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華人奧斯卡獎作曲家蘇聰捉刀《紅樓夢》
中國原創舞劇《紅樓夢》在京城未演先熱,票房一路看好。在現今娛樂如此繁多,是什麼吸引大家去欣賞舞劇?答案可能會令人吃驚。舞劇《紅樓夢》超越中國傳統創作模式,走的是好萊塢大片製作概念,
它大膽選取了大虛幻境、海棠詩社、黛玉葬花、劉姥姥進大觀園、騙婚等等最具有代表性的場景展現到舞台上,重點從肢體語言中突出個別主要角色的個性,觀眾既一目瞭然又不失原著的韻味。在電影中,我們會把個中手法叫做意識流,不過在舞台上,編導在力求觀眾欣賞到美感的同時,又讓我們意識了一把。另外像音樂上就請出首位獲得奧斯卡獎的華人作曲家蘇聰操刀,做慣了電影音樂的蘇聰對這部古典名著進行了一種音樂詮釋,這就是「夢與情的交響曲」。
《紅樓夢》的音樂有三條線索,第一條線索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關係,這是舞蹈音樂的主題,專門寫情的,旋律很簡單,希望每個觀眾離開劇場時,都能夠哼唱這段旋律。旋律很通俗,但交響卻走得很遠。第二條線索是賈寶玉和薛寶釵,例如在大觀園裡調情、嬉鬧等劇情並不重要的時候。這個線索,使用了大量具有濃郁中國民族化的音樂元素,寫得很具民族風情,不管哪一個國家和民族的人聽到它都會和中國的古典音樂、民族音樂和有關風情故事發生聯想,這也是新世界音樂的追求。第三條線索就是王熙鳳等其他非主線因素,用一種十分乾脆利落的音樂表現王熙鳳的性格和其他線索。
整個舞劇音樂雖然共有六大段,但銜接十分緊密,在音樂的佈局手法上,追求一氣呵成,短短90分鐘,緊緊抓住觀眾的心,不留空隙,不落痕跡,不能呼吸。寶黛之戀始終處於強大的世俗壓力之下,是一對無助青年男女的柔美的愛情故事,因此,蘇聰用五彩繽紛的音樂和張揚的舞蹈,展現這段淒美而柔弱的愛情故事。尾聲處把古典戲劇用很現代的導演方法處理,加入很多混雜的人聲素材,有西方人的硬搖滾樂混聲,有中國的京劇,有青年男女在談戀愛的對話聲,有老式唱片轉動的雜音,各種聲音元素混在一起,給人造成一種錯覺。其實他就是要製造幻覺,讓人如墜入雲霧,這是天上的事情還人間的事情?這是300年前的戀情還是延續至今仍在發生的愛情故事?這是夢境還是現實?如此精彩的氛圍恐怕只有觀眾自己親身體會才會有答案了。
《紅樓夢》的舞台布景同樣運用了象徵主義的表現手法,深刻揭示了當時殘酷性。整台舞美製作,工藝精巧細膩,結構嚴謹,大氣歡暢,充分融入了傳統建築美學理念,注重鏤、透、秀的藝術特質,舞台空間顯得靈秀、透亮,富於夢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