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妃亂彈

元妃亂彈

元妃亂彈

紅樓人物

《紅樓夢》書中確實有好多古怪,引發人們去猜測、解疑,譬如,書中為什麼要寫甄、賈兩個寶玉?賈寶玉的那個「命根子」「通靈寶玉」,究竟像征著什麼?元妃是皇帝的妃子麼?她在宮廷中處於什麼位置?有清一代並無皇帝後妃「省親」之事,難道是作者憑空杜撰的麼?杜撰的故事為什麼寫得如此活靈活現?對這些古怪,索引學者用一些不相干的史料去附會,考證學者去探詢曹雪芹家出了什麼王妃,探佚學者瞪著眼睛去猜測什麼「廢太子妃」。各流派之間又互相攻擊,指責別人都是胡說八道,只有自己才唯一正確。其實,大家彼此彼此,都是五十步笑百步!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哪種學說能夠解釋清楚上述古怪,甚至連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都沒有說清楚。

譬如「元妃」,在封建皇帝的宮廷裡,究竟有沒有元妃?元妃究竟是什麼品級的妃子?沒有人去研究。只知道在《紅樓夢》中,她的名字叫元春,用名字的頭一個字再加上妃字,便組成了「元妃」一詞。做深一步想,皇帝的妃子有如此稱呼的麼?只聽說過周皇后,張貴妃,吳妃,李嬪,宋貴人,劉常在,王答應,這些稱呼都是用姓氏再加上妃嬪等級稱呼的;也有用皇帝冊封的封號稱呼的,如宜妃、德妃、明妃、香妃等等。從來就沒有用名字的頭一個字稱呼的!其實,《紅樓夢》中多數地方是用「賈妃」來稱呼的,這是對的。但作者為什麼有些地方偏偏要用「元妃」來稱呼她呢?難道作者會犯常識性錯誤麼?似乎不會,其中必定另有隱情。

凡是對中國封建社會宮廷歷史有一定研究的學者,應該知道,「元妃」一詞,其實是個專用名詞,不可亂用的。感興趣的讀者不妨查一下資料,所謂「元妃」,是「太子妃」的專用名詞。皇帝的大老婆稱「皇后」,皇帝的妃嬪,可以稱淑妃、德貴妃等,但是不能用「元妃」稱呼。太子是皇位繼承人,在繼承皇位之前,倘若到了婚娶年齡,其所娶的老婆,不能稱「後」,只能稱「妃」,其中嫡妻,便稱為「元妃」,其他偏妃,也不能稱為「元妃」。除太子外,其他皇子的老婆可以稱「妃」,但也絕對不得以「元妃」稱呼。老皇帝嗚呼哀哉後,太子登基,原來的「皇后」便成了「皇太后」,原來的「元妃」,方可以冊封為「皇后」。所以,在封建宮廷中,「太子」與「元妃」,分別是皇帝與皇后的繼承人,是別人絕對不能冒用的特別稱呼。

《紅樓夢》書中,元春進宮後,先是充當什麼「女史」,後來「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這些都是作者故弄玄虛之筆,明清兩代,宮廷中從來就沒有這樣的稱呼,不必當真。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書中元春的父親「賈政入朝,在臨敬殿陛見」,聽皇帝冊封自己的女兒為「元妃」後,「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所謂「東宮」,就是「太子」的居處,賈政從皇帝召見的「臨敬殿」出來,直接到太子的「東宮」去幹什麼?是因為皇帝冊封元春的是「元妃」,即「太子妃」,作為父親,此時當然要到「東宮」去為女兒、女婿賀喜。在封建社會的皇家,太子的「元妃」以及所有的「王妃」,都是要皇帝冊封的,太子和其他皇子自己無權冊封。

劉心武先生就是從《紅樓夢》中這一句「老爺又往東宮去了」出發,創造出了一門「秦學」。劉先生知道「東宮」是太子宮,但似乎不知道「元妃」是太子妃,於是,頭腦中靈機一動,就杜撰出賈政參與了太子的什麼陰謀,秦可卿是什麼「廢太子」的女兒,等等。劉先生也沒有認真想一下,如果皇帝封元春是「皇妃」而不是「太子妃」,賈政為什麼要聽到女兒元春冊封的消息後,馬上到「東宮」去找太子搞「陰謀」?難道他希望太子早日登基,自己的女兒剛剛當了「皇妃」,鮮花昭錦的時代剛剛開始,就盼望女兒早點當寡婦、自己早點失去靠山麼?難道賈政有失心瘋麼?某些紅學家似乎在用清朝宮廷秘史附會《紅樓夢》中有些走火入魔,完全不顧及是否說得通了。劉心武先生尚情有可原,因為他畢竟只是一個作家而非紅學家;紅學大師周汝昌先生,文史功底是如此深厚,竟全盤接受了劉心武的「秦學」,豈非咄咄怪事!

