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簡析

《紅樓夢》簡析

《紅樓夢》簡析

紅樓評論

《紅樓夢》是一部「說不盡」的奇書。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無比豐厚的藝術涵蘊,值得我們永遠探求。

   《紅樓夢》是作者曹雪芹以畢生的血淚寫就的。脂硯齋說:「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曹雪芹也說:「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第一回)顯然,《紅樓夢》的主題內容是蘊涵著深意的,決非簡單可解,。  

    魯迅先生曾說過:「《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全集》卷七《絳洞花主小引》)社會上還有所謂「一百個人眼中,就有一百個賈寶玉」的說法。自《紅樓夢》出世至今,人們對其主題的認識一直是眾說紛紜,有「愛情說」、「愛情婚姻悲劇說」、「四大家族心衰說」、「政治歷史說」等等。

   但《紅樓夢》肯定是可解的。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分析:

   (一)通靈寶玉與叛逆主題--賈寶玉的形象

    賈寶玉是《紅樓夢》最中心的人物,也是作者著力最多、寄托最深且貫穿全書的人物形象。作者突出描寫的是賈寶玉的叛逆性格,藉以表達對當時社會的強烈不滿,寄托對理想人生的追求。

    賈寶玉是賈府裡榮國府的嫡派子孫,生長於「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第一回)。作為賈府振興的希望之所繫,賈寶玉受到賈母等家族上層人物的特別寵愛。他本應該為了家族的利益,遵循傳統的讀書做官、光宗耀祖的道路,成為一個標準的封建士子和孝子。但他卻叛變了,反而成了本階級的逆子與破壞者。

    作者在第三回中,用兩首《西江月》詞來評論賈寶玉的基本品格:

    其一: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其二: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時光,於過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褲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這些詞句用反語揭示了賈寶玉思想品格的突出特點。賈寶玉的思想性格,主要有以下幾點:

    1.厭棄功名仕進。他不愛讀正統的經書,說那是「前人不能解聖人之書,便另出己意混編纂出來的」(第十九回)。但他卻愛讀《西廂記》一類的書。他厭棄學習時文八股,說那「不過作後人餌名釣祿之階」(第七十三回)。他厭棄科舉考試,反對結交權貴,聽不得薛寶釵、史湘雲有關「仕途經濟之道」的勸告(第三十二回)。

    2.追求人性自由。他輕視封建倫常和秩序,追求生活方式的自由,常常打破男女、長幼、嫡庶、貧富、貴賤、主奴關係上的等級名分。他比較尊重女性,曾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第二回)他還認為:「原來天生人為萬物之靈,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第二十回)他講求「赤子之心」,常常以「好色」來對抗「好德」,竟說「德乃天理,色是人欲,人哪肯把天理好得像人欲似的?」

    3.追求愛情婚姻自由。他極力抵制封建家族的安排,自主選擇未來的生活伴侶;抵制不成時,以離家出走來維護理想。這種行為極大地衝擊了封建禮教的桎梏。

    4.夢醒者的苦痛,「多餘人」的悲劇。魯迅先生說:「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墳·娜拉走後怎樣》)賈寶玉看見了許多黑暗,看見許多美好的東西被毀滅而無力相救,經歷了家族的巨大變故,可算是一個有些迷糊的夢醒者。這使他經常陷入巨大的內心痛苦之中。他在思想上常有超前的閃光,意圖走向新生活;但又離不開富貴的環境,消極而軟弱。他既不為新生活所認同,更不為舊勢力所容忍,成了一個「多餘人」的形象(俄羅斯文學中的典型)。他感歎「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第一回),只得向佛老哲學尋求解脫辦法(第二十一、二十二回),最後,懸崖撒手,遁入空門。

    賈寶玉的藝術形象溶注了曹雪芹自己的人生經歷與情感。叛逆者的痛苦有了形象生動的藝術體現。

   (二)木石金玉與愛情主題--賈寶玉的愛情婚姻悲劇

    無論人們對《紅樓夢》的主題有怎樣的多種解說,但不可否認的是,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故事,應該是全書的中心線索。第五回中太虛幻境舞女所唱《紅樓夢曲》的「引子」,已經表白了作者的意圖: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說明作者是把愛情婚姻悲劇作為中心來寫的。愛情的產生與發展,愛情的人物關係,愛情的社會環境,愛情與婚姻悲劇發生的原因和悲劇性,可以作為我們打開《紅樓夢》思想內涵奧秘的鑰匙。

