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心武「秦學」引發的爭議看學術批評 黃 安 年

從劉心武「秦學」引發的爭議看學術批評 黃 安 年

從劉心武「秦學」引發的爭議看學術批評 黃 安 年

劉心武現象面面觀

從劉心武「秦學」引發的爭議看學術批評 黃 安 年

   

近些年來隨著著名作家劉心武先生提出「秦學」並將這種「秦學」觀在中央電視台學術性欄目長時間連續播出,在紅學研究界和紅學票友及愛好者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和爭議,也喚起學術界和教育界的密切關注。學術交流網在客觀轉發這場爭議的資訊時的按語中提出:「圍繞電視媒體、傳統紙媒、網絡傳媒各種『紅學』愛好者、關注者、研究者就『紅學』的方方面面各抒己見,眾說紛紜,有的則針鋒相對,這不是一件壞事情。我們期望本著有利於『紅學』研究繁榮、有利於『紅學』健康發展、有利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有利於『紅學』共同體的團結,把這場群眾性的討論引向健康發展和深入的軌道。」

筆者並不研究紅學,也不是紅學票友,對於紅學實在是個外行,就紅學本身確實沒有發言權。但是目前圍繞「紅學」和「秦學」是非的爭議,涉及到學術領域的一些共同性問題。本著學術為公,資源共享,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宗旨,對學術爭議中的共同性問題發表一管之見以求教於朋友們。筆者以為,在商品大潮衝擊、宏觀管理乏善、社會轉型期浮躁風盛行的情況下,這場爭議所引發的某些現象實在需要學術界、文化界、新聞媒體界的認真思考,因為它凸顯和折射了學術泡沫化、學術浮躁化、媒體商業化、學術庸俗化現象。從這些現象中我們看出,在學術層面上實在有著許多需要澄清的見解。

其一,學術問題研究和討論需要遵守學術規範圍繞「秦學」引發爭議的是一門被稱為新興「秦學」,是在中央電視台開設的學術講座百家講壇上向全國億萬觀眾宣講的,而不是對在娛樂節目如評書,演義、戲說、搞笑、猜謎之類或言明屬創作的連續劇等非學術層面的表演。《百家講壇》屬專題講座,是「科學與教育頻道」的重要欄目,如中央電視台欄目介紹所說:「欄目宗旨為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社會各界學者、名流的精彩演講,選擇目前大家最感興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選題。形式不拘一格,學理性與實用性並存,權威性與前衛性並重,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強調雅俗共賞」。 顯然劉心武先生的長時間連續播講定位於「建構時代常識」和「追求學術創新」是無疑的。 既然是「建構時代常識」、「追求學術創新」,而是否「學術創新」,是否符合「時代常識」,就必須要遵循學術規範,就要檢驗是否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是否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是否反覆論證,一絲不苟。我們在學術問題面前只能有一分事實說一分話。事實已經十分清楚,「秦學」的提出並沒有建立在事實依據和科學論證之上,所以不少人批評劉心武先生的「秦學」不講學術規範,指出「秦學」作為一門學科不能成立,這絕不為過。演義、戲說、揭秘、猜謎,可以博得廣大觀眾和聽眾的一時喝彩,滿足聽眾的好奇心和窺探欲,贏得可觀的收視率和滾滾財源,但是不能被視為創新學術。要建立一門立於不敗之地,並非過眼煙雲的創新學術絕非易事。如果劉心武先生公開言明自己是在像《康熙微服私訪》那樣的戲說,那麼誰也不會從學術創新的角度來評價「秦學」,然而劉心武先生偏偏強調自己是在創新學術,所以出於尊重他自己的選擇來評估「秦學」不合學術規範是理所當然的。

一門新的創新學術地位的確立靠的是事實依據和科學論證,而不是譁眾取寵的宣講。搞學術絕不能大躍進,也不能靠大幫哄,靠網絡投票。今天有人隨意地提出一門「創新學術」的「秦學」,明天有人則倣傚提出另一門「創新學術」的「賈學」、「林學」、「薛學」、「丫學」來,單是一部《紅樓夢》就延伸出許多新興學科來,這是在繁榮學術還是在戲弄《紅樓夢》呢?看似人人都來搞學術,人人學術「創新」,熱鬧非凡,電視熱播,媒體熱炒,網絡熱評,實際上卻典型地反映了對待學術研究一種浮躁心態。在《紅樓夢》走向大眾化的時代,人們有權關注紅學並就紅學發表各種意見,但是不等於人人都是紅學家,不等於人人都成為學術研究者。學術要民主,也要守規矩,講學術民主,不等於不需要學術規範,按照學術規律辦事。