言歸正傳。《紅樓夢》書中究竟為什麼要用非常隱諱的手法,表現「元妃」和「東宮」呢?理由只有一個,作者要隱寫「太子」。不過這個太子並非劉心武先生筆下的「廢太子」,而是一個「真假太子」!好多讀者都注意到了《紅樓夢》中有兩處奇怪的描寫:一是在北京和南京,分別有一個「寶玉」,一個是「甄寶玉」,一個是「賈寶玉」,真假兩個「寶玉」互為鏡像,一模一樣;那個賈寶玉又似乎忽南忽北,亦南亦北。二是賈寶玉一出娘胎,口裡便含著一塊晶瑩燦爛的「通靈寶玉」,玉上還鐫刻有「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八個字,這塊玉的作用是「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是賈寶玉的「命根子」。

賈寶玉的這塊「通靈寶玉」,似乎只能用皇帝的玉璽來解釋,否則怎麼也說不通。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當了皇帝後,用那塊著名的「和氏璧」鐫刻了中國封建皇帝第一塊玉璽,玉璽上的刻詞是「受命於天,即壽永昌」。與賈寶玉之玉的刻詞不是異曲同工麼?從娘胎裡就帶來「玉璽」的人,只能是皇太子;因為太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是皇位繼承人!《紅樓夢》書中的賈寶玉,出生時口中就含著玉,作者不可能不知道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只能理解為作者這裡是隱寫太子。

既然賈寶玉身上隱寫著太子,那麼又為什麼出現一南一北「甄」(真)「賈」(假)兩個寶玉呢?這是有真實歷史為依據的。順治元年(1644),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推翻了明王朝,三百年大明王朝覆滅了;吳三桂勾結清軍,又打敗了李自成,大清王朝正式在北京「定鼎」。明朝殘餘勢力聚集在南京,擁立福王登基,年號「弘光」,就是所謂的「南明」小朝廷。南京的地位很特殊,朱元璋開國時的首都在南京,燕王朱棣奪取政權後,遷都北京,但在南京仍然保留「六部」、「國子監」等統治機構,事實上形成了南北兩個政治中心。清兵入關後,南明政權之所以定都南京,是因為這裡仍然保留著一套完整的統治機構,無須另起爐灶。因此,此時的北京和南京,各有一個朝廷。

非常有意思的是,就在這年冬天和轉年春天,在北京和南京,分別發生一起撲簌迷離的「真假太子」案。李自成進北京後,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他的三個兒子太子、永王、定王流落民間,下落不明。清軍佔領北京後,南明政權曾經派重臣左懋第率團出使北京,與清廷議和。左懋第在北京給南明朝廷的奏折上曾談及太子及二王的下落:「東宮、二王的耗,沿途訪問,言者亦不一。有言流寇向山海發兵,人皆見同皇子兩位出者。有言流寇敗回,在通州西門上見一位,有父老涕泣進果、進履者。有言寇西遁時親見挾一位在馬上出城者。」「又先帝公主在周奎家,聞年十四,為先帝手刃,斷一手,死而復生。又聞自稱皇太子者,見在刑部,鹵(虜的同音字,因此時正與清議和,不便用虜字稱呼——筆者注)以為假,而道路百姓之口多以為真。臣等羈閉此地,既不能面問真偽,又無從向鹵置一語。」

從左懋第的奏折上可以清楚知道,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都下落不明,斷了一隻手的長公主在周奎家。周奎是誰?這個人就是崇禎皇帝的周皇后的父親,是個在明朝垮台後自顧性命、背棄皇家的小人。左懋第奏折中談到的那個拘押在刑部、不知真假的明太子,被清廷抓獲後,曾送到周奎家辨認真假。那個長公主一見太子,二人便抱頭痛哭,可見太子似乎不假,周奎也奉養了太子幾天。但後來可能是受到清廷的壓力,崇禎的袁貴妃指認太子是假冒,周奎也改了口。這個不知真假的太子,便稀里糊塗地被清廷砍了頭。

