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與惜春帶髮修行
「不合時宜,權勢不容」,用來形容一個十八歲的尼姑,妙玉遂成為《石頭記》中最難懂的人物。其實妙玉、史湘雲與惜春,三人共同隱射孔有德的女兒巾幗將軍孔四貞。否則,一個與賈府並無血緣關係的外來尼姑,憑什麼進入《金陵十二釵》正冊?
順治十三年,孔四貞不願意嫁給孫延齡,要終生陪伴皇上和皇太后。孔四貞尊旨離開北京回到桂林不久,順治皇帝駕鶴西去(順治十八年)。二十餘年後孔四貞歸來(康熙十八年),三藩之亂行將平息,她所代表的定南王勢力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如果繼續堅持下去,定然成為一支朝廷的敵對勢力。孔四貞只有一條出路——在朝廷的監視下帶髮修行。
孔四貞離開北京時,順治皇帝二十餘歲。孔四貞回到北京時,康熙皇帝二十餘歲。賈寶玉隱射的滿清皇帝沒有多少變化,但孔四貞卻從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變成接將近四十歲的女郡王。此事進入《石頭記》,孔四貞經歷了惜春、史湘雲與妙玉三個時期,從幼女、少女,到中年婦女。孔四貞是《石頭記》作者傾注心血最多的女主角之一。
《石頭記》作者對兩個歷史人物的感情是極端矛盾的,一方面痛恨蔑視,一方面抱有希望。痛恨他(她)們是漢奸或漢奸子女。希望他(她)們掌握的武裝力量能發揮光復漢統的歷史作用。這兩個人物一是吳三桂(薛蟠),一是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惜春、史湘雲與妙玉)。
孝莊皇太后(賈母與王夫人)、順治皇帝(賈寶玉)與康熙皇帝(賈寶玉)對這兩個歷史人物的感情也是極端矛盾的,一方面充分利用他(她)們去鎮壓漢族的反抗,一方面要防止其擁兵自重,尾大不掉,甚至造反作亂。
孝莊與順治時代對孔四貞的態度是愛護大於防範。因為孔有德(賈敬、張道士與「一道」),全家百餘口為國殉難,孔四貞(史湘雲)隻身逃離桂林。她沿途收集部眾,輾轉六百天,跋涉五千里,護送父親靈柩回到京城,舉國震動,萬民空巷,滿漢大臣都奉旨迎接她,皇家以隆重禮儀殯葬了定南王。孔四貞於順治十一年六月見了孝莊與順治皇帝。老佛爺與她抱頭痛哭,立即冊封她為和碩格格,認她為義女,讓她繼續統領父親定南王孔有德的舊部。
孝莊(賈母與王夫人)與康熙皇帝(賈寶玉)在削平三藩之後,對孔四貞(妙玉)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說白了就是秋扇見捐,防範大於愛護了。滿蒙親貴甚至對戰功赫赫的孔四貞(妙玉)造謠誣陷,使它處於「不合時宜,權勢不容」(邢岫煙語)的地位。正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秋也。但由於孔四貞主動放棄兵權,回京韜諱養閒,甚至主動在宮內帶髮修行,這才化險為夷,最後得到了善終,並且安葬北京公主墳。
如此以來,在北京長安街西端就赫然出現了一個滿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廣告招牌——安葬漢族郡王孔四貞的公主墳。
順治皇帝為崇禎皇帝建的悼陵,康熙皇帝為孔四貞姑姑建的公主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最珍貴的歷史遺跡。是華夏各兄弟民族統一融合的歷史豐碑。反映在《石頭記》裡,並行出現了兩組孔四貞形象——一方面是可愛的史湘雲,一方面是性格扭曲的惜春與妙玉。由於孔四貞終於安靜的歸附了朝廷,所以最後的結論是:
「後面又畫著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斷語云: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妙玉)
現在的公主墳幾經毀損,只有十幾棵挺拔不屈的松樹,還像披頭散髮的和碩格格的女兵一樣,茫然四顧的倔強的佇立在那個車水馬龍的地方,現在的公主墳立交橋,使人暮然想起《蘇三起解》中那個可憐女人脖子上的枷鎖。
《平定三藩孔四貞秋扇見捐-妙玉進榮府》
孔四貞一進入《石頭記》,就是三藩之亂後漢軍八旗舊部秋扇見捐的局面。第十七回《榮國府歸省慶元宵》原文加註:
