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紅樓夢》
《紅樓夢》是清朝曹雪芹所作的一部帶有反封建思想色彩的小說,著重描寫了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悲劇,抨擊了封建社會殘酷的社會制度,表現了當時社會所希望的一種理想境界。但由於作者所處時代和自身所固有的思想局限性,書中所表現的反封建思想不是很徹底,但對於當時社會來說已經是一種思想的進步。
《紅樓夢》中的一條主要人物線索就是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之間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
林黛玉和薛寶釵最終各有各的歸宿,也許死去的比活著的更幸福,薛寶釵雖然最終坐上「寶二奶奶」的位置,但由於賈寶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望世外仙姝寂寞林。」並且最終遵守了「妹妹死了,我就去當和尚。」這句話。所以薛寶釵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打敗了林黛玉,卻在精神上輸給了死去的林黛玉,因此薛寶釵也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林黛玉與薛寶釵的才華沒有大的差別,最大的差別就是兩人對書的態度,林黛玉把書當做是生活的重心,因此全書描寫林黛玉不論是辦詩社還是自己有感而發所做的詩詞很多,一直貫穿到她死去;薛寶釵是遵循「女子無才便是德」,只是把書當作一種生活的調劑品,因此全書中薛寶釵只是在辦詩社時動筆以外就很少看到作者對薛寶釵在這方面的描寫了。
由於兩人不同的生活環境,也造成了兩人不同的人生觀。整本書中兩人的態度可以粗略的概括為林黛玉的「我用真情換此生」和薛寶釵的「我拿青春賭明天」。林黛玉讀的是詩書,談的是戀愛,對經濟仕途無慾無求,只是追求自由戀愛和生活,但這在當時社會也只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理想生活,與那種封建社會也是不相容的,也就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她的失敗,為她的悲劇人生埋下了伏筆;薛寶釵讀的是生活,談的是未來,因為她深知談戀愛是寶玉自己做主,談生活就是長輩做主,因此著重表現了她的八面玲瓏,也表現了她思想上黑暗的一面。正是兩人思想上的差異,最終薛寶釵一步完成「金玉良緣」,林黛玉則徹底失敗。
兩人唯一相同的就是同樣具有經濟頭腦,只是薛寶釵表現的是顯性的,而林黛玉是隱性的。在大觀園進行責任制劃分時對於薛寶釵的想法進行了大篇幅的描寫,而書中關於林黛玉則是簡單的在幾個地方一筆帶過,這也許是為了配合人物的思想性格。
在為人處世方面也應該算是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林黛玉做的是自己,薛寶釵做的是大家眼中的人。「文風已著宸遊夕,孝道應隆歸省時。睿藻仙才盈彩筆,自慚何敢再為辭」、「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林黛玉和薛寶釵在元妃省親中的不同表現就表明了兩人不同的處世觀。薛寶釵的「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與林黛玉的「孤標傲世皆誰隱」也是一個重要的不同,這也是同兩人不同的生活背景有關,林黛玉是從小就寄人籬下,薛寶釵雖說也寄居賈府,可是有自己的母親和兄弟,最重要的是她有經濟上的獨立,所以林黛玉是敏感的,薛寶釵卻可以做眾人眼中的「無慾無求」的寶姐姐。
《紅樓夢》我一直很喜歡讀,只是幾年下來還是就懂一點皮毛,每讀一遍就覺得內容又深一點,看明白的東西又多一點,關於林妹妹和寶姐姐也有很多想說的,只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只能說曹雪芹是一個很神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