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名著可以亂來
林妹妹「染髮」了,阿Q與吳媽戀愛了,劉備、曹操等人進入現代管理體制忙著「水煮麻辣」……名著中的經典人物在現代化的熱風中紛紛「起義」,成為各個領域中的時尚領軍人物。然而,需要追問的是,在「賦予名著以現代意識」幌子的同時,又有多少創作者在用心解讀名著?
林黛玉不但長了一頭紫色的長髮,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也變成了日式漫畫少女的貓眼;而惜春則留起了時髦的「 碎發」,秦可卿更是袒胸露臂性感撩人。
2005年,一套「歷時兩年、投資百萬,力圖打造國產漫畫圖書精品」的漫畫版《紅樓夢》,在北京大觀園的首髮式上引來「噓」聲一片。
雖有紅樓夢學會會長等專家的「撐腰」,首髮式現場的記者們仍然就該套漫畫的創作風格和人物形象設計的「哈韓」 、「哈日」提出強烈質疑。
「看了『變臉』後的四大名著,無疑會讓人覺得是在『遊戲』名著。」2月初,《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被爭相轉載,風靡一時的大話、戲說,甚至歪說名著風潮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折騰名著勁風猶吹
自「西遊」被「大話」且大獲成功後,大話名著成了文化娛樂市場的一塊點金石。2000年,以豬八戒的情感生活為主要內容的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在全國13家省級電視台幾乎同時開播,此後雖被罵了幾年,但仍是最好賣、重播率最高的國產劇之一,至今該系列劇已拍到第三部。
2001年,《西遊記後傳》更是將大話本事發揮到極點:唐僧變成武林高手,八戒憐香惜玉風流瀟灑,孫悟空更是深得人間美女喜愛。雖有不少觀眾認為此劇太離譜,但當時在北京電視台播出時,也創下了5.5%的收視率。
《西遊記》本為神話故事,加上《大話西遊》的成功範本,觀眾並沒有對其衍生出的各路大話產品太較真。而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魯迅也成了創作者們的「大話」寶藏。
電視劇《阿Q的故事》糅合了9篇魯迅的小說,建立了好幾條愛情主線,讓觀眾們歎為觀止;2004年底,根據《阿Q正傳》改編的話劇《圈》更是讓觀眾們拍案驚奇,該話劇中阿Q不但暗戀小尼姑,而且還有三次欲和吳媽「困覺」。
有人把借名著大做文章的做法稱為「傍大款」,即使在一向「清高」的圖書市場,也難免「傍大款」成風。自成君憶的《水煮三國》後,本土經管的圖書市場一下子成了「滿漢全席」。
「水煮菜系」有《水煮後三國》、《水煮楚漢風流》、《水煮春秋戰國》等,此後還衍生出《麻辣三國》、《麻辣水滸》、《燒烤三國》等「麻辣」、「燒烤」風味。
去年成君憶推出《孫悟空是個好員工》,有人預料,不久又將會出現一大批由名著人物擔任「好員工」、「好總裁」 的圖書。
正被惡搞的經典形象
名著一再被「大話」之際,其中的經典人物形象正被「改頭換面」甚至「面目全非」。借名著人物來講故事、講生活、講管理,也成為大話名著最慣用的模式。
早在2001年9月全國12屆書市上,一套「漫話歪說版」四大名著就曾引起爭議。在《漫話歪說紅樓夢》中,薛寶釵對賈寶玉說:「人家老公都成外企的主管了,你瞧瞧你!」
如果說薛寶釵與賈寶玉的「歪說」還體現了現代氣息的話,那麼2004年9月出版的《Q版語文》則完全可以稱作是後現代。
「突然,老爸向後退了兩步,左手叉腰,右手向天空一指,唱道:『快使用雙截棍,吼吼哈嘿!』」《Q版語文》讓《背影》中的父親唱著周傑倫的《雙截棍》,在月台上做起了托馬斯全旋;而孔乙己更是變身為孔甲己,還偷起了盜版光盤。
此外,在一套時尚卡通版的四大名著中,不但出現了「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GG都非常的不簡單」等歌詞和廣告語,賈寶玉竟然還對丫環說「你別跟著我,我要去上網!」
「許多作品中只是用了名著人物的名字,其他的全都變了。」談到此類影視、圖書作品,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楊偉光有些啼笑皆非,而一些學生、白領卻對此津津樂道。
「網絡上這樣的帖子非常多,拿名著人物惡搞的帖子常常點擊率位居榜首。」在北京某IT公司工作的謝雨經常給朋友轉發這類帖子,她說:「《怪物史萊克》中連白馬王子這種經典形象都被惡搞了,這個時代還有什麼不能顛覆?」
「借雞生蛋」還是自成一家?
