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之爭:過招皆鴻儒 群毆無白丁

紅學之爭:過招皆鴻儒 群毆無白丁

紅學之爭:過招皆鴻儒 群毆無白丁

紅樓消息

 

不是隨便一個人看了《紅樓夢》,發表一些意見,就可以說自己是在做學術;

你在家怎麼猜謎都可以,寫出著作也可以,問題是你不能把猜謎的結論拿到中央電視台上宣傳;

劉心武在學術上混淆了文學和素材的關係,混淆了文學和歷史的關係;

劉心武只是回頭走了一條自紅學產生之初就出現的索隱派老路,而這條路已被紅學發展的歷史證明是走不通的;

劉心武把紅學變成包二奶一樣病態的精神寄托方式;

劉心武和央視共同演繹了當代學術史上的一場笑話;

……

這是批評家在群毆劉心武。

2005年4月,劉心武在央視

百家講壇開講《紅樓夢》,10月他將演講內容整理成《劉心武揭秘〈紅樓夢〉》一書,隨即招來上述板磚。

最初引發爭議的是劉心武研究紅學的路徑。這位從1993年開始涉足紅學研究的作家從對秦可卿原型的研究入手,考證了書中各人物的原型,揭示《紅樓夢》文本背後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權力之爭。

這事本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魯迅先生早就說過,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到易,道學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纏綿,革命家看到排滿,流言家看到宮闈秘事……」劉心武從中看到政治鬥爭,且能自圓其說,倒也無可厚非,不信者大可一笑了之。

後來事情起了變化。一些紅學家從准入資格上指出,《紅樓夢》人人都可以讀,紅學卻不是人人都可以研究的。數位中國清史學者以及紅學研究最權威的專家在《藝術評論》上接受採訪或者撰文,表示絕對不能再「容忍」劉心武的紅學研究了,他們必須「站出來」說話了,必須為「紅學」「正名」了。

而自認為「民間紅學研究者」的劉心武反唇相譏,斥責紅學界的霸權心態,他表示,「紅學」應該是公眾共享空間,「紅學界」針對他的態度不是平等的正常的學術討論,他無法接受「紅學界」這種居高臨下的批評方式。

台灣美學家蔣勳說了句公道話,其實《紅樓夢》應該是個公開的領域,任何感興趣的人都可以進入,考證、研究都沒問題,沒有必要非要正本清源,一個套路才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