又有林之孝家的(孝莊太皇太后的蒙古族副總管)來回:「採訪聘買的十個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連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清兵從江南搶掠的女孩子)。外有一個帶髮修行的,本是蘇州人氏(姑蘇人,泛指漢族人),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孔子的後人)。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病根是漢族人擁有武裝力量),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滿清朝廷已經平定了三藩,但還是對漢軍八旗不放心),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孔四貞主動放棄兵權),方才好了(滿清政府才放心了),所以帶髮修行(在朝廷監督下離休養閒),今年才十八歲(康熙十八年——三藩平定前一年,即1679年),法名妙玉(合法的名義是居住廟宇養閒)。
如今父母俱已亡故(孔有德夫婦死於順治九年七月四日,即1652年),身邊只有兩個老嬤嬤(老衛兵),一個小丫頭伏侍(小勤務兵)。文墨也極通,經文(父親已經教育多年)也不用學了,模樣兒又極好(孔四貞是美貌才女)。因聽見『長安』都中(北京)有觀音遺跡並貝葉遺文(老佛爺懿詔),去歲隨了師父上來(康熙十七年孔四貞回京),現在西門外牟尼院(實際是東華門外北大街的郡王府)住著。
他師父(父親孔有德)極精演先天神數,於去冬(實為順治九年)圓寂了。妙玉本欲扶靈回鄉的(順治十一年六月孔四貞扶柩還京,但沒有扶柩回曲阜),他師父臨寂遺言,說他『衣食起居不宜回鄉(不宜在邊界擁兵自重,應當出家為尼——孔有德口頭遺囑),在此靜居(在京接受監督養閒),後來自有你的結果』(終於死葬公主墳)。所以他竟未回鄉。」
王夫人(孝莊皇太后)不等回完,便說:「既這樣,我們何不接了他來。」秦之孝家的(滿族大內副總管)回道:「請他,他說:『侯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驕傲些,就下個帖子請他何妨(已經是秋扇見捐的口氣)。」林之孝家的答應了出去,命書啟相公寫請帖去請妙玉。次日遣人備車轎去接(朝廷的禮儀還是很好看的)等後話,暫且擱過,此時不能表白。
定南王孔有德的靈柩於順治十一年秋榮歸北京,見《石頭記》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題五美吟》。原文加註:
「又過了數日,乃賈敬(定南王孔有德)送殯之期,賈母猶未大愈,遂留寶玉在家侍奉。鳳姐因未曾甚好,亦未去(孝莊與順治皇帝未到現場)。其餘賈赦、賈璉、邢夫人、王夫人等率領家人僕婦,都送至鐵檻寺,至晚方回。賈珍尤氏並賈蓉仍在寺中守靈,等過百日後,方扶柩回籍。」
定南王孔有德壽終正寢了。他的靈魂進入《石頭記》,成為永遠追隨一僧(清太宗皇太極)的一道。他的女兒孔四貞進入《石頭記》,並且進入《金陵十二釵》——那就是史湘雲、妙玉與賈惜春三個藝術形象。
《妙玉的古怪性格——孔四貞中年的變態心理》
康熙十八年之後,孔四貞回到京城,三藩業已平息。複雜凶險孤獨的政治環境,使孔四貞的性格發生了畸變,成了一個「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畸零之人」。說她是韜諱之計也可以。
《石頭記》第六十三回原文加註:
寶玉忙問:「姐姐那裡去?」岫煙笑道:「我找妙玉說話。」寶玉聽了詫異,說道:「他為人孤癖,不合時宜,萬人不入他目。原來他推重姐姐,竟知姐姐不是我們一流的俗人。」岫煙笑道:「他也未必真心重我,但我和他做過十年的鄰居,只一牆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煉,我家原寒素,賃的是他廟裡的房子,住了十年,無事到他廟裡去作伴。我所認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貧賤之交,又有半師之分。因我們投親去了,聞得他因不合時宜,權勢不容,竟投到這裡來。如今又天緣湊合,我們得遇,舊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勝當日。」
