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十四:關於《紅樓夢》的一則民間傳說

附錄二十四:關於《紅樓夢》的一則民間傳說

附錄二十四:關於《紅樓夢》的一則民間傳說

金玉緣

附錄二十四:關於《紅樓夢》的一則民間傳說

   

關於《紅樓夢》的一則民間傳說 馮秀霞 於 2005-04-07 發表在 衍生紅樓

搜集/付林

整理/馮秀霞

乾隆年間《紅樓夢》手抄本流傳極廣,其文彩深得世人愛戴。只是,傳世的《紅樓夢》只有八十回,不知什麼原因後半部分卻並未能流布。在那個時候,使有許多好事之士或作書為續,或收集校評,或效其手法而另起爐灶寫書。其中有一個著名的人物,自號"紅樓外史",是一個六十來歲的老秀才,名叫高鶚,字蘭墅,其人有書齋名"月小山房"書齋。這個高鶚,屢次應試均未中舉,喜好舞文弄墨,尤喜八股文章。新近娶了一房小妾,是貧困文人張問陶之妹,名張筠,年紀才十七歲。

這一天,高鶚正在書齋內批閱《紅樓夢》,好友程偉元來訪,而且還帶來一個三十來歲的陌生人。那人倒也算一表人材,只是眼窩深陷,顴骨略高,一望而知是一個過著詩酒放誕生活的失意文人。互通名姓的時候,那人只說"自號'西樓居士'",並不提名字。

高鶚心中正詫異程偉元為什麼帶這位"西樓居士"來訪,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程偉元說道:"蘭墅兄,小弟出身詩禮之家,每日放誕於詩酒,尤嗜詩、文、書、畫,此外更無它好。這位西樓居士與小弟氣味相投,我二人知兄素好《紅樓》,因此有一事相商。"說到這裡,望了望西樓居士一眼。西樓居士不慌不忙地從懷中掏出一個布包,放在桌子上,說:"高先生請指教。"高鶚略感納悶,打開那布包,見裡面是一部書稿,封面三個大字《金玉緣》。略略一翻,見其中敘述語句極似《紅樓夢》神韻,唯有人名不同。高鶚放下書稿,問道:"二位究竟何意?"程偉元欲言又止,只望著西樓居士。西樓居士侃侃而談地說:"在下幼讀《紅樓夢》,心切慕之,但自知無才,不敢續貂,便效仿《紅樓》之意,寫了這部共四十三卷的《金玉緣》。望先生資助,使之刊刻問世。"高鶚沉吟未決,程偉元說:"高兄不必即刻答覆,還是讓西樓居士在府上盤桓些時日,等兄閱完全卷再做決定不遲。"高鶚望了望桌上的書稿,點頭答應了。

西樓居士在高家這一住就住了半年之久。有一天,西樓居士午睡起來,無所事事,便閒逛到了高家的花園。這花園雖然不大,但裡面清山秀水,亭台樓閣,田畦野鴨,倒也一應俱全。

西樓居士正在欣賞風景,忽然聽見有人輕輕抽泣之聲。他急忙循聲望去,只見假山後有一個清麗的少女,做少婦裝束,正在傷心落淚。

西樓居士趨步上前,施禮問道:"小生袁衛慎,自號'西樓居士'。敢問小姐因何在此悲泣?"那小姐抬頭看了看袁衛慎, 道:"原來你就是西樓居士。奴家張筠,張問陶是我兄長。"袁衛慎對張問陶這個名字並不陌生,知道也是一個博學多識的才子。當下他問道:"那麼,你就是高蘭墅先生的如夫人了?""正是。"張筠答道。

"高先生待你不好嗎?你還有什麼不如意的事嗎?"袁衛慎問。

這一問,引得張筠又哭泣起來。她告訴袁衛慎,她並不是心甘情願嫁給高鶚的,只是家晨窮,又遭人陷害,實在無可投奔,才不得己攀附高家的。誰知,高鶚自命風流,年雖已過六旬,卻日日折磨於她。使得她生不如死。她說自己就像那"籠中的燕子,想飛也飛不到白雲上去。"袁衛慎既同情張筠的際遇,又有些疑慮,他問:"高先生是這樣的人嗎?"張筠說:"日子久了,你就明白了。"從此後,袁衛慎和張筠常常在花園中相會,一起吟詩作賦,一起游春賞景,倒也逍遙自在。

一天,袁衛慎興沖沖地做好了一首詩,交給張筠過目。張筠接過來看時,只見寫的是:

"滿園美景草萋萋,攜手翩躚游翠畦。

幾片碧荷綠映水,數枝揚柳舞垂堤。

聲聲鳥語未曾和,朵朵花香目豈迷?

青鳥殷殷來解語,吾心惟有燕悲啼。"

看完,張筠撲在袁衛慎的懷裡,哭著說:"袁郎,來世奴家一定嫁你為妻。只是今生怕是無望了!"袁衛慎也不覺傷心落淚。

正當他們二人互敘衷腸的時候,高鶚與程偉元卻在密謀一件大事。原來,他們發現:《金玉緣》的文筆貼近《紅樓夢》,故事也相近,就商議著變換人名,再刪改一些段落,使之接榫於《紅樓夢》前八十回處,可謂天衣無縫。

於是,高鶚與程偉元將袁衛慎找來,說:"你的書寫得很好,有望付梓問世。來,今天我們慶賀一下,不醉不休!"等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袁衛慎忽然覺得腹內劇痛起來。他正不知怎麼回事的當兒,只聽高鶚和程偉元一陣"哈哈"大笑,才知上了當,後悔沒有聽張筠的話。

袁衛慎捂著肚子,問:"你們為什麼要害我?"高鶚道:"小子,明知故問,有道是'朋友妻,不可欺',你怎麼對我的如夫人心懷不規呢?!"袁衛慎滿頭流汗,掙扎著道:"你,你,你……"終於沒再說出一句話。

高鶚命人將屍體悄悄埋到花園中。

第二年,即乾隆五十六年(辛亥,一七九一年),經過高鶚刪改嫁接的《紅樓夢》一百二十回萃文書屋活字本問世了。書刊行後,立即贏得讀者的喜愛,從飽學的文人秀士到粗通文墨的家庭婦女都爭相閱讀。

張筠知道袁衛慎是被害死的,悲痛之下她將《金玉緣》手稿從高鶚處偷到手,然後做了一番整理,為紀念袁衛慎對自己的真情,她將袁衛慎寫給自己的那首詩補進書內,將原來的那首(青鳥呼來落繡閨,聊憐天女漫疑淒,管他雀叱與鶯轉,耳畔惟聞飛燕啼)撤掉。又將書題為:西樓居士原撰。因為憎惡程高二人對袁衛慎的迫害,便將他們的名字也扯進來,希望後世之士識之,在書內註明:程偉元題名,高蘭墅編次。她秘密將書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到市井,又準備托其兄張問陶將《金玉緣》正式刊刻。誰料,高鶚發現了她的圖謀,將她軟禁起來,並令張問陶不得進府。張筠彷徨無計,不久鬱鬱而終。一代才女,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後來,高鶚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四月被賜三甲同進士出身,著以內閣中書用。

數年後,有人發現《金玉緣》抄本,書內題為:西樓居士原撰,程偉元題名,高蘭墅編次。據說這就是經過張筠整理的四十三卷本《金玉緣》。

回《金玉緣》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