無獨有偶,北京出了個「真假太子」案不久,當時的南京,又發生了一件「真假太子」案!這件事對南明政權影響很大,直接導致了南明小朝廷的迅速覆亡。清初著名文學家黃宗羲的《弘光實錄鈔》,顧炎武的《聖安皇帝本紀》,李清的《南渡錄》,文秉的《甲乙事案》等史書,都詳細地記載了此事:弘光元年(1645)三月,南京「鴻臚寺序班」高夢萁「奉一人南來,雲是太子」,福王此時已以先皇宗「太弟」的身份繼皇帝位,並根據道聽途說,宣佈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已經死亡。太子突然出現在江南,直接危及到弘光政權的合法性。因此,在弘光皇帝的授意下,參與審理此案的官員一致認為太子是假的;而朝野官民及駐守外地的軍閥,卻異口同聲說太子是真的。駐守武昌的軍閥左良玉,以保護太子為借口,不顧清軍已大兵壓境,率領三十萬軍馬,沿長江順流而下,直取南京。南京的皇帝和文武大臣,抱著「寧死於虜,不死於左」的決心,集中兵力打內戰。清軍正好乘虛而入,破揚州,占南京,弘光政權迅速土崩瓦解了。

這個不知真假的太子很有意思。在清軍兵臨城下,弘光皇帝出逃,滿城文武準備投降的時刻,被南京城的老百姓,從監獄裡放出來,直接送到皇宮,披上龍袍,居然真的過了三天「皇帝」癮!在這三天中,匪夷所思的是,他居然「敕封」所居住的監獄的「獄神」為「王」,在差官的前導下,親自至獄中,開讀敕文。敕文用的是崇禎十八年年號。聯想到《紅樓夢》脂批之「獄神廟」事,十分耐人尋味。清軍在抓獲了弘光皇帝,以及隨後的潞王朱常芳之後,豫王多鐸審理時,居然讓這個太子坐在身邊,並告訴投降的南明君臣,這是「真太子」,是清軍故意派來南明擾亂人心的。隨後,把福王、潞王,連同這個「太子」,一起押赴北京,在北京一起砍了腦袋。

世界上沒有如此巧合的事情,中國歷史上也沒有第二例如此奇特的事件:北京出了一個不知真假的「太子」,南京又出了一個不知真假的「太子」。《紅樓夢》書中太虛幻境的楹聯說:「假做真時真亦假」,南明的歷史確實如此,不僅南北兩個「太子」到最後也不辯真假;受此影響,人們對弘光皇帝即位前是否是真的福王也發生了懷疑。黃宗羲、顧炎武的文章中,都對福王的真實性表示了極大的懷疑。《紅樓夢》創作初期,肯定曾經把書中主人公設計為「真假太子」,否則不會出現甄假兩個寶玉,賈寶玉出生時口中還含著類似玉璽之通靈玉的描寫。用其他任何考證或索引的資料,都無法解釋此事;只有南明時期「真假太子」的故事,才可以合理解釋《紅樓夢》中這些奇怪的情節描寫。

有的同志可能要問,你前邊說「元妃」是「太子妃」,後邊又說甄賈寶玉是真假「太子」,《紅樓夢》中的「元妃」是寶玉的姐姐,並不是他的妻子啊?《紅樓夢》作者總不至於把姐姐寫成妻子,讓書中心愛的人物亂倫吧?問得實在有道理。當你知道了南明時的南京,發生真假「太子」案的同時,還發生了一起真假「元妃」案時,你便會對《紅樓夢》的描寫恍然大悟了。

弘光元年(1645,順治二年)初,河南一個姓童的婦人,自稱是福王朱由崧的「元妃」,在李自成攻陷洛陽時與丈夫失散。時「年三十六歲,十七歲入宮,冊封為曹內監。時有東宮黃氏,西宮李氏,李生子玉哥,寇亂不知所在;氏於崇禎十四年生一子,曰金哥,嚙臂為記,今在寧家莊」。當地官員立即差人把她護送到南京。但弘光皇帝卻矢口否認,他說李自成攻破洛陽的當時,我只不過是福王世子,不可能有什麼東宮西宮,來南京前也從來沒有子女,所以這個「元妃」童氏是個假貨,立即把她下了大獄。這個「元妃」在獄中大呼冤枉,要求與弘光皇帝面見折證,就是不能復婚,見一面就離開也行。可是這個弘光皇帝無論如何就是不肯見面。

當時朝中官員分析,弘光皇帝為福王世子時,確實不會立什麼東宮西宮,但也確實有過好幾房妃嬪,是否有孩子「金哥」、「玉哥」,大亂之後,無可考究。福王即位之初,名義是「監國」,也就是以太子身份總理朝政,太子的原配妻子,自稱「元妃」,亦有道理。更何況弘光皇帝無論如何不肯與這個「元妃」見面,顯見心虛。因此,好多大臣激烈地勸弘光皇帝與「元妃」見面,不要因為她曾經流落民間就拋棄她。但弘光皇帝執迷不悟,就是不肯相認。南明政權滅亡後,這個「元妃」不知所終。

