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心腸話寶釵
別樣心腸話寶釵
許久以來就想寫寶釵,卻總覺得要說的太多太亂而無從下筆。世人對於她給予了別人所不能再有的罵與恨,隨著年齡的漸長和讀紅樓的遍數增到自己也無法數清,對她卻另有一番心腸了。
初讀紅樓是在幼年,喜歡十二釵美麗的畫面,再讀紅樓是在少年,沉醉於寶黛美麗而含酸的愛情故事,又讀紅樓業已青春,喜歡黛玉的靈氣、湘雲的酒脫、探春的才幹,鳳姐的世俗,只是不太喜歡寶釵,不為別的只為她是個胖美人,覺得她有些笨笨的,而且她還是個不光彩的「第三者」,所以最怕人說自己像她了。但沒想到的是:幾乎所有相識的紅友都說我是寶姐姐。於是,在反抗和不高興中十幾年過去了,當初的反感和厭惡已不知何時被另一種特別的感情所取代。靜下心來,寫一寫自己心中的那個寶釵吧。
一、 寶釵的禪學思想
寶姐姐無情。這是諸多紅學家們論證過無數遍的了,可是,為什麼她會無情呢,是什麼讓她無情的呢?從一個女孩的心態上來講,我覺得寶釵原本也是多情的。 寶釵無疑是聰明的,這一點是連深恨她的人們也願意承認的。人說才女多情,為什麼她會例外呢?
寶釵出身富豪人家,她在父親在世的時候也一樣是個天真爛漫愛看閒書的小女孩,她喜歡讀戲文,喜歡讀西廂,喜歡詩詞曲賦,喜歡花與蝴蝶,喜歡這些的時候她應該比寶黛讀西廂還早,而她那時候的年齡應該更小。可是,父親早逝,兄無能,母無主。這就使這個聰明懂事的女孩早早地分心了家業,她的家境讓她早早地離開了那些花花草草的情致,早早地當起了這個家。一次,刑蚰煙拿了自己的冬衣去當,寶釵發現後要了她的當票來想給她取回來。而正是這個寶釵所熟知的當票在黛玉、湘雲、探春的眼中就成了怪東西,因為她們從沒見過。也就是說,當黛玉姐妹們還在神話的天堂中漫遊的時候,寶釵已經過早地走向了塵世。以她的聰明才智,她當然可以將一切打理得很好,推之如其它人又不知道應該如何?而這就是寶玉所深惡痛絕的「世俗」和「經濟」,而一旦「經濟」沒有了基礎,寶玉的美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如果說讓自己能在一個社會中生存下去是「俗」是「世故」的話,那麼寶釵無疑是俗的和世故的。
正是在這種世俗中見了過多的真實故事,寶釵很懂得如何將自己的喜好和感情隱藏起來,也更懂得不能將自己的感情隨意付出。如果說紅樓夢中真正對禪學有所領悟和有所見解的,不是出家的寶玉也不是聰明絕頂的黛玉更不是身在佛門心在俗世的妙玉,而恰恰是這個俗而又俗的寶釵。那首寄生草是寶釵深愛的,也是她所領悟的。
「漫溫英雄淚
相離處士家
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
沒緣法,轉眼分離乍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那裡討,煙衰雨笠卷行單
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應該說這首寄生草說出了寶釵的心聲和心事。自古修煉的人不必在深山,成佛的人不一定日日誦經,俗世紅塵中的領悟其實才是最博大的。寶釵從其中讀懂了人生的好多的東西,也清楚地讀透了許多少爺小姐們不明白而一直在執著追求著的東西。她只能無奈地歎歎氣,恪守著自己給自己定下的生活信條。大觀園中沒有人能明白她,寶玉不懂黛玉不懂,生活中沒有人能理解她,媽媽不能鶯兒也不能。
於是,她只能一切「隨緣化」。
於是,冷,成了她的標誌。
她的情被她隱藏在一個不許別人看到的地方。她並不是無情,而是情無所向罷了。因為她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所向,她也只能隨緣。寶釵的智慧是淡然世外的思想和努力用心的生活,正是這些讓她看起來比同齡的姐妹們大了許多。在這方面,她達到了其它姐妹們無法企及的禪學的高度。
二、 寶釵的婚姻
寶釵是做了寶二奶奶的。
無論是高鶚的續書,還是紅學家們多年來研究和爭論的結局,寶釵做了寶二奶奶這一格局卻是不變的。也正是因了這個結局,人們恨起了她:因為是她奪走了原本應該是黛玉的寶二奶奶的寶座,也正因為是她做了寶二奶奶才使得林妹妹魂歸離恨天的。於是,雖然她的婚姻一樣也是不幸的,但在大家的眼中她就是綹由自取、自作自受了。大觀園中的女兒都是值得同情的,而她則是得到同情最少的那一位。
好在,她並不知道。
其實,就算知道了,她也會以平常心對待的。
她愛寶玉嗎?一直以來大家都沒有真正從寶釵的心理上和動機上考慮過這個問題。
有人說寶釵無情無愛,那麼自然是不愛寶玉的,那麼她嫁了一個她不愛的人,這樣被人當木偶一樣李代桃僵的結局還不值得同情嗎?
