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解夢》之花名簽酒令之二——瑤池仙品
探春掣得的是一枝杏花花簽,用紅字寫著「瑤池仙品」四字,並有詩云:日邊紅杏倚雲栽。花簽上除了鐫刻著上述字外,還注著「得此簽著,必得貴婿……」,眾人笑著哄道:「……我家已有了一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似乎探春將來必是王妃無疑。
霍氏認為此花簽中有許多問題。「瑤池」是神話中的仙境,相傳西王母住在那裡,並有許多仙女與她相伴,因此「瑤池仙品」應指仙境中的仙女。後來人們常常用皇宮後廷比作瑤池,因此將抽得這枝花簽的探春比作瑤池中的仙女。一種解釋是極言探春仙骨亭亭、娟娟美貌的風姿和日後備極榮寵的地位。另一種解釋是暗示探春日後嫁給皇帝,進入皇宮後廷。「日邊紅杏倚雲栽」一句出自唐代高蟾《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一詩: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雲倚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封建文人常以天、日稱皇帝,以雨露喻君恩。高蟾詩中本以碧桃和紅杏喻指那些春風得意的官僚集聚在皇帝周圍,狗苟蠅營,企圖分沾余唾。小說中作者用碧桃和紅杏喻指女子。「日邊紅杏倚雲栽」這句詩如果指掣簽人將來婚姻狀況的讖語,那麼這個「紅杏」將來要嫁到「日邊」,也就是皇帝之側。但古代嫁給親王郡王叫王妃,嫁給皇帝是不稱作王妃的。而且在封建時代只能以天、日喻皇帝,親王、郡王是不能也絕不敢接受被被譬為天、日的比喻。如果是這樣,花簽上的日、天、瑤池等是人物地點是皇家宮廷和皇帝本人。可是眾人卻說探春將來要做王妃,也就是說探春要嫁的人是親王、郡王,而不是皇帝,這與花簽中所暗示的結局相矛盾。書中眾人笑道:「我家已有了一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可是小說中從未交待過賈府出過王妃,而只出過一位貴妃元春。所以小說中這句話應該把王妃還為貴妃才合理。(不過曹家卻只出過曹雪芹的姑姑一位王妃,而不是什麼貴妃。)霍氏認為,如果從探春得到的花簽來看,應該得出探春是當了貴妃這一結論。
霍氏在很多文章中都論述過,作者在小說中所寫的裙衩只是他所眷戀的女子——香玉的不同身份經歷的分身寫照。然後作者在她們之間又給讀者留下種種線索,使之相互勾掛、映帶,比如用杏花的交待人物的命運以及在人物之間建議聯繫。
小說第二十一回,寫寶玉早晨到黛玉臥房中去看黛玉和湘雲,看到黛玉「嚴嚴密密裹著一幅杏子紅綾被……」,脂硯齋在此鄭重批出五字:「寫黛玉身份」。這就讓讀者很自然將「杏子紅綾被」中的「杏子」與「日邊紅杏」一句相勾掛,這一聯繫使我們知道了黛玉的身份是紅杏,也就是「瑤池仙品」。
小說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一節,走到稻香村時,寫到:「……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在寫到給稻香村命名時,眾人先說要以「杏花村」命名,但賈政卻說「杏花村」犯了正名,結果,就按照寶玉的意見掛了一個「杏簾在望」的酒晃子,暗合「杏花村」之意,而虛起了一個「稻香村」的名字。李紈是住在稻香村的,如果李紈不是杏花,那「杏花村」的名字又如何犯了正名呢?
第五十八回,寶玉病癒後去看黛玉的路上,看到一大株杏樹花已全落,葉稠陰翠,上面已結了許多豆子大小的小杏,不由的感慨:「能病了幾天,竟把杏花辜負了!不覺倒『綠葉成蔭子滿枝』了」。又想起邢岫煙已擇夫婿一事,又感歎失去了一個好女兒,不由得傷心起來,並對杏流淚歎息。作者就是這樣將紅杏與書中的女主人公相勾掛,就連在湘雲的酒令中也加入了「日邊紅杏倚雲栽」一句。霍氏認為,作者就是這樣在這些女兒的身上做出標誌,告訴讀者她們都是小說中香玉的不同分身,曾做過皇帝的后妃。除此之外,作者還特寫了賈雨村求娶甄家的丫鬟嬌杏的故事,將嬌杏的探春的杏花花簽相映照。
小說第二回,賈雨村升了知府之後便譴人到甄家送禮並要嬌杏作二房一節,與「賈元春才選鳳藻宮」一回有多處雷同:
1.一個是公差來喚,一個是太監降旨,均為不速之客;
2.同是主子召見,匆匆趕去;
3.都不知是何緣故,凶吉未詳,使得兩家人皆惶惶不安;
4.結果都是虛驚一場,賈家的女兒元春被晉封為貴妃,甄家的丫鬟嬌杏被娶作二房;
5.更為巧合的是,甄、賈兩家都得到賞金黃金百兩(每五十三回「(皇家)縱賞銀子,不過一百兩金子」。第二回「(雨村)乃封百金贈封肅」)。
通過以上對比,霍氏認為作者在敘述甄、賈兩家故事時所使用的文字如出一轍。並且借助脂硯齋的幫助,霍氏論證過甄賈暗諧真假,這兩家之間互為映照。在封肅說及「小婿姓甄」時,作者借公差之口道出「我們也不知『真』『假』」的話來加重這種暗示。霍氏也曾論證過賈雨村乃雍正的分身之一,更何況《清椑類鈔》一書中明確記載著冊封皇后時「由內務府備賜後父後母黃金百兩」的典制。因此,從嬌杏嫁給賈雨村一事實際上隱射了「嬌杏」的真身是嫁到皇宮這一事實。
霍氏認為,作者就是通過杏花將小說中的人物探春、黛玉、李紈、邢岫煙、嬌杏、元春等人連為一體,並通過杏花的聯結使讀者從上述人物身上較清晰地看到香玉身世經歷的大致輪廓。作者傾心相戀的香玉在小說中雖被寫為賈(假)家的小姐,其真身卻是甄(真)家的一個丫鬟。這個丫鬟後來嫁到皇帝身邊,最美好的年華是在「那見不得人的去處」(元春語)度過的。後來她像李紈一樣給皇帝生了一個孩子,「花已全落,葉稠陰翠」,「綠葉成蔭子滿枝」,所以作者才會感歎「把杏花辜負了」以至「流淚歎息」不已了。因此,探春所掣的花簽正交待了香玉曾嫁到皇宮後廷,被納為妃的這段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