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2:清客識相讓寶玉
案例22:清客識相讓寶玉
說畢,命賈珍在前引導,自己扶了寶玉,逶迤進入山口.抬頭忽見山上有鏡面白石一塊,正是迎面留題處.賈政回頭笑道:"諸公請看,此處題以何名方妙?"眾人聽說,也有說該題"疊翠"二字,也有說該提"錦嶂"的,又有說"賽香爐"的,又有說"小終南"的,種種名色,不止幾十個.原來眾客心中早知賈政要試寶玉的功業進益如何,只將些俗套來敷衍.寶玉亦料定此意.賈政聽了,便回頭命寶玉擬來.寶玉道:"嘗聞古人有云:`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況此處並非主山正景,原無可題之處,不過是探景一進步耳.莫若直書`曲徑通幽處'這句舊詩在上,倒還大方氣派."眾人聽了,都讚道:"是極!二世兄天分高,才情遠,不似我們讀腐了書的."賈政笑道:"不可謬獎.他年小,不過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罷了.再俟選擬."分析:
這個案例的學習借鑒意義相當明顯,也很好理解。可惜很多人還是會在很多場合下做錯,錯因就是好表現,強出頭。
眾清客知道,如果憑自己肚裡的墨水拿出真才實學,恐怕就把賈寶玉比下去了,看到自己的兒子不成器,比不過,老頭子當然不會多麼高興,不僅是不高興,還在眾人面前丟臉(做事情一定要時刻記住,我們這樣做會不會掃了別人的面子,讓別人難堪?我們中國人最愛面子,甚至愛到剛好不會死的程度)。這樣的事情當然不能幹!所以我們只可以表現得比較差一點,讓寶玉能夠脫穎而出,這樣公子哥高興,老頭子高興,大家高興,一團和氣,何樂而不為?非要展示才華去強出那個鳥頭幹什麼!?
所以後面還有諸多場景,眾清客都題些俗言俗語,把風頭讓給賈政和賈寶玉,是屬明智之舉。
《紅樓》中除了極個別一些人,其餘的不論丫鬟小廝,清淡散客,為人處世上展現出的全是有段位的水平,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