    作為愛情婚姻悲劇的三個主人公,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分別代表三個類型。

    薛寶釵溫厚賢淑,端莊穩重,罕言寡語,安分隨時,善於處世,十分正統,家庭又是皇商,有地位,應該說最符合當時做賢妻良母的條件。相比而言,林黛玉清高孤傲,多疑任性,說話尖刻,悲觀感傷,不通世事,家道又沒落無勢力,不符合做封建家族夫人的條件。但賈寶玉竟然深愛的是林黛玉,而不是薛寶釵。第五回裡「紅樓夢曲」中的〔終身誤〕曲唱道: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第三十六回也寫到賈寶玉曾在夢中喊道:「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良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之所以造成如此局面,其中有故。林、薛二人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林黛玉有名士之風,有很強的的自尊自愛之心,堅守高尚的情操,不肯屈服於周圍的惡俗,純真而有赤子之心。而薛寶釵則缺少這類品質,只是封建禮教的忠實女兒。林黛玉的叛逆性格剛好與賈寶玉比較吻合。賈寶玉愛戀林黛玉有了深厚的思想基礎。於是,薛寶釵的悲劇成了必然,儘管她最終與賈寶玉有了形式上的婚姻;又由於社會環境的重壓和愛情主人公的軟弱,寶、黛二人的愛情也難有結果,終成悲劇。第五回「紅樓夢曲」中的〔枉凝眉〕曲唱道: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有關的「判詞」也說: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釵雪裡埋。

    不論是寶、薛,還是寶、林,都飲的是苦酒。曹雪芹的思想深刻性正在於此。

    不同於《西廂記》時代張生與崔鶯鶯「一見鍾情」式的愛情故事,也不同於《牡丹亭》時代杜麗娘與柳夢梅未謀面而生真情的愛情方式,《紅樓夢》中的寶、薛、林三位愛情主人公,卻是長期共處,近距離碰撞與交流的。所以,賈寶玉對悲劇的選擇是完全自覺的和理智的,因而,悲劇也是更有深度更有藝術魅力的。《紅樓夢》寫愛情,打破了「郎才女貌,夫榮妻貴」的大團圓俗套。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三)四大家族與政治主題--賈府衰敗的歷史命運

    賈寶玉愛情婚姻悲劇發生的具體生活環境賈府,是《紅樓夢》所反映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突出代表。而「四大家族」又是那個時代封建統治階級狀況的縮影。賈府及「四大家族」的由盛到衰,揭示的是整個封建體制必然走向衰滅的本質規律。

    四大家族「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第四回中門子對賈雨村所說之語)。各個家族又與當時社會的上層統治者瓜葛甚多。賈家的元春還是皇帝的妃子。第四回所記當時民間流傳的俗諺《護官符》說:

    賈不[假], 白玉為堂金作馬(寧國榮國二公之後,共二十房分,寧榮親派八房在都外,現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後,房分共十八,都中現住者十房,原籍現居八房)。

    東海缺少白玉床, 龍王來請金陵[王](都太尉統制縣伯王公之後,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

    豐年好大[雪](薛), 珍珠如土金如鐵(紫薇舍人薛公之後,現領內府帑銀行商,共八房分)。

    足可見出四大家族的顯赫地位,這使我們想到了作者曹雪芹家世的昔日繁華景象。

    然而,《紅樓夢》並沒有把筆墨重點放在抒寫繁華方面。據專家考證,八十回本《紅樓夢》只寫了賈家15年時光,前6年是序引性質,整寫只有9年(周汝昌《紅樓記歷》)。全書一開始便借古董商人冷子興的口,說賈府「榮寧兩門,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這還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第二回)這種佈局和描寫是有深意的。其中最值得我們重視的是「更有一件大事」,即「兒孫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賈府及四大家族的後繼無人,才是作者著力描寫的。衰敗的根本緣由也正在於此。

    《紅樓夢》寫了賈家水、代、文、玉、草共5代人。

     第一代是創業的一代。賈演、賈源二位先祖,跟從皇帝征戰,立下汗馬功勞,獲封寧國公、榮國公的爵位,「九死一生掙下這份家業」(見第七回焦大語)。

    

