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家明爭睹畫本《紅樓夢》

紅學家明爭睹畫本《紅樓夢》

紅學家明爭睹畫本《紅樓夢》

紅樓消息

今年是文學巨匠曹雪芹逝世240週年。從明天起,「夢影紅樓——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畫展」將在國家博物館舉行。塵封45年之久的《紅樓夢》畫冊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國內的頂級紅學家們將前往一睹芳容。

畫冊揭秘:

繪有3000人物

清代孫溫所繪的全本《紅樓夢》為推蓬裝(一種裝裱形式,上下翻頁的為推蓬裝,左右翻頁的為蝴蝶裝),1959年7月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撥交旅順博物館,流傳經過不詳。

該畫冊的畫心為絹本,縱43.3厘米,橫76.5厘米。絹包木板封面底,無題籤,無題跋。全圖以石頭記大觀園全景為開篇,畫面鳥瞰構圖,將大觀園諸多景致悉數入畫,一覽無餘。從第二開畫面開始,依次描繪出全本《紅樓夢》的故事情節。每個章回情節所用畫幅數量不盡相同。畫面圍繞原著的故事情節,將主要人物活動表現得細緻入微。圖中繪有山水人物、花卉樹木、樓台亭閣、珍禽走獸、舟車轎輦、鬼怪神仙及博古雜項等,幾近包括全部畫科內容。僅各種人物就多達3000餘人,主要人物採用「寫真」技法,注重面部膚色肌紋之渲染,形神兼備。年輕的女子,彎眉、細眼、櫻桃小口、身材窈窕,長頸削肩,給人以纖瘦柔媚、弱不禁風的感覺。為表現特殊效果,許多人物的服飾圖案、佩飾、陳設古玩和花卉等有的施加厚粉,有的則以泥金勾染。

畫冊價值:

為紅學研究提供佐證

即將展出的《夢影紅樓——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畫冊》價值到底有多大呢?記者昨天分別採訪了部分專家。僅看過照片的紅學家馮其庸老先生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主要是語言和文字,但此次展出的僅是繪畫,因此它與文字的《紅樓夢》直接關係不大,但從美學角度來研究《紅樓夢》還是很有意義,因為它們是對《紅樓夢》的美學評價。

昨天已經趕到北京的旅順博物館館長劉廣堂告訴記者,紅學家們目前尚未見到畫冊原作,但全部作品已經被拍攝成了照片,其中部分經放大後已經讓紅學大師周汝昌鑒賞過。

國家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則表示,儘管未曾展覽過,但這些作品確實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因為這是清代人根據當時作品進行的創作,畫中的一些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及建築特點等都更加符合作品的特點,這可以為研究紅學提供一些佐證。

畫冊圖錄:

周汝昌為每幅畫配詩

縱覽畫冊全圖,構圖嚴謹、筆法精細、設色濃麗、情節連貫且生動感人。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將各種人物活動情節,置於特定的環境之中,描繪出一幅幅情景交融,富有詩意的畫面,將一部令人蕩氣迴腸的古典名著《紅樓夢》表現得耐人尋味、雅俗共賞。全圖故事情節之詳盡、構圖之精美、筆法之精細、畫面寓意之深刻、篇幅規模之宏大,均為清代同類題材繪畫作品所僅見,為晚清繪畫研究和紅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珍貴資料。

儘管畫冊早已存在,但是由於塵封在博物館內,包括紅學大師周汝昌、紅學家馮其庸先生在內的紅學家們從未一睹其面目,有的紅學家更是從未聽說過。

《紅樓夢》作為我國古典文學巨著,自18世紀中期問世以來,就不斷湧現出以此為題材的年畫、版畫、連環畫和人物繡像等多種形式的藝術創作。旅順博物館收藏的清代孫溫繪全本《紅樓夢》畫冊,為同題材繪畫作品所僅見,是一部鮮為人知的作品。

據介紹,此次展出期間將出版一部精美圖錄,著名紅學大師周汝昌先生為每幅畫面題詩,其中前80回為七言詩,後40回為五言詩。該專題展覽將一直持續至9月22日。圖片提供:旅順博物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