寶玉聽了,恍如聽了焦雷一般,……岫煙笑道:「他這脾氣竟不能改,竟是生成這等放誕詭僻了。從來沒見拜帖上下別號的,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個什麼道理。」寶玉聽說,忙笑道:「姐姐不知道,他原不在這些人中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我是個些微有知識的,方給我這帖子。我因不知回什麼字樣才好,竟沒了主意,正要去問林妹妹,可巧遇見了姐姐。」
……他常說:『古人中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皆無好詩,只有兩句好,說道:「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所以他自稱『檻外之人』。又常贊文是莊子的好,故又或稱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稱『畸人』的,你就還他個『世人』。畸人者,他自稱是畸零之人;你謙自己乃世中擾擾之人,他便喜了。如今他自稱『檻外之人』,是自謂蹈於鐵檻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檻內人』,便合了他的心了。」
寶玉聽了,如醍醐灌頂,噯喲了一聲,方笑道:「怪道我們家廟說是『鐵檻寺』呢,原來有這一說。姐姐就請,讓我去寫回帖。」岫煙聽了,便自往櫳翠庵來。寶玉回房寫了帖子,上面只寫「檻內人寶玉熏沐謹拜」幾字,親自拿了到櫳翠庵,只隔門縫兒投進去便回來了。
註解:上述文字是三藩之亂後,滿清政府對孔四貞漢軍八旗政策的縮寫,也是對孔四貞當時處境的特寫。
康熙十八年孔四貞奉旨回到北京,時年三十九歲。因為孔四貞是太后義女,三藩之亂時曾勸夫反正,自己先至京師聲明,康熙皇帝有旨實封郡主,祿贍終身。從康熙八年至康熙十八年的十年間(「住了十年」——邢岫煙語),她名義上與孫延齡是夫妻,但過的是單身女貴族的孤寂生活,和出家的尼姑差不多(「他在蟠香寺修煉」 ——邢岫煙語),與一省之隔(「只一牆之隔」 ——邢岫煙語)的雲南吳三桂部很少聯繫。因為她始終對吳三桂部存有戒心(「他也未必真心重我」 ——邢岫煙語)。倒是吳三桂不斷派人與廣西的孔四貞部聯繫,還有長駐代表(「我家原寒素,賃的是他廟裡的房子,住了十年,無事到他廟裡去作伴」 ——邢岫煙語)。孔四貞藉機做三藩的工作,安撫他們以大局為重,以國家的安定與民族的團結為重,不要背反朝廷(「我所認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貧賤之交,又有半師之分」 ——邢岫煙語)。後來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背著孔四貞部,聯合起兵反叛了(「因我們投親去了」 ——邢岫煙語)。孔四貞的丈夫孫延齡也加入了叛亂。雖經孔四貞的努力,孫延齡又歸降朝廷,到最後為吳三桂所殺。但孔四貞落入了漢族藩部與滿族朝廷都不信任的尷尬境地(「聞得他因不合時宜,權勢不容,竟投到這裡來」 ——邢岫煙語)。
回到北京,躲進皇宮,帶髮修行,守寡終生,是孔四貞後半生唯一的生路!
因為她是從龍入關後漢族將領中唯一有巨大社會影響力的將門虎女!
她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風流韻事,真假都無關宏旨!
但她必須主動放棄兵權!儘管她客觀上還嚴重影響著漢軍八旗的軍心。
她就這樣結束了一生——康熙朝廷的回報,就是將自己這位傳奇色彩的姑姑光榮的死葬北京公主墳。
《史湘雲本質——孔四貞曾想反清復明》
孔四貞(妙玉)雖然在精神上久經磨難,似乎深藏不露。但她改不了年輕時候的「史湘雲性格」與「史湘雲本質」。
所謂「史湘雲性格」,就是「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
所謂「史湘雲本質」,就是對孝莊皇太后感恩戴德,對順治皇帝有情有意,對康熙皇帝有一種變態的母愛情結,但骨子裡對滿清的殘暴與鎮壓不滿,對漢族同胞有一種本能的同情,更為嚴重並讓後代子孫瞠目結舌而且肅然起敬的是:她也曾有過光復漢統的念頭!
