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性

人生性

人生性

紅樓人物

人生性是我獨出心裁的一個詞兒。我們喜歡看一部文學作品,特別是長篇小說,原因說來不過有兩條,一是文學性,一是人生性。文學性包括得很多,包括作者才華、作品風格,以及人物描寫、情節安排、故事結構、遣詞造句、語言運用等等。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具有人生性,也都具有文學性。文學性也離不開人生。但是有一類作品,看完了之後,能讓你感覺到它描述的是活生生的人生,是血淋淋的人生,是充滿著血淚又充滿了各種美好事物的人生,以至於你會忘記了它是一部小說,忘記了它是一個作家寫出來的,而就像面對真實的生活一樣。

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例子,清朝就有由於讀《紅樓夢》得精神病的,這是事實,歷史都有記載的,讀完《紅樓夢》,他就整天惦記林黛玉,整天惦記晴雯、芳官等等,得了精神疾患,於是家裡人就把《紅樓夢》燒了,患病者就在那兒搶天呼地的:為什麼燒了我的林黛玉?為什麼燒了我的晴雯?不吃不喝,最後就死了。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的1977年,中國還發生過一件事,還不是《紅樓夢》這部書,而是越劇《紅樓夢》,有一對青年男女,他們的愛情不是特別順暢,但也沒有碰到太大的問題,看完了越劇《紅樓夢》以後太難過了,覺得天下有幾個有情人能成眷屬?有幾個男女愛情能給人帶來幸福?愛來愛去最後能得到什麼?以致最後雙雙殉情。當然這是很極端的例子,我們也非常不希望出這種事。但這就說明,《紅樓夢》能夠給人一種人生的悲涼感、荒謬感和罪惡感,曹雪芹就寫到了這種程度!

魯迅先生說《紅樓夢》「悲涼之霧,遍被華林」,在美麗的一磚一瓦一石一柱之上,在美麗的風景之中,處處透露著悲涼。

《紅樓夢》一開始就告訴讀者,這一切都已經不存在了,都已經過去了,只剩下了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只剩下了一塊石頭,是這塊石頭上記載著這些往事。它先宣佈那些人物的已經死亡、消失,再寫那些人物,而且從頭到尾,中間不斷地提醒讀者這種死亡和消失,生怕你會忘記這個人物已經死亡了。為什麼老在「玉」上做文章?為什麼老在「一僧一道」上做文章?就是要告訴讀者這個現實世界是虛無的,是轉瞬即逝的,一切的美貌都會消失,一切的青春都會淹沒,一切的富貴榮華都會無影無蹤。我想來想去還是用「悲涼感」這個詞兒來描述《紅樓夢》好,本來可以用「虛無感」這個詞兒,但《紅樓夢》又沒有真正做到 「虛無」,因為還有一塊石頭,石頭上還有記載,記載中還有故事,而且仍然讓人看了之後感覺到是那麼悲哀。

記得五十年代我二十多歲的時候,一個食堂的做飯師傅,他就告訴我說他不愛看《紅樓夢》,他說不愛看,實際是對《紅樓夢》的表揚。因為他說他看《紅樓夢》看到榮國府被抄家那一段,實在看不下去,太痛苦了,太難過了,以至於飯都吃不下。

而且,中國的小說一般是教化性的,所以真正寫到罪惡,而且又不是真正的特別壞的人的罪惡,並不多。但是《紅樓夢》裡卻充滿著罪惡。譬如說賈寶玉,賈寶玉本人就充滿著罪惡。一開始就說他辜負了天恩祖德,他也是公子哥兒,同茗煙鬧書房的時候,那種強梁,那種不講道理,見到一個稍微漂亮一點的,不管是男性女性,表現出來的那種輕薄;還有回去的時候叫門,開門慢了一點兒,開門的是襲人,襲人是對他最好的人,他既接受襲人的關愛,接受襲人的引導,而且賈寶玉同襲人還有試雲雨情的關係,卻仍然照著襲人就是一個 「窩心腳」。再比如說王夫人,她的罪惡就更大了,但王夫人似乎是無懈可擊的,怎麼看也不像一個壞人,她是為了維護封建道德,為了維護男女之大防。但王夫人手底下又有多少條人命啊?金釧是被她迫害死的,司棋是被她迫害死的,晴雯是被她迫害死的……所有這些無一不充斥著罪惡感。至於《紅樓夢》裡的那些男人,那些下三濫的行徑,就更充滿著罪惡。像賈雨村,剛開始還想搞點 「廉政」,但如果要搞廉政的話他這官就沒法做了,經過手底下人對他的 「教育」,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紅樓夢》能將罪惡感寫到這種程度,正如柳湘蓮所言:賈府裡除了兩個石獅子以外都是不乾淨的,都是骯髒的。

