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與「青埂」
本文試圖從「石頭」的角度來解讀紅樓。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寫的是石頭的經歷。在我看來,該書的「主角」就是石頭。所謂的神瑛/寶玉(賈寶玉和甄寶玉),亦不過是人化的石頭罷了。
書中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紅塵」,一個是「青埂」(情根)。石頭因「思凡」而變成了美玉。從此,離開青埂,墮入紅塵;在歷劫後,遂跳出紅塵,返回青埂。以我的理解,所謂青埂之石、紅塵之玉,乃一物之兩態,可分別對應於賈寶玉(假玉)和甄寶玉(真玉)。前者墮於情根,後者迷於紅塵。
對石頭而言,由「青埂」墮入「紅塵」,是由「石」而「玉」的過程,對應著石頭的「思凡」;而由「紅塵」回歸「青埂」,則是由「玉」而「石」的過程,對應著石頭的「悟空」。與下凡前不同的是,石頭又多了一把眼淚,這就是絳珠「還淚」的結果。這是一個境界昇華的過程,即是所謂的「化蛹為蝶」。
「木」指的是絳珠草。「絳珠」即為「血淚」。以我的理解,所謂的「木石」之盟,就是石頭和它的一把眼淚。「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字字看來都是血」。那上面的字跡,其實就是石頭的斑斑淚痕啊!
從表面上看,「木石」和「金玉」是指寶玉的愛情和婚姻。但是,若以寓言來理解,則可能會更有些趣味。在我看來,情感糾紛並不是《紅樓夢》的主題。
以我的理解,「紅塵」與「青埂」代表了人的兩種狀態,可分別由釵、黛來體現。若為青埂之石,自當以草木為偶;若為紅塵之玉,則須以金鎖來配。
為什麼是「鎖」呢?所謂名韁利鎖,富貴羈人,金鎖紅塵夢是也。
寶釵屬「金」,又是牡丹,均為人間富貴的象徵。寶釵勸寶玉「仕途經濟」,是為了求取功名;而求取功名,則是為了享得富貴。寶釵的「停機德」,亦是勸夫讀書求仕之意。對於一個想讀書做官的人,如果娶了寶釵這樣的妻子,自然是最理想不過的了。
「任是無情也動人」。寶釵的「無情」,也許表明了紅塵的無情;而寶釵的「動人」,則亦表明了紅塵的誘人(這正是神瑛/石頭下凡的原因)。
在我看來,「金玉」是石頭塵緣的象徵。正因塵緣未了,方有化玉歷世之說。
在盡享溫柔富貴,又遍嘗世態炎涼之後,終於黃梁夢醒,從而「悟空」。這時,「金鎖」也就不起作用了。於是,「金玉良緣」亦隨之破滅。石頭的塵緣已了,遂現出原形,回歸青埂。寶玉撒手絕塵,亦是此意。
黛玉為「情情」。情深之處,凝成一把血淚(絳珠)。
黛玉屬「木」,又是芙蓉,大約是取「出污泥而不染」、「天然去雕飾」之意。在佛家眼中,「紅塵」即為「淖泥」。「芙蓉女兒」,則是清清爽爽,保持著女兒本色。黛玉乃性情中人,對「仕途經濟」比較淡漠。這也正是二玉的相通之處。
「木石」墮落情根,在紅塵中自是虛化。
「葬花」之淚,為的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其中飽含著不盡的「古今之情」。當那頑石也有了淚,「木石前盟」方證。
「木石」之間,可謂「好事多魔」。這裡的「魔」,當為心魔。其中曲折,皆因石頭有一段時間墮入紅塵所致。
成就「金玉良緣」,是由「青埂」而墮入「紅塵」;證得「木石前盟」,則是由「紅塵」而回歸「青埂」。石頭的紅塵夢醒,方知青埂乃是故鄉。
如果石頭一直是石頭,那麼「木石」就不會虛化;如果美玉永遠是美玉,那麼「金玉」也就不會破滅。可是,事實卻是這塊石頭生了凡心,思慕紅塵富貴,遂有化玉之說;而美玉在歷劫之後,看破紅塵,遂現出頑石原形。
在我看來,黛玉的眼淚(絳珠),就像是冥冥中的一種召喚。當石頭沉迷於紅塵中時,幾乎聽不到這種聲音;而當紅塵中的一切轉瞬成空,在「眼前無路」的迷茫中,這種聲音就漸漸地清晰起來。因此,對「木石前盟」的不忘,乃是頑石跳出紅塵的根源所在。
由「青埂」而入「紅塵」,是出於人性的必然;而從「紅塵」回歸「青埂」,則不是人人都能有的。若非情根深種,再加上天分高明,是很難走到最後一步的。
對石頭而言,紅塵只是「他鄉」的一場美夢罷了。如果沒有這一場夢幻般的經歷,就不會有這樣深刻的體悟,也就不會從「自發」而「自覺」。由不甘寂寞(下凡前),到自甘墮落情根(回歸後),中間必須有這樣一個過程。
人的思想歷程往往不是「直線」進行的。就像我們要到達一座山峰,往往要走一段曲折的路。可能在某一段時間,似乎離目標越來越遠。可是,這卻是要到達目標所必須的。
隨著人的長大,慢慢地融入了社會,學會了更多的生存智慧。由於考慮的事情多了,在變得複雜化的過程中,因著更多的誘惑、利益的驅使,從而漸漸地迷失了真性,泯滅了真情。就像那塊靈玉,在離開青埂後,也會逐漸蒙塵,從而失去了靈性。然而,當經歷了大起大落、寵辱興衰之後時,則有可能看淡浮華、返樸歸真。拂去了灰塵,則靈性再現,如此方可回歸情根。
無論是「紅塵」還是「青埂」,均存在於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