其二,學術不是政治,文藝創作不能政治化

《紅樓夢》是我國優秀的文學作品,不是宮廷秘史之類的政治影射作品和家史興衰的實錄,不能將《紅摟夢》文學作品政治化。有些人似乎還停留在40多年前的文革思維定式上,力圖將《紅樓夢》政治化,用階級鬥爭為綱、「利用小說反黨」的思考來解讀《紅樓夢》,把《紅樓夢》說成是一部利用小說隱寫帝位更迭權力爭鬥的政治傳記小說,這無疑是嚴重歪曲了《紅樓夢》本意和大大低估了《紅樓夢》的社會文化影響。我們只能根據紅樓夢的文本,依據現有的檔案和文獻資料來研究和解讀紅樓夢。文革已經過去了近40年,現在的所謂「秦學」雖自稱有學界高人指點,也非真正的創新,它其實只是文革「階級鬥爭為綱」、「利用小說反黨」論的沉渣泛起。在筆者看來,如果我們走不出文學作品政治化的解讀怪圈,中國文學創新繁榮的新時代是難以到來的。從「秦學」的學術政治傾向看,實在是一種錯誤思潮的回歸。人們有理由懷疑,如此熱衷於宮廷爭鬥的文學描寫和推理,是否有利於文學繁榮和學術創新。

其三,正常的學術批評不能被視為「圍毆」

現在有媒體把一些紅學研究者對於劉心武先生缺乏事實依據的「秦學」論提出不同意見,說成是「圍毆」,這是不公平的。因為根本不存在所謂「圍毆」的事實,我們不能一聽到批評「秦學」的意見就指責批評者是「圍毆」。事實上在劉先生的「秦學」傳播了很長一段時間、「秦學」書籍在市場大為熱銷後,一些紅學專家和清史專家為了澄清事實,才被迫做出比較溫和的反應,如果把這樣的不同意見的爭議和批評說成是「圍毆」,我們還有什麼百家爭鳴可言?難道只許劉心武和中央電視台放火,批評者連點燈的權利也沒有。事實上中央電視台可以而且應該本著在爭鳴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為持有不同意見的學者提供相同的時間,或者相對於劉先生宣講的1/3到1/4時間在同樣的講台上講述學者不同的學術見解。現在只是幾位紅學家在刊物上發表了不同意見,就被視為「圍毆」,而劉先生借助中央電視台向億萬觀眾進行「秦學」轟炸卻反受讚揚,實在有失公道。

至於說什麼「官方紅學」「圍毆」了「草根紅學」,更是與事實不合。人們清楚劉心武先生絕非「草根」之輩。有人把紅學會稱做是「官方」,那麼劉心武先生任職副主席的北京作家協會和曾任主編的《人民文學》就是「民間」而不算「官方」麼?劉心武先生的「秦學」文章不是早在13年前在被他稱為「官方」的《紅樓夢學刊》上發表過麼(《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1992年第2期第147-170頁),他的許多宣揚「秦學」的新著並非出版在民間出版社,而是官方出版社,官方最為權威和最有影響的中央電視台為劉提供了常人難以享有的長時間宣講,這難道還算「草根」?顯然「草根」紅學說根本站不住腳。至於已經退休故屬「草根」之說也難成立,劉先生已經退休,持不同意見的蔡義江先生和胡文彬先生同樣也已退休,本是同根同源,「草根」、「官方」之別從何而來?事實上並不存在所謂「官方」紅學與「草根」紅學之爭,在學術面前人人平等,沒有專家、權威、票友、草根紅學和官方紅學的區別。現在有人刻意渲染所謂「草根」與「官方」之爭,以顯示自己是代表民間,已經退休、「疲憊不堪」、處於弱勢地位受到代表「官方」的主流壓抑和「圍毆」,以博取不明真相人的同情,這是另有所圖的,也很不利於紅學共同體的和諧發展。