由此可知,出現在南京的這個「元妃」,並非南北兩個不知真假的「太子」的「元妃」,而是福王朱由崧的「元妃」。從輩分論,朱由崧是崇禎皇帝朱又由檢的族弟,應該是「太子」的叔叔。從年齡看,太子只有十幾歲,也比叔叔嬸嬸年輕得多。《紅樓夢》中的描寫,並非寫實,所以把元妃與寶玉處理成姐弟,但決沒有描寫成夫妻,在年齡差距上,也基本尊重了史實。《紅樓夢》中用「賈妃」稱呼她,顯然是「假妃」的意思,同「假寶玉」代表的「假太子」一樣。

讓我們再來看《紅樓夢》書中元妃省親的情節,其中也有許多玄妙。省親前,擇地修建大觀園,所擇之地是有特殊要求的,皇宮傳出話來,必須是「關防駐蹕處」。什麼叫「關防駐蹕處」?就是駐紮軍隊的地方。這就奇了,元妃省親,要選擇軍隊駐紮的地方幹什麼?原來,弘光皇帝的那個「童妃」,與丈夫在洛陽戰亂中失散之後,流落河南鄉村,後來輾轉到了南明軍隊駐紮的地方,方由軍隊護送到南京的。書中元妃省親的同時,還有什麼周妃、吳妃的父親也同時擇地建園子,準備省親。周、吳兩姓,確實是崇禎皇帝的后妃之姓,《紅樓夢》書中並非隨便例舉。崇禎皇帝吊死後,周後、吳妃也都死於宮中,其父家擇地修園,暗示著準備逃命,他們逃命的地方,當然也應是明朝軍隊的「關防駐蹕處」。

再來看《紅樓夢》書中的元妃「判詞」:「二十年來辯是非,榴花開初照宮闈,三春爭即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首句來源於夏完淳的詩「二十年來是與非」,「二十年來」指的是南明歷史,從福王、潞王、唐王、魯王到永歷、桂王政權,前後所歷大約二十年。「榴花」「宮闈」都是后妃的代指。「三春爭即初春景」,福王的黃妃、李妃、童妃不正是「三春」麼?,所謂「初春」,在福王「監國」時為元妃,福王登基後為皇后,她們爭的是這個名分。結果怎麼樣?「虎兕相逢大夢歸」,「虎兕相逢」出自吳梅村贈吳兆騫的詩:「前有猛虎後蒼兕」。吳兆騫發配寧古塔,此詩指的是寧古塔地方多兇猛動物。寧古塔正是滿清的發祥地,「虎兕相逢」在這裡,代指的就是如兕似虎的滿清軍隊到來時刻。清軍下江南,南明小朝廷灰飛煙滅,宮廷中不論做著什麼美夢的人,當然都是「大夢歸」的下場了!

南明時期,並非只有這一個「元妃」,據史料記載,福王政權覆滅後,潞王朱常芳在杭州「監國」,也就是以太子身份管理國事,即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冊封自己原來的王妃為「元妃」。朱常芳在杭州被清兵俘獲後,唐王在福建先任「監國」,後即皇帝位,是為隆武政權;同時魯王也在紹興宣佈出任「監國」,東南半壁一時出現了「雙懸日月照乾坤」的局面(夏完淳語)。這兩個「監國」出任的第一件事,也都是冊封自己的老婆為「元妃」。這些事情在南明史料中均有詳細記載,無可懷疑。

南明朝廷是一個「風雲氣少,兒女情多」的荒淫腐敗政權,從皇帝到大臣,不顧內憂外患,整天沉溺在燈紅酒綠、聲色犬馬之中。福王在南京即位當時,馬士英、錢謙益等人曾為新君大肆搜羅民女,充斥後宮。據史料記載:先「選淑女黃氏、郭氏、戴氏送內。命再選,太監韓贊周再選進六名。」工科李維越上疏說:「日來道途鼎沸,不擇配而過門。皆雲田王兩中貴強取民間女以備宮闈。有方士營、楊寡婦家,少女自刎,母亦投井。亦太不成舉動矣!」弘光皇帝所選的這批少女,自己還沒來得及享用,南明政權就垮台了,所有「秀女」都被清兵劫掠到北京,其悲慘下場,可想而知。聯想到《紅樓夢》大觀園中聚集那麼多妙齡少女,寶釵進京就是為了「待選」,後來不了了之,也頗令人容易與此段歷史產生聯想。

