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十一:紅樓「假」夢之「真」義

附錄二十一:紅樓「假」夢之「真」義

附錄二十一:紅樓「假」夢之「真」義

金玉緣

附錄二十一:紅樓「假」夢之「真」義

   

紅樓"假"夢之"真"義 劉同順 於 2005-02-03 發表在 學術研究

一、模糊中意識紅樓

許多年以來,一遍又一遍的讀起"紅樓夢",讀進去都是些生動的人物故事,像一幅立體的畫卷展開在你的眼前,細微到能讓你瞪大了眼睛去一遍遍地鑒賞,放下書本,仔細回味,又是餘味無窮,隱隱約約難以領會作者的苦衷。看了一些專家學者的評論使我從不同側面增添了不少收穫。時間一久,細小的一些考證丟在一邊,留在腦海的就只有故事的整個線索或作者的生活背景,進而模糊的感受到一種透過作品本身,作者所要表達的那種思想意識。我想如果你是曹雪芹,處在那種文字獄猖獗的環境中,你想表達什麼而又不敢明確表達?那你怎樣表達?雖然我們沒有藝術大師的深厚功底,但都會想到移花接木、指東道西是一種策略,或真或假、或隱或顯、藏頭去尾是一種手段,讓你意會到但說不出。作者"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去達到這種隱晦難懂的地步,說明隱藏的意圖決非是指一般的事物和人物,以至於作者都感歎"誰知其中味"了。作者在這種疑惑之下可能就是幾次增刪的根由,增加了一些內容,而後又一再聲明非傷時罵世之旨,不敢以寫兒女之筆墨唐突朝廷之上。如果我們能從作品的裡面考證出具體的什麼事件,我想曹雪芹先生早就被砍頭了,紅樓夢早也被查封而流傳不到今天。作品的本身是在現實社會生活的基礎上,去影射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是將大事化小,大人物降級描寫(假語村風);將平民的生活小事寫大,人物和事件照著統治者的樣子去描寫,讓人感覺到是統治者的影子。影子畢竟是影子,你看的見、摸不著。家破就是國亡,內亂、不肖皆是根由。一個王朝的破滅就像阿房宮一樣,大火一炬,灰飛煙滅,紅樓繁華成一夢。這是對統治者的詛咒和警示。帶著這種意識再讀紅樓自我感覺豁然開朗,亦如春風一至,冰消雪融,著作的脈絡蹤跡便清晰可見,一切疑惑迎刃而解。這種感覺促使我去寫出這種觀念,但這種意念的東西寫明白實在太難,畢竟這部偉大的作品太宏大了,我想還是簡單的從幾個方面去說一下,讓有同感的人們進一步去品味、體會、論證吧!本人無意於爭辯之中,樂在靜心品味,樂在他人能共享其樂。靜心品味,餘味無窮,好一種意境。

二、幾個方面辯證分析紅樓夢

1、現實與藝術

首先"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既然是藝術就經過了作者的藝術加工,融匯了作者思想觀念。正因為是藝術才能讓讀者讀起來津津有味。如果是現實的流水帳,那可能就索然無味了,因而我們無須根據紅樓夢的具體描寫去一一對號,小說本身可能就是多處生活的加工彙集,正是加工彙集的東西更具有藝術性和說明力。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小說整體的影射意義。作者寫的如此引人入勝、細緻入微,正說明作者深厚博大的藝術功底。這種功底正是來源於他所要描寫的這個現實社會。作者的生平經歷是他藝術的基礎,也是他思想的基礎。

現在成熟的結論是曹雪芹從曾祖父曹璽到祖父曹寅都與清朝皇室有著密切的關係。曾祖父曹璽曾隨王師征戰有功,康熙二年特督理江寧織造。織造在當時是一個收入豐厚的行業,是皇家的一個金錢銀庫。璽之妻孫氏,又是康熙的乳母,康熙南巡時曾親書"萱瑞堂"相贈,稱她是自家人。璽、寅及顒、頫\三代連任江寧織造。曹家共接駕康熙12次。至雍正四年曹頫\因"屢忤聖意"被革職抄家,當時的曹雪芹應該正值少年時期。家族的變故在曹雪芹的心中留下了對統治者怨恨的種子。從小說的整個主線上,那種對現實的怨恨以及自己"身逢末世"、"無力補天"的傷感躍然紙上。

現實中,曹家與皇家有著一層特殊的關係,小說中賈家與甄家也存在某種聯繫。在小說的第56回中有一段描寫:只見林之孝家的進來說:"江南甄府裡家眷昨日到京,今日進京朝駕,此刻先遣人來送禮請安"。說著便將禮單送上去。探春接了,看道是:上用妝緞蟒緞十二匹,上用雜色緞十二匹,上用各色紗十二匹,上用宮綢十二匹,宮用各色緞紗綢綾二十四匹。可見江南甄家就是織造出身,給賈家送禮就是給皇家進貢。雖說寫的有點含糊,也是不得已罷了,也是"無為有處有還無"。在第十六回中寫到:還有如今江南的甄家,好勢派!獨他家接駕四次,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將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填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甄家可不就是曹家的影子。小說在後面又說到:賴爺爺說,"不用從京裡帶下去,江南甄家還收著我們五萬銀子。",甄家來京送禮的地方有好幾處,有提到送來的刺繡屏等,可以看出小說中賈家與甄家是一種什麼關係。這是一種明顯的意會暗示。如果確切的去分析那可能會有其它的解釋,然而主流的意識是掩飾不掉的。這在後面我們說的許多處都是這樣。

有時候我們放下書本意會到一些東西,然而拿起書本順著讀下去,似乎一些意識上的東西又順著書本遛走了。為什麼呢,因為作者表面上寫的是一些風塵故事,精心安排的一些情節,只能讓你有所意識,到關鍵的所在,作者也是刻意進行掩飾的,這在後面我們需要說的多處地方都是這樣的。你可以這樣想,也可以那樣想。如前所述你可以理解為甄家朝駕順便來賈家,這都是作者掩飾的手法。一處兩處解釋起來有點牽強,但多處都在明示一個意思,那就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了。我們理解這些,在後面我們就只談意識上的東西,不談各種可能性。如果你停留在表面上,可能永遠理解不出什麼東西,作者畢竟點明真事是隱藏的。"無為有處有還無",作者是在"無"中生"有","有"又有的虛無縹緲,你在不經意中讀到的東西似乎所有,然而仔細推敲又感到什麼也沒有。"有"存在於"無"之中,說明仍然還是有的,這就是辯證法,這才是作者的本意。是現實逼的如此,難怪作者感歎"誰知其中味"了。從另一個角度講,作者的本意是讓讀者心領神會,如果認為深不可測,將推敲考證搞得神乎其神,或者認為作者就是讓你看不懂,那決非是作者的本意。作者是避"文字獄"而非是避讀者。考慮的太深,就將紅樓研究引入歧途,如果作品僅僅是文字遊戲,那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我想讀紅樓夢要從藝術本身暗示的主題,結合現實社會的背景,就能意識到作品的主題思想。

