有濃艷的詞句,自然舒捲,圓潤美妙。既無「人比黃花瘦」14的悲歎,更不似曹雪芹友人敦氏的「瓦罐移來雲水香,小庭一夜綻新黃」的僅俗。(詠菊)更是個性鮮明,秀句駕人。(菊夢)則別有一種蒙隆美(不是蒙隴詩),與詩相得益彰。
這三首詩,完全可看出黛玉的詩才與追求。它們理所當然的博得了一致的好評,連曾莫名其妙地壓過她名次的事約也不得不宣佈:今日公評:(詠菊)第一,(同菊)第二,,(菊夢)第三,──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了,只得要推瀟湘妃子篇魁了。所以,寶玉聽說,喜得拍手叫道:極是!極公!,「值得注意的是黛玉並未因此躇躊滿志,而是認為自己的詩「傷手纖巧」,並細心體會了他人之長,指出別人的佳句是「背面敷粉」,「妙絕」,「意思深遠」!這些都表現了黛玉的詩才,以及她對創作的深知其中甘苦和刻意求工。
從林黛玉詩詞看來,她是有理想的,並為理想的實現市熱烈追求。她也是清醒的,她知道自己的結局是「花落人亡兩不知」,是「冷月葬許魂」。這些在她的詩詞,諸如(秋窗風雨夕)、(桃花行)等篇章中明白如畫地寫出來了: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秋窗風雨夕)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隆空刀痕。(桃花行)這些已將封建勢力對地無窮無盡,除死力休的折磨,以及她的「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15.的必然悲慘的前途歷歷畫出。
而(唐多令.柳絮)更毫無掩飾,毫無幻想:粉墜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球。漂泊亦知人命薄,空縫卷,說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歎今生誰捨誰收刀嫁與東風春不管,竟你去,忍淹留!柳絮,在(紅樓夢)中是一個重要的道具。自以謝道蘊說出「末若柳絮因風起」的佳句,「詠絮」才就成了才女的代名詞,(紅樓夢)給黛玉和「終審判詞」就是「堪憐詠絮才」而在這次詩會上,寶釵以按捺不住的勝利喜悅。借詠柳絮,作了示威,要借「好風」「上青雲」了,得意忘形,溢於言表。
而黛玉呢,借柳絮的飄泊無主,傷悼自己的「紅顏薄命,纏綿悲慼」與寶釵適成對照。宣示著近在眉睫的不可挽救的失敗。這首詞形像地說明了林黛玉並未沈迷在自欺欺人的幻想中,她已透過「溫情脈脈的面沙」16.看清了風刀霜劍的環境,正像一個醫生得知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其內心倍於常人的痛苦也就可想而知了。
林黛玉的詩詞如果按寫出時間排列,是這樣的:大觀園題詠、書賈寶玉繼之後、更香謎、葬化詞、題帕詩、詠白海棠、詠菊花、螃蟹詠、代別離、蘆雪庭聯句、走馬打謎、五美吟、桃花行、詠柳絮、中秋夜大觀園聯句、琴曲。從這些順序所流露內容來看,穆斯雖給了林黛玉兩支彩筆,一支描繪希望,一支描繪失望,這二文筆有時各自揮毫,有時雙管齊下;但是,希望這支筆的彩墨太少了。因而其詩詞常常總是失望大於希望。
林黛玉開始雖是不敢多走一步路、多說一句話,但還敢舞文弄墨嘲笑外祖母的心肝,還能毛遂自薦似的給寶玉扔紙糰子,富有少女的天真、諧趣,這些都是她心上希望之光的折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誤會拉開了愁苦的閘門,如泣如訴。如葬化詞訴說了她心頭的委屈與失望,然而這失望之中還明白宣告質白潔來還潔去──志不可奪的希望。到題帕時,希望明朗化了,失望也加重了,並且兩者交織在一起,雖枕上袖邊常拂紅淚,琅有終身可托之君,不過這時已像一個飽經優患的人,消失了天真興活潑,增加了矜持相哀戚。