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淒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中,孔四貞明確的表示過她的政治觀點與軍事策略。原文與註解:
「可恨寶姐姐,姊妹天天說親道熱,早已說今年中秋要大家一處賞月, 必要起社,大家聯句,到今日便棄了咱們,自己賞月去了。社也散了,詩也不作了。倒是他們父子叔侄縱橫起來。你可知宋太祖說的好:『臥榻之側,豈許他人酣睡。』他們不作,咱們兩個竟聯起句來,明日羞他們一羞。」
(1)「可恨寶姐姐……到今日便棄了咱們……社也散了,詩也不作了。」——「寶姐姐」代表孝惠母后皇太后與長春宮主位靜妃皇太妃,也就是代表滿蒙聯姻的大清王朝。
(2)「到今日便棄了咱們」——隱射平定三藩後孔有德部等漢軍八旗處於「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無奈境地。
(3)「社也散了,詩也不作了」——隱射「滿漢一體」的政策也不提了,定南王的封號也自動廢除了。
(4)「倒是他們父子叔侄縱橫起來。」——隱射滿清朝廷與康熙皇帝認為大局已定,對漢族的控制與文字獄加強起來,比順治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5)「你可知宋太祖說的好:『臥榻之側,豈許他人酣睡。』」——隱射滿清朝廷與康熙皇帝對擁兵的漢族軍人決不會輕易放過。
(6)「他們不作,咱們兩個竟聯起句來」,隱射孔四貞想把三藩之亂後,站在清政府一邊的漢軍八旗部隊聯合起來——在首都北京與他們的聯繫加強了(「如今又天緣湊合,我們得遇,舊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勝當日。」——邢岫煙語)
(7)最令康熙皇帝心驚肉跳的是——「邢岫煙」乃蕩平三藩後調防「邢台與幽燕地區」的漢軍八旗部隊。他們的生活十分拮据,甚至依靠當鋪為生了(指邢岫煙當冬衣)。
(8)而此時與史湘雲聯句的瀟湘妃子林黛玉,也是「記住父親在湘江地區作戰歷史的的漢軍八旗女將軍」孔四貞的化身。也就是說——此時的史湘雲與林黛玉,還有即將出場與她們一起聯句的妙玉,同時在《凸碧堂品笛感淒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一回中,共同扮演退休的女將軍孔四貞郡王。——這就是《石頭記》空前絕後的隱射寫法,也是「妃子」何以冠「瀟湘」的原因。
「史湘雲」,「柳湘蓮」,「瀟湘妃子」三個人,都含一個「湘」字,在特定的場合,可以同時隱射孔有德的子女。《凸碧堂品笛感淒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一回,就是兩個「湘」字合演女將軍孔四貞。
第七十六回《右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三十五韻》——並不是三個女孩子想家的中秋吟月詩,而是一個退休女將軍,月下獨酌,寫的《青梅煮酒論英雄》——孔四貞將軍回憶了二十年的戰爭生涯,批評了朝廷對滿蒙八旗與漢軍八旗賞罰不均的民族歧視政策,同情漢軍八旗目前軍餉不足的處境,宣洩了對退休孤獨生活的不滿,分析了國內的政治形勢,預測了漢軍八旗的前途,最後採取了靜觀時變的超然態度!結論是「黛玉湘雲二人皆讚賞不已, 說:「可見我們天天是捨近而求遠。現有這樣詩仙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幾處狂飛盞,良夜景暄暄。——平定三藩後滿蒙八旗的景象。
爭餅嘲黃發,分瓜笑綠嬡。——平定三藩後漢軍八旗與綠營兵目前的景象。
蠟燭輝瓊宴,觥籌亂綺園。——平定三藩後皇室的熱烈景象。
分曹尊一令,射覆聽三宣。骰彩紅成點,傳花鼓濫喧。晴光搖院宇,素彩接乾坤。——當年平叛
戰場的景象。各路兵馬(分曹、射覆)聽從清朝第三帝康熙(一令,三宣)的軍令。血火紛飛
(骰彩紅成點),戰鼓雷鳴(傳花鼓濫喧),戰火漫天(晴光搖院宇),豪氣如虹(素彩接乾坤)。
賞罰無賓主,吟詩序仲昆(結拜異姓兄弟)。——朝廷賞罰不公,漢軍組織了秘密結社。
秋湍瀉石髓,風葉聚雲根。——漢軍兄弟風流雲散,有的嘯聚山林。
藥經靈兔搗,人向廣寒奔。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孫。——自己歸京入宮,監管在帝側。