現在有人講曹家的家譜上沒有曹雪芹的名字,以至於認為紅樓夢與曹家沒有任何關係,得出結論是作者是洪升,描寫的是前朝的故事。我想如果是那樣,小說就變成了純粹的故事,這豈不枉費了作者十年的苦心,那些半隱半露的東西豈不都失去了意義?你想連作品本身,作者都寫的如此隱晦,藏頭去尾,那作者的名字能真真切切嗎?我們只要知道作者姓曹,從書中讀出與曹家的關係來,作者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多少年過去了,人們尚且都是這麼認為的,對於當時的人們以及當局者來說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僅如此,作者還恐說的太直接,又進行了一番說明。說是道人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篡成目錄,分出章回...並題:"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知其中味?",誰都能看出作者是這位曹先生,前面不過是掩飾而已。退一步說,也可能是作者借用了其它的一些故事,結合了自己的身世,但最終寫成這樣效果來影射統治者,表達自己的感情的正是這位曹先生自己。管他姓氏名誰,反正從這一"曹"字上讓我們從書中感知到了江南曹家的存在,意識到了昌明隆盛一時的賈家(皇室)的既將沒落和滅亡。如果是寫前朝,作者也不會如此煞費苦心,對當朝才符合意義。小說流傳於乾隆年間,描寫的應該是雍正和乾隆時期的故事。據說乾隆曾經看到過此書,對此表示出不肖一顧,然而在社會上是列為禁書之列,只不過借口是誨淫而已,可見還是能嗅出一些味道的。小說所預示的賈家那種敗落結局,實際是預示皇家和整個統治社會的敗落結局,這是乾隆所不願看到的。對於當前皇家的腐朽沒落也是乾隆不願承認和面對的。乾隆後期雖說過重奢靡,國庫虧空,但畢竟社會仍有繁榮的假象,皇帝希望聽到的是歌功頌德,是祝願江山永固,萬世千秋,而紅樓夢想說的是家族的沒落和滅亡,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高鄂老先生為迎合皇上,將書續出了家道中興的結局。高老先生也是一位大文毫,況且距離當時的社會較近,是不會看不出前八十回隱含的結局,實際上是比我們更看透了作者這種影射皇家的用意,從而進行了大量的粉飾,篡改了曹翁的原意而已。

2、宏觀意識與細微解析

作者是如何以甄家來影射皇家描寫賈家的呢?從書中的的線索上看,首先名之以"紅樓",這裡所說的紅樓,絕非是指一處紅色的建築,是將整個寧、榮兩府稱作"紅樓",試想哪有一處建築群能比的上朱門紅牆、金頂紅柱的皇宮更能稱的上紅樓呢?說到紅樓你自然想到故宮,而且兩府都加一國府,在封建社會上層人物可以叫國公,沒有府地稱做國府,可見作者的用心。書中說:"裡面廳殿樓閣,也還都猙獰軒峻,就是後一帶花園子裡面樹木山石,也還有蓊蔚洇潤之氣。""正門卻不開,只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模糊中可否感到一點皇宮的影子。皇宮不逢大典正門一般是不開的,日常就有人守門把護,皇宮以下哪有這麼大的氣派?在第五回賈寶玉到秦可卿的房中有一段是這樣描寫的"案上設著吳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一邊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中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用三個皇后貴妃的用過之物來說明這就是皇宮大內,秦氏就是一位宮中人物,這是作者有意的暗示。接下來作者就進行了過渡掩飾,又寫了壽昌公主的塌、同昌公主的帳、西子的衾、紅娘的枕。表面上的這種形象的描寫,留給人們的印象是極為深刻的。在第二回中也用了這樣一個手法,"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餘者皆無大異。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大惡者,則應劫而生。運生世治,劫生世危,堯、舜、禹、文、武、周、召、孔、孟、董、韓、周、程、張、朱皆應運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紂、始皇、王莽、曹操、桓溫、安祿山、秦燴等應劫而生者,大人者,修治天下;大惡者,擾亂天下...子興道:依你說成則王侯敗則寇了"作者先寫帝王,後面又加上一些大聖大奸,可知其用意是在帝王,否則就不會說成則王候敗則寇了。 在秦氏的喪事上寫道"只這四十九日,寧國府街上一條白漫漫人來人往,花簇簇官去官來","榜上大書:...四大部州至中之地,奉天承運太平之國...敬謹修齋,朝天叩佛""兩班青衣按時奏樂,一對對執事擺的刀斬斧齊。"送殯的有鎮國公、理國公、齊國公、治國公、修國公、繕國公之後,路祭的有東平王府、南安郡王、西寧郡王、北靜郡王,好大的氣派東、南、西、北都來了,可不就是"國喪"的樣子。在這裡我們須注意的是"東、西、南、北"並不是指具體的某個王爺,是作者杜撰的一種寫法而已,就連八公也是一連串並排的相近詞,我們不能從這種描寫中去推斷是某些人,這些人物的叫法應該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描寫,能起到烘托的作用也就行了,我們沒必要去費心思研究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表現出帝王這種字眼的出處很多,比如在第六十三回,賈蓉與丫頭調戲時說到:"從古至今,連漢朝和唐朝,人還說髒漢臭唐,何況咱們這種人家",拿漢、唐兩朝皇室與自己相比,可知不是一般人家,否則怎會這樣相比。在第九回講賈家的義學家塾時有一句,"原來這學中雖都是本族人丁與些親戚的子弟,俗語說的好:一龍生九種,種種各別。"賈家的子弟用龍來做比喻豈不就是龍子龍孫。在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中,鳳姐就說"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何況你我"。所有這些是否就是"無為有處"的出處呢?可否說明如此描寫的賈家就是真皇家。有人可能要問:賈府之上不是還有皇上嗎?你可不要忘了,作者是運用了"假語村風"的寫法。

看完紅樓夢,你瞭解不透寧、榮兩府到底涉及了多少人物?人物等級森嚴,就像"金陵十二釵"有正冊、副冊、又副冊一樣。說到女子,千紅萬艷只有在皇宮內才是事實,她們都是"薄命司"的人物,"春恨秋怨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這分明就是宮中女人的寫照。在整個寧榮兩府,有戲班、有家塾、有寺廟、有糧莊,有太醫、有管園子的、有管庫房的...尼伶廚裁、清客執事應有盡有,活生生皇宮內的生活。只賈寶玉一人,就有僕人李貴、王榮,書僮茗煙、三個小廝鋤藥、掃紅、墨雨、丫頭襲人、晴雯、麝月、秋紋、芳官、碧痕、小燕、四兒、紫綃以及小丫老嬤嬤等,有的人看後都有同感,寶玉簡直就是一個小王爺儲君的樣子。在第五回寶玉與警幻的對話就說:"如今單我家裡,上上下下,就有幾百女孩子呢"。其人物之多,非皇宮可比。這是否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用意就是影射皇家。綜觀紅樓夢,有幾處象出葬、祭祖、省親、劉姥姥進榮國府等等寫的都是何等的氣派!這那裡是一般的人家。我想普天之下,有如此隆盛規模和氣勢的人家,恐怕也只有皇家了,這應該是不爭的道理,恐怕每個看紅樓的人都有過這個念頭,但是為什麼人們看紅樓夢這種念頭經常是轉眼即逝呢?主要是我們看到書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著鮮明的現實生活色彩,而忽視了主要人物後面那龐大繁雜的人物群體,正是這一群體烘托影射出皇室家族的影子。作者想展現給大家的這個家族是假曹家真皇家,可濃厚的現實生活的描寫又離不開作者的生活經歷,這也正是假語村言的效果了。也正應了那句話"假做真時真亦假"。另外就連書中一些暗喻的描寫也都非同凡響,像"千紅一窟"、"萬艷同杯",這千紅萬艷出在何處,我想沒有比形容皇宮內的生活更恰當的了。"千紅一哭"、"萬艷同悲"是一個朝代結束的悲慘結局。每一個朝代結束,其宮中的妃子、宮女莫不落個殺頭、霸佔、被買的結局,"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落了片白芒芒大地真乾淨",在這裡形容的再形象不過了,這那裡是指一個家族的結局,分明是說一個朝代結束的悲慘結局。