詠柳絮時,則失望遠遠壓倒了希望,已聽到黛玉「他生末上此生休」的心譜了。這不斷變化的詩詞,此是她性格不斷變化的展示,「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摧(朱淑貞詩),「勢猙獰」的環境不斷地「嚴相逼」,正是它的性情變化,失望取代希望的社會因素。
通過林黛玉詩詞的匆匆巡禮,可以看到林黛玉詩詞中的林黛玉是一個多麼難得的姑娘「大家都認為女子最重要的性格是溫柔,從林黛玉的詩中看來,她既有女子最重要的性格,溫柔、纏綿,又有一般女於所難具有的品質。她的「自畫像」最濃重的筆墨是才華傑出、品格高尚,而又常常「淚與秋河相似」的「眼淚仙子」。這位眼淚仙子在舊社會曾掀起過「林黛玉熱」,引起多少人如癡如狂的讚美、詠歎、嚮往,「開談不說(紅樓夢),畢竟此公太糊塗」17.,但是,對於今天的青年來說,林黛玉還有什麼可取之處呢?能不能從她的形像中得到新的敢示呢?還是就請來論事吧!
不可否認林黛玉的詩詞裡的林黛玉是整個(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的藝術形像的縮影,詩詞裡的林黛玉也是愁苦的、病態的,呈現在心頭的理想他只是遙遠天邊的一抹彩紅,甚至還似乎是隱在霧中的朦朧,她的內心「中有雙絲網,上有千千結」,充滿了矛盾。從不知「樂觀」二字,實在缺乏韌性的戰廚精神,像彩虹雖然絢麗,但易於消失,像水晶雖然明徹,但易於破碎,像鮮花雖然明媚,但易於凋零。她的生命如此短促確與她的不夠豁達的心胸有關。但是,我們且不說它的「陰暗面」是舊社會的濃重投影,就詩詞裡表現的形像而言,她的靈魂是光明磊落的,在她複雜、矛盾的性格中光明是主導的。
她悲觀,但不管怎樣痛苦決不放棄理想!
她高傲,但不管怎樣才富學豐總不斷努力並且長於自責!
她妒忌,但一遇到別人的傷心事,妒忌就化成同情—她敏感的疑,但一遇到「巧宗兒」,寧可啃書本,決不求助「關係學」……這些都不值,我們深長思之嗎?至於林黛玉詩詞裡的詞語,常見的是「淚」、「怨」、「塞姻」、「衰草」、「落花」,這些傷感色彩的詞,正是表現她特有形象、感情不可缺少的「零件」。用這些「零件」組成的「小夜曲」和「薤露」之歌,真實地表現了自己悲慘的命運,顯示了那一時代大廈將領的腐朽。正是以自己的毀滅控訴封建社會的罪惡!就林黛玉的詩詞來說,是盡善盡美、不可或缺的。法國著名藝術家安格爾說過:「新的思想是在那些被認為過時的人物身上產生的」18。林黛玉是一個過時的人物了,但是,她的詩詞中體現的光明磊落的靈魂。以自己的血淚現身說法控訴封建社會的不平,所有這一切,對於今天要求建設高度精神文明來說,難到沒有新的啟迪嗎?
註釋:
1.白居易(琵琶行)。又,本文未詳注出處的皆引自(紅樓夢)。
2.自珍(己士梁詩)。3.晉.石崇傳。4.杜牧詩。5.唐奇.扎髻客傳。
6.樂府詩選.李波小妹歌。7.辛棄疾詞。8.恩格斯語。9.盧照翎(長安古意)。
10.丹(藝術)。11.清詞選集評.納美性德詞評。12.唐.元積詩。
13.黃鶴樓上的對聯。14.李清照(醉花)。15.陶潛(輓歌)。
16.(共產黨宣言)語。17.一粟:(紅樓夢卷)。18.安格爾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