     第二代是守成的一代。賈代化、賈代善尚能守住家業。賈代善娶金陵世勳保齡侯尚書令史家小姐為妻,即賈母。

    

     第三代是拆牆的一代。寧國公賈代化死後,次子賈敬襲封爵位(長子賈敷早夭),卻是「一味好道,只愛燒丹煉汞,餘者一概不在心上」,「一心想作神仙」,「又不肯回原籍來,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們胡羼」(第二回冷子興語)。後來乾脆把官爵讓給了兒子賈珍,不管家事,任憑兒輩胡作非為。不久因吃丹而死。「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見第五回有關秦可卿的「紅樓夢曲」【好事終】)。榮國公賈代善有二子:長子賈赦,襲封爵位;次子賈政,即賈寶玉之父。賈赦無所作為,是個浪蕩色鬼,威逼賈母丫鬟鴛鴦為妾,為霸佔幾把古扇而逼死石呆子,最後因包攬官司而被免爵抄家,發往邊關。賈政與賈敬、賈赦有別。他「自幼酷愛讀書,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後被額外賜了一個工部主事之職(後升員外郎,見第二回)。在個人品性上,賈政無吃喝嫖賭之惡習,表面看是個正人君子,很有出息。但是,他是個庸人、草包,無能之輩。只知按封建規範行事,對兒子殘酷壓制;又缺乏才華,沒有創造,做官清白但管理不善,任下人作惡。所以,作者筆下的賈政形象,並不是賈家的希望。

    第四代是垮掉的一代。早早襲爵的寧國公的賈珍,是個大色鬼,成天不務正業,和女人鬼混,與兒媳關係不正當,與尤氏姐妹作樂,還和兒子一起招集親友中紈褲子弟,日夜飲酒聚賭,無所不至。賈璉是榮國公的賈赦的兒子,雖然良心未滅(對石呆子事件存有惻隱之心),還有一定的辦事能力,是賈府男人裡的幹才。但他也是一個標準的浪蕩公子,經常依財仗勢,玩弄僕人之妻,還不顧國孝家孝在身,偷娶尤二姐。至於賈政的兒子賈寶玉,「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而且叛逆無道,是個封建正統家族的敗家子。顯然,他也不是賈家的希望。

    第五代是爛掉的一代。以寧國公賈珍的兒子賈蓉為代表。賈蓉浪蕩無行,與乃父沆瀣一氣,助桀為虐,經常幫助賈珍、賈璉、王熙鳳(賈璉之妻)等人做壞事(如調戲母輩尤氏姐妹,參與陷害賈瑞等等)。至於賈薔等人就不用提了。

    《紅樓夢》裡的女性大多比男性有才能,如王熙鳳、賈探春等人還有治理之才。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她們無補大局。王熙鳳的才華經常顯露在損人利己、聚斂錢財方面。王夫人(賈政之妻)表面寬厚仁慈,實際上昏聵殘忍。邢夫人(賈赦之妻)無子,只知奉承丈夫以自保,貪婪吝嗇而又愚蠢。至於賈母,雖是賈府的最高權威,但心思全在享樂中,對家族後輩的惡行,聽之任之,並常常加以保護(如第四十四回中對賈璉的維護)。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紅樓夢》用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揭示了這個道理。榮損與俱,四大家族的最後敗落的命運,除了統治者上層爭鬥的原因外,都有自毀河山、後繼無人的問題(抄家的借口多是家族內部犯下的惡行)。不可否認,作者是帶著某種惋惜甚至痛苦的情緒來描繪四大家族的命運的(正如巴爾扎克對舊時代的惋惜一樣)。作者也寫不出真正能夠挽救四大家族頹敗趨勢的先進力量。第五回中,借太虛幻境舞女之口,作者歎道:

    【收尾。飛鳥各投林】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但現實主義藝術描寫的強大功能,卻使得《紅樓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貴族階級乃至整個封建制度必然滅亡的本質規律。可以說,《紅樓夢》既是一曲哀悼舊制度滅亡的輓歌,又是一封對舊貴族之家的嚴厲的判決書。

    從政治主題的角度看,許多教科書、研究專著的表述仍可成立:《紅樓夢》以封建貴族青年賈寶玉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中心線索,通過對賈府及四大家族由興盛到衰敗的發展歷史的描寫,深刻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末期(十八世紀中葉)廣闊的社會現實,集中表現了封建社會種種尖銳複雜的矛盾和鬥爭,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本質特徵,從而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