看完紅樓夢,你還有一個感覺,就是寧榮兩府的建築群之宏大非一般可比。用意也是在影射皇家。在第三回寫榮府時是這樣寫的:"穿過一個東西的穿堂,向南大廳之後,儀門內院落,上面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鑽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太頭迎面先看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榮府內又是穿堂,又是夾道,又是角門,都是大排場。榮國府是一處世上難覓的大府地,而寧府與榮府相比更是不同,更顯示出齊整和威嚴。像在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中寫到:"寧國府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並內塞門,直到正堂,一路正門大開,兩邊階下一色朱紅大高照,點的兩條金龍一般",加上寧國府的後面就是會芳園(御花園),寧國府的這種描寫簡直就是模仿著清皇宮的樣子去寫的。結合在上面說到的第二回的描寫難道我們還感覺不到這種影射的效果嗎?我們感到榮府像是一處皇室宗親的住處,而寧府就是皇帝的宮廷。在第十七回大觀園的全景描繪來看,簡直就是一處皇家園林。就寧府的"寧"字來講,也是大有深意的。我們知道清朝皇宮分為外朝和內廷。外朝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保和殿在康熙年間就稱為"清寧宮"。內廷是皇帝和后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的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在其中軸線上有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在東側有太上皇居住的"寧壽宮",在西側有皇太后居住的"慈寧宮"。一處皇宮東西南北與"寧"字都有不解之緣,(這也是皇帝們希望天下太平安寧之意),"寧府"很容易使人聯想到皇宮。可見作者將賈府之一起名為"寧國府"也是別具匠心的。

在第二十九回還有一段比較有意思的描寫:"賈珍知道這張道士雖然是當日榮國府國公的替身,曾經先皇御口親呼為大幻仙人,如今現掌道錄司印,又是當今封為終了真人,現今王公藩鎮都稱他為神仙,所以不感輕慢。"就是這樣一位人物都說:"論理我不比別人,應該裡頭伺候。"...說畢張道士方退出去。按理說這樣一位人物在賈家如此恭敬應該說明賈家的非同一般。在第四十二回中有一段:"王太醫不敢走甬路,只走旁階,跟著賈珍到了階磯上...王太醫不敢抬頭,忙上來請了安。賈母見他穿著六品服色,便知御醫了...賈母道:當日太醫院正堂王君效,好息脈。王太醫忙躬身低頭,含笑回道:那是晚生家叔祖。賈母聽了笑道:原來這樣,也是世交了...(王太醫)忙欠身低頭退出"從王太醫的形象看是一幅十足的奴才像。在皇宮中甬路一般是不走的,只有在大典上皇帝才能走的。既是世交,可見賈母的身份。在五十三回中寫賈母祭祖要到寧府,是著朝服先進宮朝賀,然後到寧國府暖閣下轎,入宗祠。次日也是擺全副執事進宮朝賀,又到寧府祭過列宗。我們知道祭祖是大典,皇家應該是著朝服、擺全副執事,從大門而入。作者寫賈母是進宮朝賀,然後祭祖,這是否是作者有意的手筆?是一次掩飾之下的大暴露?到寧府就是到宮內,你想暖閣的前面可不就是大廳!後面寫到"上面懸一九龍金匾,寫道是:星輝輔弼,乃先皇御筆...俱是御筆...二祖遺像,皆是披蟒腰玉"。前後兩處"九龍"那是至高無上的象徵。在第七十一回寫賈母的八十大慶時講到:寧國府單請官客,榮國府單請堂客。二十八日請皇帝駙馬王公諸公主郡主王妃國君太君夫人,二十九日便是閣下都府督鎮及誥命等...這可能是作者又一次的"無為有處"的流露。你想皇室的成員基本都請來了,參政的閣下大臣都請來了,那賈母究竟是誰?賈母的形象給我們的印象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其形象威望有一種太后的影子。

讀過書後,作者杜撰的一些字眼給我們留下較為深的印象,像"甄"、"賈"等等我們就不多說了,像賈赦的"赦"、賈政的"政",姓氏的"王"、"史"、"邢(刑)",府地的"國"字,都帶有最高的政治色彩;象名字中又是金又是玉,那是最高富貴的象徵,可見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通過作者慣用的說法,我們從名字上做一下猜想,讀起來只要有意識是很容易想到的。當然不管正確及準確與否絲毫不影響我們整體上的判斷,不過是找一些輔證而已。看紅樓中的男主角,主要是賈寶玉、賈赦、賈政、賈璉、賈珍、賈蓉,賈寶玉不必講也清楚,那是一個化身,是將作者的經歷攜帶入這個虛假的隆盛之家的化身;,賈赦、賈政是參與朝政的王爺的形象,"赦""政"連起來讀是否意味著"攝政"。賈珍、賈蓉是賈家的長子長孫,"珍"、"蓉"連起來讀是否意味著"真龍"。賈璉的"璉"是否就是提醒你連讀的意思呢?在書中我們知道賈璉稱為璉二爺,王熙鳳稱為璉二奶奶,賈璉的前面應該還有一位兄長,據胡文彬老先生提到的殘抄本曾提到"長子名瑚,早夭",連起來就是"胡連",以後作者在增刪時將此去掉了,可能是作者怕產生錯誤的理解而有意去掉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賈璉的璉字作者的本意就是連讀的意思。還有另一種猜測那就是賈珍的"珍"是否意味著雍正皇帝胤"禎"的禎、賈蓉的"蓉"是否意味著乾隆的"隆"呢?這兩個讀音是很容易聯想到這兩個皇帝的。賈母實際就是一位皇太后的形象。我們在建築方面已經感到寧府影射的就是皇宮,榮府就是皇室王爺的府地。如果你權且認同這一點的話,我們從兩個家族的人物上做進一步的分析,當然這不是一對一的對應,只要能看出模糊的影子也就夠了。

在兩府人物的描寫上是很有意思的。像賈母在兩府自然是老祖宗,王熙鳳、王夫人是門當戶對的上層人物的女兒,是王妃形象。而秦氏和尤氏就有所不同了,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秦可卿房中的描寫,實際上就是將她比做是武則天、趙飛燕、楊玉環一類的人物,而尤氏的"尤"字也很容易使人想到一層意思,從尤氏兩姐妹的命運上我們更容易理解這層意思,那就是世之尤物,供人娛樂欣賞的人物而已,是從民間選出供皇帝享用的皇妃的形象。關於賈家寧榮兩府的家譜在書中第二回有說明:寧榮二公乃一母同胞弟兄,寧公後代化襲官,之後賈敬襲官,以後賈珍襲官,生子賈蓉;榮公後代善襲官,之後長子賈赦次子賈政俱襲官,赦子賈鏈,政子寶玉。賈敬一心想做神仙,出家去了,後來因服丹過度而死。在清朝皇帝中就有順治出家的傳說,而雍正的暴死也可能因服丹而致,乾隆在葬禮後傳諭宮中道士就有"聞爐間修煉之說,深知其非...今朕將伊等驅出,各回本籍"。只是賈敬與此對應,不前不後,也可能是作者有意的顛倒和混淆,否則就太明瞭。紅樓夢成書在乾隆年間,人物應該以當時的眼光定位,向前反映描寫的。歷史記載雍正十三年帝病危於圓明園,詔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額爾泰、張廷玉入內受命,宣旨傳位皇四子弘歷,以允祿、允禮、額爾泰、張廷玉輔政,以遺命尊奉弘歷生母鈕祜祿氏為皇太后。順治皇帝即位時,由叔父多爾袞輔政,為攝政王多年。可見賈赦、賈政就是攝政的允祿、允禮的影子,賈母就是鈕祜顱氏的影子。雖說人物上有些錯亂,但看到書中的人物就自然聯想到皇室的人物已經足夠了,如果能夠準確對上號的話,那作者就會大禍臨頭了,恐怕書也沒人敢讀,沒人敢談了。另外在第四回有一段寫:"雖然賈政訓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則族大人多,照管不到這些,二則現任族長乃是賈珍...凡族中事,自有他掌管"。按理說在家族中長者為族長,一方面說賈政治家有法,另一方面又說現任族長乃是賈珍,可見是有深意的,說明賈珍是一位皇帝式的人物。