筆者並不認為今天刊行的《紅樓夢》,是描寫南明宮廷穢事的。《紅樓夢》的原作者是康熙朝的大文學家洪升,他在《紅樓夢》中是以自己和「蕉園」姐妹們的事跡為原型敷衍故事的,這些在筆者的《懷金悼玉訴情種,寂寥傷懷話石頭》、《大觀園詩社與蕉園詩社》等系列文章中已考證清楚。但《紅樓夢》創作似乎分為兩個階段,先一階段應該是以南明政權的兒女風塵故事為背景創作的,否則無法解釋以上真假太子與元妃這些特殊提法。其中的主人公事跡,似乎是以風塵才女柳如是與陳子龍的「木石前盟」和與錢謙益的「金玉良緣」為基本素材創作的。柳、陳、錢三人都是南明小朝廷的風雲人物,與真假「太子」案及「元妃」案息息相關,按照小說創作的一般規律,以這些故事為素材完全可能寫成《紅樓夢》的初稿。這個初稿,也可能是洪升表妹林以寧創作的《芙蓉俠傳奇》,可惜這部傳奇失傳了。對這些內容的考證分析,見筆者的《蕉園絳雲,紅香綠玉》、《紅樓夢?紅樓夢!》等系列論文。

洪升與表妹林以寧等以南明故事創作《紅樓夢》初稿(或《芙蓉俠傳奇》)時,洪家似乎尚未發生「家難」,時間應是順治末期到乾隆初期,此時的江南文人,津津樂道南明朝廷的故事,以此寫文章、小說或戲劇的文人很多,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成功的範例,《桃花扇》寫侯方域李香君的故事,《紅樓夢》寫陳子龍、柳如是、錢謙益的故事,二者主題思想大概差不多。其實,當時還有好多故事,如冒辟疆董小宛的故事,吳梅村卞玉京的故事等,也都是創作小說戲劇的好題材,都可以反映出作者對興亡的感歎。難怪好多紅學家要把《紅樓夢》故事往董小宛等秦淮八艷身上附會。

洪家發生「家難」後,百年望族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洪升自己也因為被康熙皇帝革去功名,整天自怨自歎;那些才貌超群的「蕉園姐妹」們都落得「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下場。此時的洪升,大概再也沒有寫南明故事的興趣了,於是把初稿《紅樓夢》(或林以寧的《芙蓉俠傳奇》)拿過來,重新加以改寫,把書中主人公的原型都換成自己和「蕉園姐妹」,改寫成了今天的《紅樓夢》。由於是改寫,所以原書中的一些情節人物,不可避免地保留下來了,比如真假寶玉、元妃、金玉良緣、木石前盟、絳雲軒,等等。於是,《紅樓夢》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一系列謎團,例如,林黛玉的詩中表達的好多情緒與她的身份閱歷不適應,賈寶玉以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去同妓女鬼混,大唱《紅豆曲》,並愛吃女人嘴上的胭脂等等。

最值得注意的是賈寶玉的怡紅院(先是絳雲軒)中,居然有四個大丫頭貼身侍侯,還有一大堆小丫頭打雜,賈寶玉曾經與襲人偷試雲雨情,與晴雯訣別時交換貼身內衣,與碧痕在一起洗澡弄得床上都是水,風流愜意得緊。在我國古代的封建大家族中,成年男子三妻四妾,隨便摸丫頭、偷下人妻女的事情普通得很,但按照封建道德,對未成年的孩子,還是在男女問題上嚴加管束的,決不會在他婚前身邊放一大堆年齡相當的女孩子,更不會在大觀園這樣無拘無束的環境中任由他與女孩子自由交往,男女之大防還是嚴格講究的。所以,《紅樓夢》中寶玉像穿花蝴蝶一樣任意在女孩子遨遊是不真實的。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這種局面才可能出現呢?只有皇家!以前的皇家風俗就說不清了,明清兩代,太子懂得人事後至大婚前,宮廷一般都安排四個「秀女」先侍奉他的生活,當然也是他的性奴隸。不知大家是否看過描寫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作品。康熙皇帝玄燁大婚前,宮廷就為他安排了四個美麗的婢女侍侯他,康熙皇帝所生的「大阿哥」,年齡比太子還大,就因為他是其中一個婢女所生,他出生時,他的父親還沒有大婚。後來這個婢女被冊封為皇貴妃,她就是權相明珠的妹妹。除了皇家有這種風俗外,當時社會上不論官宦人家還是世俗人家,都沒有這種風俗。所以,《紅樓夢》中描寫賈寶玉周旋於四大丫頭之間,只能說明《紅樓夢》作品早期是描寫皇太子的生活,而不能說明當時除皇宮外,還有什麼人家會故意安排子女如此放縱。

2004年10月於長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