    (四)色空觀念與人生主題

    「色空觀念」是借用佛教概念。「色」約當於現象世界,「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色法皆是空幻不實。因緣而生,緣起性空,故無固定不變之自性;世俗認識及面對的對象,皆虛幻不實,本質是「空」。總之,世俗世界的一切,都是人們認識上的幻化產物。有大悲痛者,往往產生這種虛無心態。俞平伯先生的《紅樓夢辨》即認為《紅樓夢》主要宣揚的是「色空觀念」。

     賈寶玉確實看到了許多美好事物慘遭毀滅,親身感受到了人生的種種大苦痛。

    《紅樓夢》濃墨重彩地描繪了許多性格鮮明、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她們的悲劇命運。其中,探春、妙玉、王熙鳳、晴雯、惜春的形象頗有代表性。

    探春出身低賤,但有魄力,善於管理。第五十六回中,「敏探春興利除宿弊」,在大觀園裡搞「承包制」,顯露出她非凡的才幹。她還是賈府中的屈原,是個「獨醒者」的形象。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一片混亂之時,探春當頭一棒說道:

    「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裡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們也漸漸的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說著,不覺流下淚來。

     然而,探春的命運不濟,正如第五回「判詞」和「紅樓夢曲」所言: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妙玉是大觀園攏翠庵帶髮修行的尼姑,原是蘇州仕宦之家的女兒,因多病而出家。她的特點是高潔、漂亮、有才華,是惡濁社會的一顆閃亮的明珠。但她的命運同樣悲慘。第五回「判詞」和「紅樓夢曲」點評道: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世難容】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歎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歎無緣。

     妙玉對寶玉有感情,說明二人在思想上有共同點。我們從中可看到作者的影子。

     王熙鳳是作者傾心描摹的人物,也是個性格多面的人物。她不識字,但是個女中豪傑,有幹練之才。協理寧國府,搞「責任制」,有管理才能。但她又有「弄權鐵檻寺」、剋扣丫鬟月例錢放高利貸等罪惡行為。她是賈家府的頂樑柱,又是賈府的蛀蟲。她最後的命運是被休棄,流落獄神廟(高鶚寫她病死)。第五回「判詞」和「紅樓夢曲」點評道: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

    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聰明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歎人世,終難定!

    晴雯身為奴婢,卻聰明伶俐,且心高氣傲,是林黛玉的影子。從賈寶玉對她的喜愛中,可看出作者的褒賞態度。但她的命運更是悲慘,身負「妖精」的罪名冤屈而死。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上評論說: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譭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作者對這個人物是寄托頗深的。

    惜春多才多藝,卻早就看破紅塵,目睹家族變故,最後遁入空門。第五回「判詞」和「紅樓夢曲」言道: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虛花悟】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這其中包蘊著作者對世事無常的萬千感慨。

     這些賈寶玉身邊人物的命運遭際,最能夠破滅賈寶玉的理想天國。尤其在《紅樓夢》的後半部分,厄運接踵而來:抄檢大觀園,晴雯被驅逐而死,迎春苦嫁「中山狼」,金玉成婚,黛玉怨死,探春遠嫁,賈府被抄,賈母死去,等等。所有這一切,都使賈寶玉在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擊,陷入走投無路的狀態,終於由極端熱愛人生變為極端感傷,再變為心灰意冷,遁入空門。作者的消極情緒也是明顯的,但有憤激;否則,他不會去熱情描繪那麼多的美好形象。

    《紅樓夢》第一回中跛足道人念了一首《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甄士隱解注道: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從此意義上看,《紅樓夢》確實寫了「色空」主題。但是,現實主義的藝術形象有著獨立的思想邏輯。藝術形象本身的蘊涵,往往超出作者的創作意圖。作者只能提供遁入空門、逃避現實作為人生的出路,只是認識到事物的「否極泰來」。作者最後讓賈寶玉離家出走,拋卻塵緣,回歸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但「石歸山下無靈氣,縱使能言亦枉然」(清·明義《題紅樓夢》),逃避畢竟不是辦法。我們並不會隨著賈寶玉的指引而看破紅塵,忘卻那些美好的藝術形象,也不會將《紅樓夢》的主題僅僅歸結為表現所謂的「色空觀念」。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