3、真(甄)、假(賈)兩個方面

小說的第一回是大家比較注意的一回,其題目就點的比較明確,"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作者真正的意圖是隱藏著,是在隱隱約約中才能意識到的,是"太虛幻境",是"紅樓夢仙曲十二支";而假語假話就是表面上描寫的風塵女子的恩恩怨怨。這是對真、假兩方面的最透徹的解釋。在書中作者是用故事的發展來解上述題目的,兩個人物姓名(真事隱、假語存、假話)不用多講,且看兩個人物是如何上場的。首先是甄士隱在夢幻中被一僧一道的對話,引得到了太虛幻境的門口,接著就是賈雨村先生登場了(真事預說才露,假話就開始了)。甄士隱一出,又是僧又是道,又有"太虛幻境",又有"好了歌",後面因一場大火,突然禍起(霍啟)而出家,從而在小說中退出隱去了(真事隱其中);而賈雨村一出馬上就結識了甄家奴婢,接下來是甄家小女失蹤,同時林黛玉又是賈雨村的學生,此二女正是風塵女子的代表人物(假語是說風塵女子)。在接下來就是與冷子興演說出寧榮二府的故事了。真(甄)、假(賈)之間就是這樣過度的。

直接寫封建王朝的沒落無論如何掩飾都是行不通的,在書中就用了一個賈家,用了一個甄家。江南甄家就是曹雪芹真正生活的曹家,而賈家是曹雪芹影射出的皇家,畢竟皇家的生活經歷是難以知曉的,作者只能用自己的經歷加上一些假設的描寫去影射出皇家的生活。難怪書中就有一模一樣的甄、賈兩寶玉,可見是將南方的真人物搬到了北方,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個家族取名為賈(假)府。甄士隱和賈雨村是在葫蘆廟裡相遇的,可知甄賈之間是依葫蘆畫樣之意。另一方面,作者也是想表明兩家的聯繫,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今天你整治了曹家,明天就是你的下場,凡事不能從自己家亂起。甄家是曹家的影子,賈家是誇大了曹家生活的皇家的影子。這才是"假作真時真亦假"。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真假結合。

如何看待甄家和賈家的關係? 在書中有幾處提到甄家,一處是冷子興說的"這甄府和賈府就是老親,又系世交";一處是說甄家收著賈家五萬銀子;一處提到甄家送的屏風;一處是甄家家眷上京送禮,拉家常提到甄賈兩個寶玉;一處就是說甄家犯罪,抄家後調京治罪。就是這後兩處提到的甄家,使一些人蒙蔽了眼睛。因為甄家有一個寶玉,賈家也有一個寶玉,所以就認為寫的是一個家族,看出了一個是另一個的影子,而沒有想到這個影子影射的究竟是誰,沒有理解作者移花接木、借己諷人的根本用意。因為在第七十四回以後在提到甄家抄家以後,在故事的描寫上已經暗示著賈家的即將敗落,正如魯迅所說的"已露悲音,悲涼之霧,遍被華林",所以就將賈家和甄家統一到一起了。人們認為紅樓夢是一部自傳題小說,一方面是因為作者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太完美了,另一方面就是在這甄、賈之間搞糊塗了。從作者的表述中我們也能理解到這真(甄)、假(賈)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而不是簡單的真、假兩個方面,是體現交織在一起的兩個家族,而不是一個家族的真假兩方面,只不過這兩個家族的關係密切,是"老親世交"、"一損皆損"的關係。賈寶玉不過是作者的一個化身,是作者站在這一位置上表達自己的觀點,看待描寫的這個世界。甄家抄家了,賈家也即將大禍臨頭,正說明了是"一損皆損"的關係。明白曹家和皇家在現實中的聯繫,你也就不難理解作者的用意,那種認為小說是一部自傳體小說的看法是極端錯誤的,簡直就是枉費了作者十年的辛苦!很多人在看書時看出了書中的大背景,像"不干涉朝政"的掩飾;"雙懸日月照乾坤";"雙瞻御座引朝儀"以及賈寶玉突然說出的"文死諫,武死戰..."等等,還有在前面說到的和書中另外的一些涉及朝廷的字眼,我想只要你稍加分析,都是不難理解的。

站在作者的立場上,我們也很容易判斷甄家和賈家的關係是一家還是兩家,首先賈寶玉帶有作者的影子,這是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作者對賈寶玉的塑造,是一個中性偏好的人物形象,就像每個人對自己的審視一樣,然而作者描寫的這個賈家卻是一個骯髒、沒落、令作者憎惡的一個家族,這決不是作者自己家族的形象。曹家的敗落主要是雍正皇帝造成的,是外部干預的結果。留在曹雪芹心幕中的曹家的形象應該是每個少年對家庭的共同感受認識,是一個浪漫美好的家族。作者憎恨的不應是自己的家族,而應該是對著造成自己家族滅亡的另一個家族,這就是皇家。在書中將賈家劃為寧、榮兩府,也是照著皇家的樣子去寫的,寧府是皇帝居住的皇宮,榮府是皇族中各王爺、皇親們居住的地方。如果將曹家寫做兩府就有點離譜和不可思議了。寧府在前面已經說過是照著皇宮的樣子寫的,在補充一點就是寧府中有祭族的地方,有習射的場地,更讓人堅定認識的是作者對寧府的帶有思想感情的描寫上,像"造釁開端實在寧"、"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矢孤介杜絕寧國府"等等,寧府簡直就不像個樣子,是一切罪惡之源。如果說寧府出在曹家,曹家的消亡是自身的結果,這無論如何都是講不通的。作者明寫的這個望族是一個僅次於皇家的大家族,作者都說是運用了"假語村風",是降格到民俗中講的故事,那將這個家族提一格分明就是皇家了。說皇家的統治已經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死而快僵了,這才符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將這些話用在曹家身上顯然是不符合情理的。甄家在書中出現的不多,是一個陪襯的作用,知情者很容易想到那就是曹家,知內幕的人由曹家也很容易聯想的北京的皇家了。書中的甄、賈兩家從簡單的邏輯關係上是不能推理出一家的,主要是書中的甄、賈兩個寶玉,讓大家產生了錯誤的認識,須知個人不等同於家族,還有我們不要忘記的就是賈寶玉的身世還有一段石頭的經歷,甄寶玉也不等同於賈寶玉。

小說中對故事地點一會兒說金陵,一會兒又講中京、長安,是"天子腳下"。在開始說金陵四大家族賈家為首,白玉為堂金作馬,此時賈家在金陵(江寧、石頭城),以後甄家出現在江南以後,賈家的地點就在北方了。位置上來了一個轉換,先前的賈家變成了甄家(曹家),對應著北方的賈家自然就影射成了皇家。