還有就是《紅樓夢》所表現的荒謬感,什麼事都是事與願違,特別是幾件大事。一個就是為秦可卿辦喪事,藉著喪事交了錢,捐了官給秦可卿的丈夫賈蓉;又是北靜王路祭;又是賈寶玉受到北靜王的賞識;轟轟烈烈,將一場喪事變成了一場沒落官僚的示威,真是荒謬絕倫,何況秦可卿的死還有諸多可疑之處。賈寶玉挨打也荒謬,賈政打得荒謬,非要把他打死不可。賈母一出來就更熱鬧,她一句話就讓賈政直挺挺地跪在地上,比他高一級的人出來了,賈政威風就沒了。到了搜檢大觀園,就更加荒謬,為了追查一個淫穢的工藝品搞抄家,鬧得整個大觀園殺氣騰騰,雞飛狗跳,整個都震撼了,但繡春囊到底是誰的?責任到底是誰的?沒有人出來負責。而且王夫人做這件事的時候充滿了一種道德責任感,好像維繫家國的道德面貌就靠此一舉。這就是《紅樓夢》所表達的荒謬感。

要是僅僅只有這一面還好說,我們可以認為紅樓夢是一部頹廢的作品,是一部悲哀的小說,但是不,問題是在充滿著悲涼感、屈辱感、荒謬感、罪惡感的同時,又有愛戀感和親和感。我想了半天,用什麼詞兒好呢?可以叫依戀,可以叫眷戀。我想《紅樓夢》還是講「愛戀」,因為不管講多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中心還是講「情」,「情」在《紅樓夢》裡是難分難捨的,比生死還要強烈。賈寶玉畢竟是小說裡的中心人物,他不但對林黛玉是充滿了情的,而且對其他姐妹也是充滿了情的。這種情是真誠的。我無法用道德的觀念去分析,說賈寶玉愛情應該專一。他對林黛玉是真情,以至於紫鵑的一句玩笑話引發得他差點兒得了神經病,他對薛寶釵也有情,對史湘雲也有情,對晴雯也有情,對襲人也有情,對芳官也有情,對金釧銀釧也有情,他見一個, 「情」一個,都是為了「性」嗎?我想不能這麼理解。他對爸爸媽媽奶奶也有情,你能說這種情是假的?空虛的?荒謬的?不錯,最後這些 「情」都完了,都沒有開出花結出果來,是沒有結果的,但又是難分難捨、難以釋懷、刻骨銘心的,「到底意難平」。即便最後賈寶玉變成石頭了,整個賈府變成石頭了,整個世界、整個宇宙灰飛煙滅了,《紅樓夢》裡的這種愛戀之情依然瀰漫在天地間,瀰漫在宇宙中。

《紅樓夢》會讓你覺得是這麼親和,雖然它抽像地說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虛幻的,一切都是泡影,一切都要毀滅,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但是一進入具體的場面,一切又都是那麼可愛:一塊兒吃螃蟹,吃螃蟹不是空虛的,有沒有螃蟹吃感覺是不一樣的;一塊兒做詩;一塊兒說說笑笑。譬如說「蘆雪亭聯詩」,簡直就是一次青年聯歡節,也是一次詩歌節,即便是現在,倘若能夠參加這麼一次活動也是非常好的,既有美女,又有靚仔,又有美酒,又有烤鹿肉,外面天空飄著大雪,你一句詩,我一句詩,爭相聯詩,才思敏捷,詩作得非常好。所以說《紅樓夢》是充滿了生活的魅力。你會覺得空虛,但又覺得這種空虛很值得,因為它不是一開始就空,從空到空,而是無中生有,有再歸於無,不是從無到無。從無到無有什麼可說的?從無到有,從有到無,有就是無,有最後會變成無。「有」本身是非常可愛的,是值得我們為之付出一切的,是值得為之承擔對「無」的種種焦慮和悲哀的。即使感到種種焦慮和悲哀,也能覺得到此世界上走這一趟是值得的。

《紅樓夢》就是這樣,一方面給人的感覺很荒謬,很空虛,而另一方面,又是很真實的,很值得的。譬如賈寶玉,一個年輕人,體驗了那麼多愛愛愁愁,「享受」了那麼多女孩子對他的情誼,就是活十幾歲、二十幾歲也是值得的,不一定非得活一百零八歲。還有賈母,刻畫得很真實,栩栩如生,很容易為讀者接受。這是《紅樓夢》的人生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