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解夢》之花名簽酒令之三——香夢沉酣
湘雲抽到的是一枝海棠簽,上面題著「香夢沉酣」四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這句詩出自宋代蘇軾的《海棠》詩,全詩為: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裝。
宋代和尚惠洪在《冷齋夜話》中給此詩作了註解,說此詩是形容太真妃(即楊貴妃)喝醉酒的嬌懶的可愛模樣。作者將這段香艷故事注在湘雲的花簽上,並由黛玉提示將「夜深」改為「石涼」二字,就使讀者將這春睡海棠將湘雲在日間醉臥芍葯裀的事件聯繫起來。春睡海棠的故事並不是在湘雲身上第一次使用。在小說開始第五回賈寶玉夢入「太虛幻境」前,曾到秦可卿的臥房中,她的臥房中就掛著一幅海棠春睡圖,並在第十一回寶玉隨鳳姐雲探視秦氏時再次提到這幅圖。霍氏曾在秦可卿的判詞中指出《海棠春睡圖》一方面指出秦氏的貴妃身份,另一方面與怡紅院裡那棵西府女兒棠遙相呼應,而這棵女兒棠由於晴雯的被逐而死去半邊。
在「惑奸讒抄檢大觀園」一回中,書中將晴雯形容作「釵嚲(有的書寫成「嚲」,與「朵」同音)鬢松,衫垂帶褪,大有春睡捧心西子之遺風」。「捧心」正是指西施的蹙眉捧心之美,而「春睡」正是指楊貴妃醉酒時所比喻的海棠。作者就是這樣將「海棠春睡」的筆墨轉嫁到晴雯身上,同時,作者在第五十一回還將晴雯、麝月比作才開的白海棠。不論是晴雯,還是秦氏,又都均與黛玉想像,霍氏認為正是通過這種關聯,交待出曾為西府的女兒棠的香玉成為東府婦人這一痛苦的事實。這裡西府暗指曹家,東府則隱指清宮。作者並借楊玉環的身份地位透露出香玉是嫁到君王之側的后妃。
明白了海棠的隱意及作用,再來看湘雲這支鐫著「只恐夜深花睡去」和「香夢沉酣」的花簽。小說第五回將秦氏的臥房描寫的華麗濃艷,霍氏認為這是作者極力鋪排秦氏生活的奢侈華麗,而用唐明皇與楊貴妃耽迷於紙醉金迷的生活中的海棠春睡故事點綴與此,正是為了暗示讀者其中還另有隱指。在小說中「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一回中,寶玉怕黛玉睡著,所以告訴黛玉「酸疼事小,睡出來的病大」。同時,寶玉從黛玉身上聞到一股幽香,令人「醉魂酥骨」。此處脂硯齋批道:「正是按諺雲,人在氣中忘氣,魚在水中忘水。余今續之曰,美人忘容,花則忘香。此則黛玉不知自骨肉中之香同。」
黛玉是絕世佳人,從脂批中可以得到啟發,書中沒有將黛玉形容成「美則忘容」,而形容成「花則忘香」,而這幽香與寶玉在秦氏臥房中聞到的令人「眼餳骨軟」的「甜香」都是將人譬花的隱喻文字。
從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寫秦氏這枝花時,書中注出「海棠春睡」,用湘雲花簽上的話說就是「花睡去」;而在寫黛玉這枝花時,作者卻借寶玉之口說出「睡出來的病大」,並千方百計要將黛玉的困意混過去。暗寓之意就是不願黛玉這枝「花」睡去,即「只恐」花睡去。小說中又將秦氏臥房陳設大肆鋪排,同時又用「海棠春睡」的故事暗襯秦氏可能像楊貴妃一樣沉湎於這種豪華奢靡的生活。而作者又在黛玉處寫「只恐花睡去」,並用「幽香」在秦氏與黛玉之間建立關聯,並使讀者明白,此處的「花睡去」並不是指真正的睡覺,而是一種隱喻。這種隱喻是指沉溺在紙醉金迷的生活之中。
至此,花簽的謎底就被破譯了。湘雲得到的這枝刻著「香夢沉酣」和「只恐夜深花睡去」的海棠花簽事實上表現了作者唯恐香玉進宮後會被皇宮裡豪華富麗的生活消磨了意志,忘記了他們舊日的盟誓,忘記了他們共同的仇敵。對於這一點,作者還在寶玉鳳姐二人遭魘魔法所壓之後,癩頭和尚到賈府手持通靈寶玉所念頌的一首詩作為旁證:
粉漬脂痕污寶光,綺櫳晝夜困鴛鴦;
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
至於香玉如何從夢中猛醒,如何清償夙孽,討還舊帳,霍氏曾在《青埂峰一別「十三載」所言何意》一文中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