三、從紅樓夢看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意識

理解紅樓夢,理解作者的苦衷,要結合作者所處在的那個時代,作者應該生活在雍正和乾隆兩個時期。說到這一時期,要向上追溯到康熙時代後期,康熙時代在清朝是一個比較鼎盛的時期,對外威揚四方,在內政治清明,可到了後期諸皇子為了爭奪儲位,他們各自拉攏大臣,結成私黨,展開了勾心鬥角的內部爭鬥。對於雍正的繼位有著各種不同的說法,我們暫且不論,有一個事實就是雍正是依靠大臣隆科多和將軍年羹堯而順利執政的。在繼位以後,以皇八子允祀為首的勁敵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處處與皇上為敵,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打擊,直至撤職監禁。這也造就了雍正皇帝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的一面,從而在政治上實施嚴酷的統治。雍正在清肅皇族反對派的同時,就連當年的功臣象隆科多和年羹堯等,也以居功自傲,藐視皇權為由,施以削職、調任、抄家、譴戍甚至處決的嚴酷懲罰。曹家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抄家而敗落的。在這期間皇上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大興文字獄,一直延續到清朝晚期。乾隆執政以後,吸取了前輩的經驗教訓,實施寬猛相濟的政策,使經濟得到發展,整個社會出現了繁榮的局面,然而他卻重奢靡,擺氣派,揮霍無度,到後期國庫財用幾乎耗竭,社會矛盾紛紛滋生。紅樓夢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從紅樓夢的描寫中我們就能看出作者眼中的這樣一個社會現實。

表面上看整個小說通篇都是在寫一個家族的故事,時間無考,地域不明,就連人物的穿著打扮也體現不出那個朝代,官銜稱呼也含糊不清,既有通用的叫法又有作者的杜撰,但這都掩飾不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相反越是作者想掩飾的,越能證明是作者想說而不能明說的。隱藏不能明說的那個時代,那就是清朝時代;躲躲閃閃不敢明指的真真假假的這個家族就是皇室家族;不敢明示只能假托於故事暗喻的就是這個朝代的滅亡。"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知其中味?",一部作品浸透著作者的辛酸淚水,這辛酸淚水就是作者家族與皇家的恩怨恨仇。在小說中就有甄家上京給賈家的送禮上貢,又有甄家替賈家的存錢等等,說明甄、賈兩家是密切相聯繫的兩個家族,如上所述那就是曹家和皇家。另外書中說到了甄家被抄家,實際上就是說曹家的那次抄家。小說中在說到甄家被抄家,馬上就是"惑奸讒抄檢大觀園"、"開夜宴異兆發悲音"等幾回,暗示著賈家隨之即將敗落,也正說明兩家是一損俱損的關係,是唇亡齒寒的關係。書的第四回"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也是書的一個關鍵所在,從這裡系統的說明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關係,是"一榮皆榮"、"一損皆損"的關係,也表明了封建上層都是這種相互關聯的關係。我們大都認為這是對封建社會的無情揭露,可站在作者的角度,作者想申明的應該是曹家和皇家的密切關係,是不能輕易相殘的,作者想闡明的就是皇上對曹家的抄家是極不明智,極其錯誤的,隨之的後果就是自身的滅亡。在七十四回就有一段探春因不滿搜室而說出的話來,這些不著邊際的殺殺滅滅話就是這種思想感情流露:"你們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裡好好的抄家,果然自己抄了。咱們也漸漸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尺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探春冷笑道:"俗語說的,'物傷其類','齒竭唇亡',我自然有些驚心"。另外從家族的姓上我們能夠看出作者仍然運用了諧音的方法,四大家族連起來就是"假王血史"。假的是在描寫這部家族興亡的故事,真的就是影射皇家的即將覆滅和即將上演的血淚史,這可能就是作者著書的初衷。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認識到曹雪芹是以自己豐富的生活經歷為基礎,來進行小說創作的。他想反映的就是清王朝的腐朽沒落。畢竟皇室宮廷內部的生活究竟如何,是曹雪芹本人所無法知曉的,他也只能以自己的生活為原型去進行描寫,同時又處處進行了誇張的寫法去進行影射。這就是為什麼書中有一"甄"一"賈"倆"寶玉"的主要原因。江南的甄寶玉(曹雪芹)被抄家已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無材補天,自怨自歎,就像書中說的一塊遺棄在青埂峰下的石頭一樣。可作者還是將他攜到了一個昌明隆盛之幫的賈家。石頭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那是甄寶玉的生活,到了賈家那就是真真假假了,就是說作者是照著甄家去寫賈家。同時作者又在賈寶玉這一化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嫁接在了這位虛擬的人物身上。一方面作者希望賈家就此永遠的敗落下去,這是對統治者因抄自己家而產生的一種報復和痛恨心理,另一方面作者又將賈寶玉寫成是一個反叛人物的形象,寫出的賈寶玉感情豐富、寬厚待人,在書中我們看出賈寶玉與賈璉、賈珍、賈蓉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物,作者希望寶玉能夠支撐起家族的大業,但又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的情調。以上兩方面表達了作者一種矛盾的心理,但這種矛盾的心理正是作者思想上的統一,那就是作者對皇家的怨恨。同時作者還表達出一種奉勸願望,那就是富不忘貧、施恩圖報,而不應該是一味的享樂腐化,欺壓貧賤,否則將來的下場是沒有人同情可憐的。作者的這種思想感情在書中表達的淋漓盡致。在賈寶玉夢遊幻境中就說:"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傳流,雖歷百年,奈運終數盡...寶玉一人...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後入於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說明賈家的滅亡已經是注定了;在書中預示的結局就是"樹倒猢猻散"、"家亡人散各奔騰",在"紅樓夢曲"的結尾"飛鳥各投林"是這樣描述的:"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落了片白芒芒大地真乾淨"這是一個動盪的大場面。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這兩段表露的已經相當充分了。後一段的描寫讓我們看到的其實就是一個朝代的滅亡,根本不是一個家族消亡的問題。在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方面另一個比較突出的方面,那就是"好了歌"。在"好了歌"的解釋上,關鍵是一個"了"字,那就是結束。"亂烘烘你方唱吧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這就是隱藏的真意圖(甄士隱)的結局,難怪甄士隱唱後道士笑道:"解得好!"。每個王朝的結局都是經過權力紛爭,"城頭變換大王旗"這樣一個過程。"反認他鄉是故鄉"就是說清王朝在離開故土入主中原後,經過"一代不如一代"的統治,即將走向敗回老家的結局。在當時來說朝廷雖然腐朽,卻依然進行著統治,這不過是作者的詛咒而已,就像書中說的是"百尺大蟲,死而不僵",雖說不僵,實則已死,這是多麼辛辣的譏諷。作者借王熙鳳之口說過一句話:"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就是作者思想的表露。同時,曹翁借甄士隱之口對曹家進行了自我解嘲,"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試想在戰場上拼著自己性命為別人爭下了江山大業,而自己終被人家抄家,可不就是為他人做嫁衣裳。透過紅樓夢我們能夠體會到作者那種強烈的思想感情。

