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是「勢利眼」嗎?
說探春是「勢利眼」,真的委屈了我們的三姑娘!
持此論者,以台灣作家柏楊為典型,無非有以下兩個依據:第一,探春對生母趙姨娘一族態度冷漠,不承認「親舅舅」,不給她多支二十兩銀子的喪葬費;第二,探春極力向王夫人和寶玉的「正出」一系靠攏,給寶玉做鞋,為王夫人分辯「大伯子小嬸子」等語。
以上這些誠然是書中明寫的事實,但細細分析,大多都可商榷。首先,趙姨娘是怎麼樣一個人,相信讀者們都清楚。曹雪芹幾乎用漫畫筆法塑造了一個反面典型:心地惡毒、見識鄙陋,舉止荒唐,人見人厭。加之書中交代,探春從小是跟在賈母王夫人身邊長大的,與生母並無養育感情,要她尊敬愛戴這樣一個女人,不是太強人所難了嗎?
應該說,探春還是努力按照當時的標準來敬重生母的。且看「喪葬費」事件始末:探春與李紈寶釵正在料理家務,趙姨娘進來哭鬧:「這屋裡的人都踩下我的頭去還罷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該替我出氣才是。」「探春忙道:『姨娘這話說誰?我竟不解。誰踩姨娘的頭?說出來我與姨娘出氣』。」當趙姨娘指控就是她,「探春聽說,忙站起來,說道:『我並不敢』。」弄清事情緣由,並解釋明白後,「趙姨娘沒了別話答對」,但仍然不依不饒,要求探春利用手中權力照顧生母家族,「越發拉扯拉扯我們」。
對這種無理要求,探春如果一口答應下來,是不是就大快幾位「勢利眼論者」之心了?但如果這樣,探春豈不是成了趙姨娘第二、女性賈環?試問廣大讀者能夠接受、喜愛以權謀私的「玫瑰花」嗎?
被女兒拒絕後,趙姨娘氣急敗壞地大鬧,從而引出了探春「不認舅舅」的罪行:「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那裡又跑出一個舅舅來?我倒素日按理尊敬,越發敬出這些親戚來了。既這麼說,環兒出去為什麼趙國基又站起來,又跟他上學?為什麼不拿出舅舅的款來?」最後一句,實在是有力的反問,幾位「勢利眼論者」誰能回答?家庭教育不認是舅舅,趙姨娘的心肝寶貝賈環不認是舅舅,趙國基自己也不認為是舅舅,偏偏要小女子探春「破除封建禮教」,正大光明地稱他為舅舅?如果趙國基真的品德高尚、有長輩風範也就罷了,但看了他姐姐趙姨娘的表現,誰會存這種幻想?
末了探春痛苦地總結:「何苦來!誰不知我是姨娘養的,必要過兩三個月尋出由頭來,徹底來翻騰一陣,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誰給誰沒臉!」在她看來,庶出固然不幸,更為不幸的還是生母趙姨娘這種「陰微鄙賤」的見識舉止。在另一次制止趙姨娘無禮取鬧時,她曾說:「你瞧周姨娘,怎不見人欺他,他也不尋人去。」她已經不抱什麼「正出」的奢望,只希望生母是周姨娘那種「安分」一點的人,不要再給她丟臉了!
趙姨娘慫恿彩雲給賈環偷東西,事發後平兒等人是看在探春的面子上沒有揭露她,其實趙姨娘已經沾了這個女兒很多光了。在我看來,對待這樣的母親,自己立身端正、誠實做人以使他人「投鼠忌器」,才是真正愛護母親的方法,而不是與之同流合污!趙姨娘和探春母女,誰給了誰多少,誰又欠了誰多少?