「豬八戒談戀愛了,那孫悟空有孩子嗎?」《福星高照豬八戒》播出後,有小孩問「孫悟空」六小齡童。對此,六小齡童頗為氣憤地表示,他不反對現在的影視作品走「戲說」和「後現代」路線,但希望有關部門能立法保護像《西遊記》這樣的經典名著。
《水煮三國》的編輯、圖書策劃人方希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她告訴記者,當初《水煮三國》是一部投稿來的作品,當時熱銷的管理書以引進版為主,這本獨樹一幟的本土管理書讓他們看到了內在的潛力。
「跟名著相關不應該是圖書分類的一個標準。借助名著進行重新創作的作品,有不同的情況。比如《水煮三國》,三國故事只是作者用於創作的原料,它的重心在於對管理的闡釋,可以把它當成一個虛構的作品,甚至當成一部小說來看待。它是不是借了名著的光,是不用討論的,原因很簡單,名著本身的號召力是很難形成這個市場。因此它不是名著的衍生產品,而是在一種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切入管理知識和管理實踐內容的管理學著作。」方希說。
方希的話代表了很多被指責為「傍大款」的創作者的想法。對此,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也表達了相似的意思。張頤武認為這也是種再創造,名著是表達作者心中想法的一個引子,是靈感的由頭、是創造的火花,作者從這裡面迸發出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大話」版本有多少附加值
楊偉光在談到「大話」名著話題時,忍不住回憶起老版本的《諸葛亮》、《武松》等電視連續劇。「這些人物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在把人物拿出來重新拍攝的過程中,基本背景和事實都符合原著,只是在一些細節的戲劇化處理上進行創作,所以都比較成功。」
然而,在這個歷史都一再被戲說的時代,名著從細節到基本事實、人物形象,都已成為影視劇、圖書市場顛覆的對象,而與這個時代合拍的內容、元素與符號,則成為名著中真正的主角。
對此,方希提到一個「附加值」的概念。「所有的出版人,心中都有一桿秤,那就是作品的獨創性有多少。比如,這個作品在利用名著的同時,它的加工成分有多少附加值?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東西,讀者選擇的傾向性自然表明了他們的態度。《水煮三國》寫得很有趣,讓人有閱讀快感,這是它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它並不是為了搞笑而搞笑。」
《水煮三國》的作者成君憶也認為,「大話」也好,「戲說」也罷,表現方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作者用這種方式表達出的真實意圖,想起到什麼樣的社會效益,這才是實質問題。
《大話西遊》一度讓無數人熱淚盈眶,回味良久,這就是它的「附加值」。正如張頤武所說,「它借用了《西遊記》,講的是現代人對感情生活另外的看法,非常有趣的看法,這個看法最後變成了年輕人的共同語言。」
遊戲名著何時休
可是,在以「大話」為鋤頭掘金於名著的風潮中,又有多少經營者、創作者考慮到了產品的附加值?一位出版商告訴記者,很多人基本上是有利益就上,只要有賣點,很少考慮什麼社會影響、實質內容。「要不出版界跟風現象會那麼嚴重?一個『奶酪』紅了會出現幾十個品種的『奶酪』?」
這位出版商毫不避諱地說,「水煮系列的書稿我也找人約過,不過工作沒做紮實,作者寫好後被別人『捷足先登』了。誰都知道跟多了這個市場就壞了,但能打著擦邊球挖一桶金,就先挖了再說。」
一些專家也認為,大部分大話作品實際上很想增加自己的所謂「附加值」,而且千方百計尋找賣點,但因為創作人員的水平不足,反而弄巧成拙,結果是「遊戲」甚至「糟蹋」了名著。
2004年10月,話劇《圈》在北京上演,很多觀眾看到吳媽脫下衣服要和阿Q上床,駭異之餘紛紛提前退場。對此,導演崔智慧的解釋是「注入了情與愛、性和欲,使他們的人性得以回歸。」
而魯迅博物館副館長孫郁直言,《圈》如果不表現魯迅原著中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國人劣根性,不表現阿 Q的精神勝利法,反而表現小說中根本就沒有的「性愛故事」,就和原著精神太不一致了。孫郁提醒改編者要「小心翼翼」。
「無論哪個領域,都有一條自己的脊樑骨。不能在脊樑骨上跳,踩到不能碰的東西。」方希說,「尺度在自己這裡。 」而那位出版商卻認為,「利益的驅使,讓很多人踩在刀刃上也要跳舞,那又談何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