作者按照總體的思路在描寫賈家腐敗以至滅亡的過程中,在"無為有處"也一再直接表露了這種思想意識。"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分明就是在說兩家的事情,曹家被抄家,那想到自己會家破國亡呢;"一榮皆榮,一損皆損","今早議論甄家,咱們也漸漸來了...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這就是作者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曹家與皇家的關係,處治曹家那就是自殺自滅。在書中讓探春說出這樣的話來對家族故事來說的確是言重了,可要是曹雪芹講出這樣的話來,對於曹家和皇家的是非來說那是再恰當不過了;"正不容邪,邪復妒正,兩不上下,亦如風水雷電,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讓,必至搏擊掀發後始盡"這就是說明朝廷腐敗沒落,社會矛盾激化,必然造成大的社會動盪,而不僅僅是一個家族的問題;"成者為王敗者寇",這是一個朝代變遷的自然規律,這樣的一句話是不可能用來形容一個家族興亡的,說明了這個家族正是帝王之家。雖然這只是幾句話,但在書中這幾句話是與正個故事的發展相呼應的,是作者思想的流露。紅樓夢實際是一部罵書,是一部罵皇家的書。我想乾隆讀後肯定是心知肚明的,不過這種找不出任何明確根據的書,說也無益,只能引火燒身,禁也禁不住,只能聽之任之。

作者在書中運用了一些高超的手法,對自己的寫作意識進行了呼應,比如在書中寫出了"太虛幻境"、"風月寶鑒"等。實際上"太虛幻境"是與整個書中情節相呼應的,"太虛幻境"暗示了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整個故事就是一個"太虛幻境"。我們從書中看到的是賈家的豪華奢侈的生活,感到的是封建王朝的腐朽沒落,作者呈現給讀者的就是一個"太虛幻境"。這和我們前面所分析的賈家是皇家的影子的結論是完全一致的。這就是作者給書下的"假做真時真亦假"定義的最好解釋了。"風月寶鑒"是書的又一個書名,可見這是書的一個綱。"風月寶鑒"雖說只在書的第十二回中提到,是賈瑞病入膏肓之後,一個道人拿來治病的。風月寶鑒"不可照正面",正面是美女惑人;"只照反面...天天看時,此命可保",反面是死人骷髏,這就是"風月寶鑒"的作用。將整個全書名之曰"風月寶鑒",是將該書比做"風月寶鑒",是以書為鑒的意思。這也就告訴了我們紅樓夢不要只看正面的表面上的風花雪月的描寫,而要看隱含的這個家族的沒落滅亡的結局,這是一面鏡子,是一面送給封建統治者的鏡子。書中說:"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不要看做是一部壞人子弟的淫書而一火焚之,而要看到它的實質。在書的前面作者一再聲稱此書只著意與閨中,不敢以寫女兒之筆墨唐突朝廷之上,這才是假的;那真的就是反面,就是諷刺朝廷,這就是將書稱為"風月寶鑒"的真正含義。作者的筆用的極其圓滑,表面一再說只寫幾個女子,可讓人感受的卻是正、反兩方面;真、假兩方面的東西。就連正、反;真、假也是通過書中的故事表現出來的,是"風月寶鑒"的正、反;是姓的"甄"、"賈",就連那句話"你們自己以真為假"可直接理解為以鏡中假人為真人,你能說書是犯上嗎?這正是作者的高超之處。如此的隱晦,作者也只能用一句"誰知其中味"來調讀者的胃口,讓人去深思了。

四、為何有人認為小說是自傳體、有人認為是反清復明的載體?

紅樓夢自出現以來,從脂硯齋開始出現了各種點評,以後逐步形成了一門以研究紅樓夢為目的學術,這就是紅學。因為作者"將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來",將書寫的太奇、太怪、太博、太精、太深,所以人們的看法正如魯訊所說的"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因為作者寫的真真假假,而且名字也是用一些具有某種含義的諧音字,著就出現了所謂的索隱。早期的索隱派認為是記納蘭太傅明珠家事,又說是金陵張侯家事,更有順治與董小宛戀愛說。後來考證派在考證了曹雪芹的身世以後,認為紅樓夢是一部自傳小說,是描寫自身經歷的愛情小說。這畢竟是有了一大進步,瞭解到了紅樓夢與江南曹家的一些聯繫,即使到目前為止,誰也不可否認書中有某些自傳的成分。可作者那種躲躲藏藏的說法,欲言又止的措辭,決不是一個自傳體說法就能解釋的了的。於是新的索隱派認為紅樓夢是一部反對滿清以及吊明之亡、揭明之失的政治小說,甚至索出了劉姥姥是明末降清的錢謙益,鳳姐是清初吳良輔,寶琴是流亡海外的朱舜水,通靈寶玉是傳國玉璽等等。這也從一個方面體現出有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書中的感情意識。我們姑且不談這些離譜的東西,單看一下兩個主流的方面,這就是紅樓夢是一部自傳體小說;紅樓夢是一部反清意識的小說。我想為什麼會出現這兩個主流的方面,也是自有它出現的道理的,用辯證法的觀點就是存在的就是有理由的,兩方面的觀點實際正是書中所表露出的正、反兩方面的東西。如今兩方面研究的越來越深入,隨著大浪淘沙,兩方面的研究也就越來越接近於書的本來面目。我們不能執其一端,而應當結合兩方面去辯證的看問題。書中有真有假、有正有反,洋洋大觀才組成了一部完整的紅樓夢,因此我們要吸取這兩方面的觀點甚至多方面的觀點綜合起來,結合歷史的背景,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紅樓夢,從書中正、反兩個方面以及全書的情節發展去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東西。我們不應該排斥其它的觀點,也不應該一頭扎進書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應該尊重書的總體脈絡,而不應該斷章取義。

五、關於幾個問題的分析

1、分析一下書的名字

"紅樓夢"又名"風月寶鑒",又名"石頭記",又名"金陵十二釵",又名"情僧錄",一部書為何有這麼多的名字?這其中也蘊藏著作者真真假假的意味。"金陵十二釵"和"情僧錄"是表面意義上的名字;"風月寶鑒"就大有深意了,前面已經說過,風月寶鑒不過是書中一處提到的能治病救人的一面鏡子,可將書取名為"風月寶鑒"就是將整個書比做一面這樣的鏡子,是一面政治鏡子,這面鏡子從正面看是風花雪月的美好現實,只有從反面看到白骨纍纍的悲慘結局才能治病救人;"紅樓夢"是表明富貴繁榮之極的紅樓家族如夢般轉眼既逝的意思,在這裡不要簡單的認為"夢"就是做夢的夢,認為是賈寶玉一夢到太虛幻境的意思,真實的意思在第一回兩位仙人(一僧一道)對石頭的對話中就說的很清楚:"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紅樓夢"是總其全書之名,描寫的就是這樣一個過程;"石頭記"是借石頭能言而人不便說之意。雖然在書中作者對書的名字進行了一番解說,可都是表面性的解釋而已,真實的含義就藏在書中。讀過書後,再細細的回味這些名字,就能明白作者起這些名字的用意,真正是起到點睛的作用,是引導你領會書的真正旨義。從這裡我們更能知道"紅樓夢"並非只是寫閨友閨情,而是借書諷人;並非是滿紙荒唐言,而是大有深意;並非是自傳描寫,而是影射別人。