儒家大師們曾出過一道考題:如果舜的父親犯了罪,身為國君的舜該如何處置?標準答案是:舜應該棄了王位,背負父親逃走。在「孝」「順」大於一切天理國法的時代中,理學腐儒們不滿探春,還可以理解。現代人再用這種有色眼光看待不幸的探春,就未免過分了。
再說探春「討好正出一系」的罪名。的確,在寶玉與賈環這兩個親兄弟中,探春明顯地親近異母兄寶玉,而冷淡同母弟賈環。然而,這是因為「勢利眼」的緣故嗎?寶玉與賈環二人,一個「神采飄逸,秀色奪人」,另一個「人物委瑣,舉止荒疏」,一個對所有女孩子尊重體貼,另一個對癡心一片待自己的彩雲、彩霞都絕情負義。探春喜愛寶玉,因為寶玉可愛,厭煩賈環,因為賈環可厭,這是多麼正常的選擇!如果因為血統遠近的關係,就認為探春應該親弟疏兄,這等見識,和趙姨娘恰恰不謀而合了。
寶玉出門去逛街,帶了些「柳枝兒編的小籃子,整竹子根摳的小盆子,膠泥垛的風爐兒」回來送給探春,探春因此做鞋答謝,純屬兄妹間的親情交流,可是就有人據此斷定探春是在巴結寶玉和王夫人。趙姨娘打上門來,先是抱怨「正經環兄弟,鞋搭拉襪搭拉的沒人看的見,且作這些東西!」又質問探春攢的錢為什麼給寶玉使,倒不給環兒使。奇怪的是,居然有人還十二分同情趙姨娘,嚷嚷:「探春對生母胞弟的態度未免過分。」趙姨娘在天有靈,必大喜過望。
至於為王夫人辯白「大伯子小嬸子」一事,就更不值一駁了。王夫人此人虛偽昏庸,面慈心狠,沒人對她有半分好感。但她固然壞事做了一籮筐,「鴛鴦女誓絕鴛鴦偶」一事卻確實與她無關。我們不能因為討厭某人,就隨便把「莫須有」的罪名加在此人身上,否則我們和這個王夫人豈不是成了一路貨色?探春並沒有象寶釵處理金釧兒一事那樣,顛倒黑白、混淆視聽以討好當權者,她說的是事實。在她看來,她只不過是盡了「女孩兒」應盡的責任而已。
其實,探春盡心愛護的又豈只是王夫人母子這樣的「當權者」呢?在大觀園備受冷落的邢岫煙,探春於細節處亦不忘關照,送她一個碧玉珮,怕人笑話她,連寶釵都誇探春「聰明細緻」。二木頭迎春,人稱「有氣的死人」,既是庶出,又是「大老爺那邊的人」,父母兄嫂視有若無,可稱是主子裡「最沒時運」的人了。探春偏偏就看不慣她被欺負,挺身而出,「我和姐姐一樣,姐姐的事和我的也是一般,他說姐姐就是說我。」寧可得罪人又不討好。試問,這種打抱不平的俠義之舉,又豈是「勢利眼」能做得出來的?
最能體現探春個性風采的,還得屬「抄檢大觀園」時她那痛快淋漓的一巴掌。當鳳姐、王善保家的一夥人明火執仗直撲秋爽齋,言明要搜檢丫頭們的東西,「探春冷笑道:『我們的丫頭自然都是些賊,我就是頭一個窩主。』『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卻不能。』『你們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說我違背了太太,該怎麼處治,我去自領。』」當「自恃是邢夫人陪房,連王夫人尚另眼相看」,又在那一夜中大出風頭,幾乎壓過了鳳姐的王善保家的上前賣乖時,「只聽『拍』的一聲,王家的臉上早著了探春一掌。」如此公然違背王夫人的意旨,激烈對抗當權者,保護地位低下的丫頭們,在全書中,這是絕無僅有的!而做出這種大膽叛逆之舉的,不是寶玉、黛玉、湘雲,卻是被目為「勢利眼」、「保皇派」的探春,這不是莫大的諷刺嗎?
疾風知勁草,榮寧二府鼎盛之時,我們看到賈母、王熙鳳、寶玉、黛玉們吃喝玩樂,盡情享受,而當賈家日益衰敗,探春剛強自愛的身影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眼前。有主見,有勇氣,有才華,無怪探春在十二釵中是結局最好的一個。她的遠嫁離去,與其說是她本人的悲劇,不如說是賈府的悲劇。賈府痛失了最有本事重整家業的「掌門人」,而探春自己,脫出樊籠,擺脫生母的掣肘與「庶出」陰影,憑她的美貌、才華、堅強,在哪裡不能創出一片新天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