其四,學術問題的是非判斷不能援引民意調查,不能搞少數服從多數學術之爭,既不能訴之行政干預和司法裁決,也不能依靠民間投票、民意調查的多數和少數來決定是非。學術是非的判斷只能靠健康、平等的自由學術討論,靠百家爭鳴來解決,靠社會實踐來最終檢驗,不同意見可以各自保留,真理總是愈辨愈明,但是不能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裁決。學術是非爭議不是靠拉選票,不是靠人多勢眾,靠媒體效應、靠網絡造勢,而是要按照求真務實的精神公平、公開、公正進行學術層面的認真探索,排除各種非學術因素的干擾。民意調查的方法固然可以反映特定的一些側面,但是在目前我們的民意調查很不規範和科學的情況下,筆者以為在學術問題上運用網上調查的辦法,突出多數少數的百分比,說明學術是非的傾向無助於學術問題的真正解決,搞得不好還會走入誤區。至於那些帶有傾向性的設問調查,更易於形成對調查對象的誤導,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如果設計網上調查本身缺乏科學性,其結果怎能可信?如果加上媒體故意炒作,其負面效果不言而喻。

其五,電視和新聞媒體報道有責任推進健康的學術爭鳴和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在學術爭鳴和學術共同體的發展中媒體的客觀報道和正確導向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報道不客觀,導向不正確,它的負面影響也是相當嚴重的。我們的電視媒體如果在事實上只凸出收視率而戲說、臆說《紅摟夢》,其負面導向的後果是不言而喻的。不客氣的說,中央電視台在臆說《紅樓夢》上起了推波助瀾的惡劣作用,開了一個不良的風氣。需要強調的是,作為藝術創作,筆者不反對戲說,但是既然是學術層面的討論,既然「秦學」自封為科學「創新」,就絕不能學術臆說,我們的中央電視台作為國家的公共資源,在嚴肅的學術講台上不能用納稅人的錢來為學術臆說大開綠燈,不能為庸俗化的學術解讀推波助瀾,不能人為製造社會文化混亂。中國只有一部《紅樓夢》,在振興中華,弘揚中華文化的今天,我們的中央電視台怎能做自毀古典名著的事來,我們怎能把繼承和發揚優秀文化遺產的研究引向誤區。

近一個時期以來,有關學術研究和討論的不實宣傳報道屢見不止,實在有悖新聞職業道德,在推進健康的學術爭鳴和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方面,希望我們的電視和新聞媒體報道真正地負起責任來,真正把社會效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其六,專業學術工作者隊伍和業餘學術愛好者隊伍應當團結和諧學術專業工作者隊伍和學術業餘愛好者隊伍是學術共同體的合作夥伴和優勢互補成員,兩支隊伍不屬非此即彼的對立陣營,我們的媒體更不應把目前圍繞紅學的不同意見爭議,說成是大眾化隊伍訴專業化隊伍,將兩者人為地對立起來。無論是專業隊伍還是大眾隊伍裡,都有支持和反對劉心武「秦學」觀的聲音。

紅學專業隊伍離不開紅學大眾愛好者的支持、關心和健康的學術評論,有些紅學研究者原來就是從愛好者轉成專門研究者的。《紅樓夢》研究需要引向深入,《紅樓夢》的大眾化普及需要提升和健康發展, 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前者對紅學基本知識和研究狀況有較多的關注和瞭解,後者有深厚的民間社會生活底蘊。中國的紅學既要向縱深開掘,又要向橫廣面發展,這需要兩支隊伍團結和諧共同發展。專業學術隊伍要更多地關注大眾紅學的需求,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並從中吸取營養,同時也要自珍、自愛,避免對於大眾的誤導,以娛樂性、庸俗化取代紅學的普及。紅學愛好者也要增加對於紅學知識的瞭解,尊重歷經百年幾代紅學研究者的來之不易的學術研究成果,名著《紅樓夢》及前人的成果應當倍加珍愛,那種散步「紅學根本就是廢物」之類的奇談怪論,實在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苛評。 紅學大討論不是壞事,但是討論本身要排除各種非學術因素,將學術討論引向健康發展軌道,讓學術回歸學術,讓紅學研究和紅學普及得到健康的發展。我們的電視台和新聞傳媒、網絡媒體,責任重大,需要共同為健康的學術評論營造良好的環境。

來源:學術交流網/學術問題研究/2005年11月21日首發。

回《劉心武現象面面觀》目錄  上一頁  下一頁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