2、分析一下通靈寶玉

關於通靈寶玉的來歷,書中交代的比較清楚,是女媧補天時棄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一塊未用的"石頭"。這塊"石頭"經道人攜到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經歷了一段故事。因"石頭"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這段故事就叫石頭記。"石頭"的來龍去脈以及與故事本身的關係,也是書中的一大關鍵,通過前面的分析,這一關係決不是作者的任意編造,是有一定的深刻用意的。一方面作者是通過"石頭"來記述故事的,沒有大的關礙,可以減少麻煩;另一方面"石頭"肯定是代表了某個層次的人物形象,正是這個層次的人物是不能明指需要掩飾的。在書中說這塊石頭是與賈寶玉同時誕生在世間的,賈寶玉是銜玉而生,兩者之間是形影不離的關係。書中交待,賈寶玉一旦離開了石頭就會瘋魔起來,滿口胡言亂語,癡話連篇。我們感到賈寶玉這一形象,是作者的一個化身,同時還是"石頭"的化身,在書中就是"甄寶玉"與"石頭"的合二為一體。我們已經知道江南甄家指的就是曹家,甄寶玉就是曹雪芹自己,書中有一段是甄、賈兩寶玉意會到一起,有的人從這裡就認為甄就是賈了,其實就是忘了賈寶玉的身上還有一塊"石頭"。看紅樓夢首先要看清人物家族之間的關係,這樣才能給人物以正確的定位。如果簡單的認為作者將甄寶玉移到北方,變成賈府(皇家)的一位主角人物是不相宜的,這樣只能認為賈寶玉就是甄寶玉,賈寶玉就是曹雪芹了。

我們且來看一下這位石兄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形象:說它是一塊補天的"石頭",可知是比喻大的人物形象,能夠高高在上,撐起青天的應該是歷代的帝王天子,說它是一塊沒用上的"石頭",應該是與帝王相近的某些皇室成員。這塊"石頭"的出處是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之下,大荒山無稽崖不用多說,青埂峰就有些來頭了,"青"與"清"同音,應該就是指清王朝的一位皇室成員了,當然對於時間,即使沒有此比,也是不用多費心思的。從作品描寫石頭的來龍去脈的思路上去分析,我們應該感到這才是作者的真正用意。從這點上講紅樓夢非寫曹家,實指皇家也是根據之一。

為什麼叫通靈寶玉?通靈兩字含有"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意思,在書中也有"夢幻識通靈"一說,也是讓你看破玄機的意思。書中說賈寶玉經常是癡話連篇,離開了"石頭",人就變得癡癡呆呆,這裡的"癡"與作者自白的"都雲作者癡"的"癡"是相呼應一致的。就是向人們說明寶玉離不開"石頭",如果將假戲當真,將賈寶玉當成曹雪芹自己的話,那確實就認為作者是一位癡人了,癡迷於過去,癡在辱沒自己,而沒有看出紅樓夢是在暗示未來,咒罵別人。

3、分析一下時間地域以及"末世"和"盛世"的問題關於時間和地域的問題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問題,但是由於作者將真事隱去,時間無考,地域不明,讀者也就產生了多種不同的認識。從總體的直觀判斷應該就是清朝,一方面作者生活在滿清的中期時代,距離前朝比較遙遠,對作者思想影響比較深刻的應該就是作者生活的年代;另一方面作者不便明指也正說明了當時的滿清時代。從書中的描寫上也多少帶有一些時代的影子,像賈府中的自鳴鐘、穿衣鏡、望遠鏡、懷表、西洋畫等等,上述東西有的是明末傳入我國,有的是清朝時才傳入我國,都有明顯的時代烙印。五十三回中說:"賈母歪在榻上,與眾人說笑一回,又自取眼鏡向戲台上照一回";四十五回中說:"寶玉聽說,回手向懷中掏出一個核桃大小的一個金錶來,瞧了一瞧, 那針已指到戌末亥初之間,忙又揣了"。像各國進的東西,如俄羅斯的"雀金呢",暹羅國進貢的靈柏香熏的暹豬,以及與各國的交往的情況看應該是清朝那個時代。關於地域問題,小說在前面就說,賈府是在金陵,第二回賈雨村說:"去歲我到金陵地界,…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竟將大半條街佔了"。在太虛幻境就說金陵十二釵,可在以後賈府逐漸的就轉到北方去了,賈在北,甄在南,第二回也說:"只金陵城內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甄家",甄家是在南京了。在第四回中說:"薛公子亦系金陵人氏,…聞的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遊,一為送妹待選,二為望親"。京都、中京、神都就在北方,而賈府是在天子腳下,長安城中,可見是在北方了。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排除在南京:1第三十三回賈母怨忿賈政痛打寶玉,遂提出要和王夫人、寶玉離京城返回南京;2第三回黛玉"次早起來,省過賈母,因往王夫人處來,正值王夫人與王熙鳳在一處拆金陵來的書信";3第五十六回湘雲對寶玉說:"你放心鬧罷,先還'單絲不成線,獨樹不成林',如今有了個對子(指甄寶玉)。鬧利害了,再打急了,你好逃到南京找那個(甄寶玉)去";4 第五十六回,甄寶玉在夢中道:"我聽見老太太說,長安都中也有個寶玉,和我一樣的性情。"另外,在書中描寫的景物也完全是北方的景色,像"琉璃世界白雪紅梅",經常的下雪天以及北方人才有的大炕等等。 由此,不難看出,曹公對《紅樓夢》故事發生地點的筆意所指再清楚不過了。以曹雪芹當時的遭際、處境和當朝文字獄森威的現實,政治上被打入另冊、生活十分窘迫的他深懂"避諱",十分謹慎,斷不敢讓故事或讓人以為故事發生在北京,而妄招殺身之禍。 其歷史背景為清朝,京都自然是北京。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為小說寫的是盛世還是末世進行著爭論,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爭論,正是讀者的眼光不同的結果。這兩種對賈府的不同認識,恰恰正說明了一個問題,賈府並非就是曹雪芹生活的曹家。認為是盛世的讀者,主要是以為小說是自傳體,作者生活的時代正是曹家比較興盛的時期,小說是追憶那段時光的;認為是末世的讀者,是因為看到了作者對這個家族的描寫,是"一代不如一代",人物是"身逢末世",因而也就得出家族正處在衰敗末世之中。如果將這兩種不同的結論都統一到曹家的身上是極其矛盾的,正確的結論就是拿曹家的盛世寫皇家的末世,這個賈家就是皇家,作者已經認識到它已經腐敗透頂,作者將它定位在即將滅亡的末世,也正是譏罵之意。

4、分析一下薛小妹的懷古詩

在紅樓夢中薛寶琴十首懷古詩謎是一個比較吸引人注意的地方,它到底隱含著什麼意思,從中我們也可以窺視到作者的一些思想情感。首先第一首是赤壁懷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從說的字眼上看答案應該是棺,這是一個大大的不詳之物,也說明了賈家的結局和歸宿。赤壁一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一次大戰,大戰的結果奠定了三分國家的基礎。單從詩的表面描寫上就是一個悲慘淒涼的景象,如果是作者有意將"赤壁"與"紅樓"兩個相仿的詞聯繫在一起,那這一相比是相當深刻的,整個紅樓也就是一個埋葬清王朝的大棺材。另外第二首是交趾懷古: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從詩中說的答案應該是銅鼓,馬援在交趾一戰中,獲得了駱越地方的大量銅鼓,將它鑄成俊馬獻給皇上。馬援是漢朝一位南征北戰的將軍,因功累官伏波將軍,封新息侯。對於答案我們暫且不論,單說這位馬援戎馬一生,殉命疆場,實現了馬革裹屍、不死床簀的志願。可在生前受人排擠,死後受到誣陷,以至於屍難安葬的結局。這可能就是作者對自己家族的一種對比和傷感,是說給皇上聽的。詩中提到的另一個人物就是張子房,張良是一位功高蓋世,晚年激流勇退,曾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人物。通過這首詩作者想表達的就是:曹家是有功與皇家的,而曹家被抄家就是印證了張良的那句話。第三首是鍾山懷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