虛盈輪莫定,晦朔魄空存。壺漏聲將涸,窗燈焰已昏。——部隊徒留番號,失去戰鬥力。
簫增嫠婦泣,衾倩侍兒溫。空帳懸文鳳,閒屏掩彩鴛。——自己有寡婦的寂寞,也有徐娘半老的風流韻事。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振林千樹鳥,啼谷一聲猿。——漢軍屯田,蒙旗警戒。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徹旦休雲倦,烹茶更細論。——月下獨酌,青梅煮酒吧!
女將軍孔四貞不想「捨近而求遠……天天去紙上談兵」了,因為漢軍八旗部隊就駐守在京畿的邢台、幽州與燕山一線(捉襟見肘潦倒不滿的「邢岫煙」)。
天地良心——這才是那個古怪女尼姑(離休將軍孔四貞)的內心世界!與當年宋江在潯陽樓上的心境毫無二致:「我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與其不然,《右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三十五韻》就沒有寫的必要了。
《「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孔四貞徹底歸順滿清》
康熙皇帝(賈寶玉)原先不知道漢軍八旗的秘密串聯,認為孔四貞退休養閒了,不知道竟然與直隸京畿駐軍有聯繫——「寶玉忙問:「姐姐那裡去?」岫煙笑道:「我找妙玉說話。」寶玉聽了詫異,說道:「他為人孤癖,不合時宜,萬人不入他目。原來他推重姐姐,竟知姐姐不是我們一流的俗人。」
滿清政府的反映異常強烈。康熙皇帝(賈寶玉)得知後驚恐萬狀,頓時提高了警惕,但表面上故做安詳——「寶玉聽了,恍如聽了焦雷一般。喜的笑道:「怪道姐姐舉止言談,超然如野鶴閒雲,原來有本而來。」
在昨日(康熙二十二年五月三日)的壽辰上,康熙皇帝(賈寶玉)收到孔四貞(妙玉)的一封祝壽函(「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覺得事關重大,幾乎跳了起來(「寶玉看畢,直跳了起來,忙問:「這是誰接了來的?也不告訴。」襲人晴雯等見了這般,不知當是那個要緊的人來的帖子」。),但他對孔四貞的內心世界仍不甚瞭解。不知如何批復才好。他趕緊向漢軍舊部(岫煙)垂訊(「正因他的一件事我為難,要請教別人去。如今遇見姐姐,真是天緣巧合,求姐姐指教。」說著,便將拜帖取與岫煙看。」)
漢軍舊部的匯報終於使康熙皇帝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原來「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是一封表示永遠放棄軍權,安心養老,甚至是安心等死的表態信。
「岫煙笑道:他這脾氣竟不能改,竟是生成這等放誕詭僻了。從來沒見拜帖上下別號的,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個什麼道理。」
寶玉聽說,忙笑道:「姐姐不知道,他原不在這些人中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我是個些微有知識的,方給我這帖子。我因不知回什麼字樣才好,竟沒了主意,正要去問林妹妹,可巧遇見了姐姐。」……他常說:『古人中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皆無好詩,只有兩句好,說道:「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所以他自稱『檻外之人』。又常贊文是莊子的好,故又或稱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稱『畸人』的,你就還他個『世人』。畸人者,他自稱是畸零之人;你謙自己乃世中擾擾之人,他便喜了。如今他自稱『檻外之人』,是自謂蹈於鐵檻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檻內人』,便合了他的心了。」
岫煙認為妙玉「脾氣竟不能改」,「放誕詭僻」,「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這是北京滿漢官場對孔四貞的普遍看法。但這是一種膚淺的表面的認識。而孔四貞我行我素,天馬行空,不以為然。
