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風雨紅樓淚

文革風雨紅樓淚

文革風雨紅樓淚

紅樓評論

近來,劉心武先生憑借央視及各大媒體的推波助瀾,在全國範圍內刮起了一股來勢兇猛的「紅學熱潮」,一時間眾說紛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冷寂多年的「紅學」又開始熱鬧起來。然而,這股「紅學熱潮」若是和當年的那場《紅樓夢》評論批判運動比起來,卻不免有些相形見絀,成了小巫見大巫。

當年那場由毛澤東親自發動並領導的波瀾壯闊的《紅樓夢》評論批判運動,追本溯源,其導火索不過是一篇名為《關於<紅樓夢簡論>及其他》的文章,作者也僅僅是當時的兩個「小人物」——李希凡和藍翎。可就是這篇本身並無足觀的小文章,卻引起了一場如火如荼的運動,從一九五四年開始,一直燃燒到二十年後的文革末期,造成了紅學界長達二十多年的畸形、扭曲和空白。當時的紅學家們幾乎人人挨批,個個被鬥,於是,有人選擇沉默,絕口不提《紅樓》;有人銷聲匿跡,從此改旗易幟;更有人乾脆昧起良心,說起假話。一時間,舉國上下言紅,卻只見政治,不見人性;只見鬥爭,不見感情。開口階級,閉口革命;開口批判,閉口封建。至此,一部獨一無二的偉大著作《紅樓夢》,已經變成了一本階級鬥爭的現行教材。令人啞然失笑,卻又哭笑不得。

昨天下午,當我從舊書市場上,翻到了一本七三年版的《紅樓夢評論集》時,我並沒有意識到這本書背後的沉重。直到買回去以後,在昏暗的燈光下,翻動著那些被歲月侵蝕而逐漸發黃發脆的書頁,凝視著裡面時光的腳印密密麻麻。時隔多年,那股血雨腥風的味道,似乎依舊纏繞其間,並依稀可聞。不過,在那些刺刀般的文字背後,有著多少心酸的眼淚和故事,卻再也無法說清,一切都成了過往的煙塵,被歷史的手指,輕輕抹去。所幸還有這些殘存的文字,可以讓後人略窺到當年的鬥爭是何等的激烈乃至慘烈。

平心靜氣地說,我能夠理解他們,作為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生存於其間的人,往往會做出些身不由己的事情,譬如江湖中人。但我不能夠理解的是,當年那些以批鬥為能事,以迫害他人為己任的人物,在事過境遷之後,在四人幫倒台之後,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為什麼全都成了清白的「沒事人」和「受害者」,更有甚者搖身一變成了某某學會的會長或者某某刊物的主編,卻不見其站起來懺悔一下自己當年所犯下的錯誤,甚至是罪行呢?我們這個民族是不是過於健忘了?幾代人的悲劇,其間夾雜著多少蒙塵的血跡、被踐踏的尊嚴和心有不甘的屍首,難道就這麼輕易地交還給歷史了嗎?誠然,政治是無情的,但文革對人性的扭曲卻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而我們缺乏的恰恰是對文革的反思!如果不能正視歷史,那麼今後必將重蹈覆轍。畢竟前事不忘,才能後事之師!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