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答案有的說是耍戲的猴子。對於答案暫且不論,單就鍾山來說這是六朝古都--金陵的一個象徵,一個又一個的朝代先後在這裡消亡了。當年曹家任江寧織造也是在這裡,江寧府就在金陵。從詩的表面看,可能是在說自己受到的牽連。第四首是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答案有的人說是殉葬的紙人,暫且不論。淮陰是韓信的故鄉,韓信在這裡曾受胯下之辱,以後跟隨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仍落了一個被劉邦殺頭的結局。說到韓信讓人感到又是在說"狡兔死,走狗烹"的結論。這一方面仍然是拿韓信與曹家相提並論,另一方面從字面上理解好像是說曹家雖然無端被陷害,可沒有到蓋棺定論的時候,世人不要鄙視,只要相互支持,雪中送炭,恩情是至死不忘的。這與書中說的"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是一種思想情感。第五首廣陵懷古: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只緣佔得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

答案有的說是柳樹。廣陵歷史悠久,楚崑懷王熊槐築城時,因是一片丘陵地帶,故取名"廣陵",隋開皇九年,廣陵始稱揚州。隋煬帝時開大運河連接到揚州。揚州是曹雪芹的故鄉。當年的曹寅既是江寧織造,又是兩淮巡鹽御史,在南京和揚州有他的衙署,也都有他的住處,曹寅五次迎駕都在揚州。這首詩的表面意思應該是追憶當年繁榮生活的,是感歎因倍受皇寵,使人嫉妒,終被抄家這一事實的。紅樓夢是"一聲二歌",既有對自己家事懷戀追憶的情懷,又有對皇家的仇視,希望大廈將傾的思想感情。詩中都是這種思想的表露。第七首青塚懷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制度誠堪歎,樗櫟應慚萬古羞。

第八首馬嵬懷古:

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

只因遺得風流跡,此日衣衾尚有香。

答案一個是墨斗,一個是香皂。以上兩首詩一首是說王昭君出塞,一首是說楊玉環夢斷馬嵬坡的故事,王昭君是一位公主,被遠嫁到遙遠的塞外,楊玉環是一位貴妃落了個被絞死的下場。作者可能是以此來比喻紅樓夢中人物結局的,紅樓中的千紅萬艷都是些公主、貴妃和宮女的形象,最終都落個家破人亡各奔騰的結局。第六首桃葉渡懷古:

衰草閒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第九首蒲東寺懷古:

小紅骨踐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第十首梅花觀懷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以上三首的答案分別是:桃偶、骰子、扇子。秦淮河畔桃葉渡是當年書法家王獻之與小妾桃葉相聚的地方;蒲東寺和梅花觀則分別是西廂記和牡丹亭中描寫的地方。這三首詩都說的是愛情故事,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也就是與書中表面的恩恩愛愛相呼應罷了。以上十首詩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時也非常符合作者的掩飾手法,就像前面說的,作者在講到帝王時後面再加上一些其它人物進行掩飾,在說到秦可卿房中擺設時,比作是一些貴妃用過之物,後面又加一些其它人用過之物加以掩飾,這些寫法都是如出一轍。另外除這幾首詩外,在其他一些地方,也是用一些話表示了一些寓意。像省親時唱的四處戲是:豪宴、乞巧、仙緣、離魂。演習的唱詞是:"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桓"。在七十幾回上已經出現了大廈將傾的味道,閒征危嫿詞簡直就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號召女人進行抗戰的味道,而杜撰芙蓉誄就是提前為女人殉身的祭辭了。在這裡說的黃巾、赤眉只是借用歷史名詞而已,是說明天下大亂的意思,而說發生在青州,是否是作者借用了"清"的諧音?不能完全否認有這方面的意思。

5、從人物的名字看作者眼中的世界以及關於"實錄"的質疑紅樓夢寫的異彩紛呈,就連人物的名字作者也頗費一番心思,是完全根據需要進行的有意義的杜撰。像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王熙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等等是美麗尊貴的字眼;而一些丫頭人物象雪雁、鸚哥、晴雯、香菱、麝月、秋紋、碧痕、紫鵑、翠縷、彩霞、秋桐、銀蝶等等都是如花似錦的名字,對於女人的這些叫法,正符合作者對女人的認識:"女人是水做的骨肉","這女兒兩個字,極尊貴,極清淨的"。單從名字上也能給你一個"千紅""萬艷"的感覺,與後面"落紅成陣"形成明顯的反差,讓人可歎可惜!四春有的解做"原應歎惜",從正面來講是一個時間段(春)的到來和結束,"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是"樹倒猢猻散"的大結局。前面已經說過,八公(鎮國公、理國公、齊國公、治國公、修國公、繕國公、寧國公、榮國公)的稱呼上是一些相近的詞語,四王(東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寧郡王、北靜郡王)的命名上也是如此,不過是說明代表俱全的意思。寶玉的幾位小廝:茗煙、鋤藥、掃紅、墨雨,名字起的相當妙,各含著一種差事,在作者的眼中應該是勤勉盡職的,而李貴、王榮名字起的就好比是張三、李四一樣。在賈府的後勤人物中有周瑞家的、吳興家的、鄭華家的、王善保家的、林之孝家的、賴大家的、鮑二家的、來旺家的、來喜家的,前三位的瑞、興、華是相近的詞,是表示旺主的善良人家,前四個姓正是百家姓的第二句;而四五兩家名字也是相近的,說明是恭敬孝順之人;後兩位一"大"一"二",前者名字可能表示族上的原因謀的差事,後者就有齷齪畏縮的意思;後面兩個也是兩個並聯詞。像56回中探春按排的幾個老媽:祝媽管理竹子;田媽種莊稼;葉媽分管將草花干了賣到茶葉鋪藥鋪去,用的也是諧音。

賈府的一些清客正代表了作者眼中的一些政客形象,作者對政客的看法在書中有一段寶玉的對話:"只知道文死諫,武死戰,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節。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諫,他只顧邀名,猛拚一死,將來棄君於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戰,猛拚一死,他只顧圖汗馬之名,將來棄國於何地! 所以這皆非正死。"襲人道:"忠臣良將,出於不得已他才死。"寶玉道: "那武將不過仗血氣之勇,疏謀少略,他自己無能,送了性命,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兩句書在心裡,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談亂勸,只顧他邀忠烈之名,濁氣一湧,即時拚死,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還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於天,他不聖不仁,那天地斷不把這萬幾重任與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並不知大義"。所以賈府的清客名字就起的比較直接了,像詹光就是"沾光"、單聘人就是"善騙人"、卜固修就是"不顧羞"、而卜世仁簡直就是"不是人",再賈府的買辦錢華就是"花錢",銀庫的領頭吳新登是一位鑽營的新任官員。皇上有皇糧莊頭,賈家也有糧莊頭烏進孝,莊頭一下子進貢了那麼多東西,仍然說他"沒有進孝",說明也是一位刁鑽污吏。

從起的名字上我們看出作者譴詞造句的功底,從情節的描寫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學造詣,決不是實錄描寫,如果是流水帳式的描寫是沒有一點吸引力的,這不排除有作者大量生活的影子。一幅幅大場景的描寫沒有一點重複,非常恰當的適合了作品的需要,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結果。像"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向人透露真、假的玄機;"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榮國府收養林黛玉"交代出整個賈府;"游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預示賈府的結局;"劉姥姥進榮國府"對比出賈府的豪華;"賈天祥正照風月鑒"也是別具用心的寫出書的本意;另外象出喪、省親等等是作者對賈府奢侈糜爛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