賈寶玉說「姐姐不知道」——隱射皇室對孔四貞的看法與滿漢官場不同。
賈寶玉說「他原不在這些人中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隱射皇室認為孔四貞已經不問政治,不會再干預漢軍八旗事務。因為她畢竟看到了康熙盛世的端倪,她畢竟是一個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巾幗女英雄。
賈寶玉說「因取我是個些微有知識的,方給我這帖子。」——隱射康熙皇帝也感覺到孔四貞對自己有一種畸形的母愛情結。這種變態的姑侄情結貫穿於《石頭記》的始終。
「又怪不得妙玉竟下這帖子給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給你那些梅花。」——就是變態的母愛情結的表現。
「寶玉回房寫了帖子,上面只寫「檻內人寶玉熏沐謹拜」幾字,親自拿了到櫳翠庵,只隔門縫兒投進去便回來了。」——隱射康熙皇帝明知道「檻外之人」其實是一個監外執行的囚犯,但皇帝還是必恭必敬的發了御筆朱批,「只隔門縫兒投進去」——盡量給孔四貞郡王保持一個功臣的體面。這本身還是一種變態的母子情結
《櫳翠庵茶品梅花雪-孔四貞與康熙的姑侄情結》
《石頭記》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是這種母愛情結的集中表現。以至有些讀者誤認為賈寶玉與妙玉有男女關係。當時的情況是,孝莊皇太后(賈母)與孔四貞(史湘雲)有一種畸形的母女情結。而孔四貞(妙玉)與康熙皇帝(賈寶玉)有一種畸形的母愛情結。因為當時孔四貞父母雙亡。而康熙皇帝也父母雙亡。按《石頭記》作者的說法,孔四貞是康熙皇帝的親姑姑。北京公主墳不僅體現了康熙皇帝對漢族的民族政策,而且體現了侄子對姑母的真摯感情。
第四十一回原文加註:
「當下賈母等吃過茶,又帶了劉姥姥至櫳翠庵來。妙玉忙接了進去。至院中見花木繁盛,賈母笑道:「到底是他們修行的人,沒事常常修理,比別處越發好看。」一面說,一面便往東禪堂來。妙玉笑往裡讓,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裡頭有菩薩,沖了罪過。我們這裡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寶玉留神看他是怎麼行事。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
註解:此處的賈母隱射康熙皇帝的祖母。妙玉隱射三藩之亂後歸京的孔四貞。櫳翠庵隱射孔四貞帶髮修行的中南海皇家廟宇。短短一段,寫的僅是「才都吃了酒肉」,「你這裡頭有菩薩,沖了罪過」,「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還有「六安茶」與「老君眉」的對應關係。真是母女情深,溢於言表。
第四十一回原文加註:
「寶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妙玉道:「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裡未必找的出這麼一個俗器來呢。」寶玉笑道:「俗說『隨鄉入鄉』,到了你這裡,自然把那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器了。」妙玉聽如此說,十分歡喜,遂又尋出一隻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醢出來,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的了這一海?」寶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蹋。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麼?」說的寶釵、黛玉、寶玉都笑了。妙玉執壺,只向海內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浮無比,賞贊不絕。妙玉正色道:「你這遭吃的茶是托他兩個福,獨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寶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領你的情,只謝他二人便是了。」妙玉聽了,方說:「這話明白。」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過茶,便約著寶釵走了出來。」