那麼她就應該是愛寶玉的。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為什麼她就不能為自己的愛做一些努力和爭取呢?她愛寶玉,那麼如果我們能理解黛玉的尖酸刻薄為什麼不能理解她對寶玉的關心呢?為什麼我們在書中只能看到寶玉對黛玉的庇護,黛玉與寶玉的親密,卻看不到寶釵的春情萌動呢?如果她真的是愛寶玉的,我覺得她更是一個悲慘的女子。她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愛上了一個不可能全心愛她的人,而以她的聰明和理智卻在日日目睹這一切的發生。單相思的人很多,也許她就是其中的一個?
其實我覺得作者在寫寶釵與寶玉的關係的時候是很有分寸的。寫她給寶玉繡肚兜也好,為寶玉趕蚊子也罷,作者都是寫她的不自覺,無意間。好似在寫一個緣份一個宿命一樣,並非出自於寶釵的本心。而寶釵對寶玉最明顯的關心就是寶玉挨打的那一次,她送藥問候不算還當著寶玉的面差點掉下淚來。要知道寶姐姐可是不輕易落淚的。細細分析那次的情形,全府上下都著了急,害了怕,黛玉哭得淚人一樣,襲人晴雯一干人更是不知道掉了多少淚,而寶釵僅僅是眼睛紅了紅,就讓寶玉受寵若驚一樣的忘了疼痛,更深地想到了「這些人」如今為我這樣等等的想法。試問,如果是黛玉哭了、襲人哭了,寶玉會想這麼多嗎?不會的。因為他認為那些是他應該得的,而寶釵對他的關心在他看來是難得的是意想不到的。再加上寶玉這種「應該得」和「不應該得的眼淚」的論調我們可以深信的是:寶玉和寶釵一樣是認為彼此沒有必須的關係的。
因此,我說,寶釵和寶玉間沒有愛情。寶釵對寶玉沒有,寶玉對寶釵也沒有。婚姻對寶玉是不幸對寶釵則更加是不幸。
那麼寶釵為什麼會嫁寶玉呢?
說到這裡我想說續書人才是真的世俗。他創造了一個掉包計,讓寶釵在黛玉的死亡中做了新婦,讓老祖宗和鳳姐成了另一個完成梁祝悲劇的惡人。這樣的熱鬧而劇情化的結局很符合國人的思維習慣,可是,只要按常理,依書中人的性格來說這種結局就是不可能的。
鳳姐自己就說過黛玉會給寶玉做媳婦「你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賈母更是說他們是一對冤家,就連薜姨媽都說四角俱全的話,除了一個王夫人,其它人對他們的婚事都是心知肚明的。退一萬步講,就算是他們真的做這樣的親事,寶玉也不可能病得無法從身形上分辨環肥燕瘦的黛玉和寶釵來。
那麼寶釵呢?寶釵自己也是就可能做這門親的。寶玉糊塗,寶釵並不糊塗。她比其它人更清楚寶黛的情感,她曾為寶黛在一起而自己有意繞著走,又曾經有過互剖金蘭語的姐妹之情,她怎麼會代替黛玉嫁給寶玉呢?再說,寶釵有她自己的尊嚴,她的婚姻雖說是由母親做主,從書上我們可以看到薜姨媽對寶釵是言聽計從的,她又怎麼可能給自己設計這麼一門親呢?
所以,寶釵就算是嫁寶玉也應該是在黛玉死後。為整個家庭,為賈府和薜家,從判詞上可以看出來,黛玉是寶玉的初戀,而寶釵則是寶玉的伴侶。她們曾經在不同的時期走入過寶玉的生命,又無奈地走出。
如果說黛玉的生命是為了戀愛,那麼寶釵的生命就是為了生活。
四、 寶釵與牡丹
自從知道寶釵是牡丹以後,我就覺得那是一種大而艷的俗花。比不得蘭花、桂花、更比不得荷花。直到有一年看到了盛開著的牡丹花,才覺得自己真的是被紅樓夢誤了這麼多年。
她無愧於花王之稱。艷而不俗。大如圓盤,色澤華美,富貴高雅。說它是繁榮和富強之花一點也不假。站在她的身邊,蘭花顯得寒酸,梅花顯得小氣,荷花顯得孤僻,拋開詩人的成見,拋開人們的各種隱喻,僅僅就花而言,牡丹無疑是最美麗的。
於是,再一次想到了寶釵。
於是,想到了紅樓中那朵長期被人諷刺的群芳之首的花中之王。她是那樣的大氣,那樣的廣博,只因為艷冠群芳而被人排擠,真的像極了國人槍打出頭鳥的慣性。由此我想到了黛玉的芙蓉花,好像在大家印象中那個芙蓉花是最美好最高雅的,可是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呢?據花木分類中說,它也是和牡丹同屬一類的,只是花比牡丹小,色沒有牡丹艷罷了。它並不是什麼真的仙花,在真實的世界中她的的確確是遜於牡丹的。
對於這些,黛玉是最清楚的。黛玉肯喝寶釵喝過的半杯茶,黛玉肯自認自己不是花王,而花王非寶釵莫屬,黛玉願意趕著寶釵叫姐姐,這些都是因為黛玉清楚自己和寶釵的位置。
於是,想去洛陽專程去看一回牡丹。
對於寶釵,好像依舊有許多說不完的事,說不清的事,她就像一部紅樓夢那樣,明顯地表現給人看了,卻把想告訴你的東西全都隱藏了起來。
不說也罷,多讀幾遍紅樓夢,再品一品薜寶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