註解:「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指桂林孔四貞部住處。「五年前」指康熙十三年至康熙十八年之間。「世法平等」,「隨鄉入鄉」,「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蹋」,「你這遭吃的茶是托他兩個福,獨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領你的情,只謝他二人便是了」。此處的賈寶玉隱射康熙皇帝。「寶釵、黛玉」合演孝惠太皇太后。妙玉隱射與孝惠太皇太后同齡的孔四貞。短短一段話,字字入扣,一種姑侄情結躍然紙上。
《妙玉遭劫-大漢族主義對孔四貞的判決》
《石頭記》作者對孔四貞的遭遇是充滿同情的。但他仍然站在大漢族主義與封建正統觀念的頑固立場上,按封建倫理道德的標準,對她進行了無情的判決。這就是第一百一十二回《活冤孽妙姑遭大劫》。
搶劫她糟蹋她漫罵她污蔑她的是誰呢?——都是反清復明的漢族武裝。
第一百一十二回原文加註:
……自己坐著,覺得一股香氣透人囟門,便手足麻木,不能動彈,口裡也說不出話來,心中更自著急。只見一個人拿著明晃晃的刀進來。此時妙玉心中卻是明白,只不能動,想是要殺自己,索性橫了心,倒不怕他。那知那個人把刀插在背後,騰出手來,將妙玉輕輕的抱起,輕薄了一會子,便拖起背在身上。此時妙玉心中只是如醉如癡。可憐一個極潔極淨的女兒,被這強盜的悶香熏住,由著他掇弄了去了。
卻說這賊背了妙玉,來到園後牆邊,搭了軟梯,爬上牆,跳出去了,外邊早有伙賊弄了車輛在園外等著。那人將妙玉放倒在車上,反打起官銜燈籠,叫開柵欄,急急行到城門,正是開門之時。門官只知是有公幹出城的,也不及查詰。趕出城去,那伙賊加鞭,趕到二十里坡,和眾強徒打了照面,各自分頭奔南海而去。不知妙玉被劫,或是甘受污辱,還是不屈而死,不知下落,也難妄擬。
……包勇道:「你們師父引了賊來偷我們,已經偷到手了,他跟了賊去受用去了。」眾人道:「阿彌陀佛,說這些話的,防著下割舌地獄。」包勇生氣道:「胡說,你們再鬧,我就要打了!」眾人陪笑央告道:「求爺叫開門,我們瞧瞧;若沒有,再不敢驚動你太爺了。」包勇道:「你不信,你去找,若沒有,回來問你們!」包勇說著,叫開腰門。眾人且找到惜春那裡。
第一百一十七回《阻超凡佳人雙護玉》
……兩人道:「倒沒有聽見,恍惚有人說是有個內地裡的人,城裡犯了事,搶了一個女人下海去了,那女人不依,被這賊寇殺了。那賊寇正要逃出關去,被官兵拿住了,就在拿獲的地方正了法了。」眾人道:「咱們櫳翠庵的什麼妙玉,不是叫人搶去?不要就是他罷?」賈環道:「必是他。」眾人道:「你怎麼知道?」賈環道:「妙玉這個東西是最討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見了寶玉就眉開眼笑了。我若見了他,他從不拿正眼瞧我一瞧,真要是他,我才趁願呢!」眾人道:「搶的人也不少,那裡就是他?」賈芸說:「有點信兒。前日有個人說他庵裡的道婆做夢,說看見是妙玉叫人殺了。」眾人笑道:「夢話算不得。」
《石頭記》作者認為,只有如此描寫孔四貞,才能嚴華夷之大防,申春秋之大義,護封建之道德,驚漢奸之靈魂。也許作者是根據有關孔四貞在京城的風流傳聞,創作了「妙玉遭劫」的不清不混的故事。但孔四貞畢竟是個不太顯眼的歷史人物,正史野史都難以證實《石頭記》裡記錄的這些桃色事件,考證的結論就只好付之闕如了。
與作者的初衷相反,《石頭記》讀者會記住孔四貞一萬年,也會批評《石頭記》作者的封建主義一萬年。處於政治集團的勢不兩立,《石頭記》作者漫罵孝莊是淫婦,說她依靠一個「淫」字得了天下,朱明皇家因「一味的真心待人」而失了天下,讀者雖然不會同意這種歷史觀點,但能理解作者的政治用心。對於孔四貞的判決卻不然,無論從政治上,還是從感情上,讀者都難以接受,因為作者的觀點,的確是「荒唐」透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