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榮府的清客及女清客劉老老

第15節 榮府的清客及女清客劉老老

第15節 榮府的清客及女清客劉老老

紅樓夢中國舊家庭

第15節 榮府的清客及女清客劉老老

   

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想這位朋友必是清客;花少許錢,買了一壺酒,幾件菜,請他吃吃談談,確實是「不亦樂乎」。倘若這位朋友是道學先生,開口天理,閉口人欲,主人聽膩了,而他又是不遠千里而來,主人固不能時時看表,表示自己有事,將要外出。要是這位朋友是來討債或來借錢,主人袋裡空空如也,則避之唯恐不及,哪有歡迎到「不亦樂乎」的程度。

「清客」這個名稱不知始自何時。我先翻《辭源》,以為書名既有「源」字,必能略述其起源,沒有。只云:「門客亦稱清客,因多擅藝能,又自托於清高,故為之主人者稱(之)為清客。」我又看《辭海》,也沒有說明源出於那一部舊書,只解釋說:「世稱門下客為清客,蓋以主人重其清高,羅致門下,故曰清客。然清客每不事事而寄食於人,故世俗用此稱,輒含鄙夷之意。」依我之意,清客是起源於戰國時的食客。孟嘗君有食客數千人(《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即其一例。案「客」之名稱本來是指來賓,而與「主人」為對稱之辭。《禮》云:「主人肅(引導之意)客而入。」(《禮記註疏》卷二《曲禮上》)《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宋公兼享晉楚之大夫,趙孟為客」。這兩客字都是今日「來賓」之意。戰國時代,客常寄食於封君,是為食客。食客平時多不事事,但主人若有困難,亦會代出奇策,以救主人之厄。降至漢世,客常依附於豪門權貴而為其爪牙,所以光武中興,建武二十八年「詔郡縣捕王侯賓客坐死者數千人」(《後漢書》卷一下《光武帝紀》),然而無補於事。桓靈之際,客的地位漸次降低,人士往往以客代奴,「客庸月一千」(見《全後漢文》卷四十六《崔實政論》)。由魏晉而至南北朝,士族階級均有投靠的客,客的身份便與奴合為一體,而稱之為奴客。就是「賓客」的意義也和「奴客」一樣,變成主人的奴才。隋唐以後,客隨士族勢力的衰落,漸次恢復其原有的地位,即客就是來賓,而與主人平等。但世上尚有清客這種人士,其地位略似於幕友,但又降幕友一等。幕友亦稱幕賓,據《辭源》解釋,「凡行政官所延文案書記等總稱幕友」。《辭海》則謂「幕友為政軍各官署辦理文書及一切助理人員之通稱」。賈政閒談「姽嫿將軍」林四娘之時,聽者忽稱「眾幕友」,忽稱「眾幕賓」,此外尚有「眾清客」(第七十八回);賈政外放為江西糧道,幕友們乘便規諫其勿信任李十兒(第九十九回)。現在不談幕友,專談清客。

賈府有多少清客,寧府那邊及賈赦一房,清客是誰,《紅樓夢》未曾說到。我們知道賈赦自己確有清客,元宵夜賈母在大花廳上,請各子侄孫男孫媳等家宴,「知他(賈赦)在此不便,也隨他去了。賈赦到家中,和眾門客賞燈吃酒,笙歌聒耳,錦繡盈眸,其取樂與這裡(大花廳)不同」(第五十三回,此時賈政不在京中)。所謂門客據《辭源》「清客」條,就是清客。《紅樓夢》以寶玉為主角,故對於賈政的清客,曾舉出其姓名,如詹光、單聘仁(第八回)、程日興(第十六回)、胡斯來(第二十六回)等,約有七八人之多。余閱讀《紅樓夢》時,未曾注意及此,故不能一一舉其姓名。賈政為江西糧道,此輩似未隨他上任,可知清客與幕友不同。清客常同賈政說閒話(第九回),而以湊趣取笑為主。鴛鴦說:「天天咱們說,外頭老爺們,吃酒吃飯,都有個湊趣兒的,拿他取笑兒。咱們今兒也得了個女清客了!」(第四十回)所以清客也就是「幫閒」。幫閒似是幫助主人消遣閒暇之意。

清客不過幫助主人消遣余閒,他們的人格未必清高,對其主人有依阿取媚之狀。寶玉在榮府中,無異一位皇子,清客對此皇子,當然是親近之,迎合之,稱讚之。寶玉有一次要到梨香院去看寶釵,半路遇到清客,《紅樓夢》描寫如次:

(寶玉)遇見了門下清客相公詹光、單聘仁二人走來。一見了寶玉,便都趕上來,笑著,一個抱著腰,一個拉著手,道:「我的菩薩哥兒!我說做了好夢呢,好容易遇見了你!」說著,請了安,又問好,嘮叨了半日,才走開。(第八回)

大觀園建築成功,賈政令寶玉試題匾額對聯,寶玉每發一言,每題一匾額,每擬一對聯,眾清客或讚道:「是極,妙極」,「才情不凡」(第十七回),或「稱讚不已」,「哄然叫妙」,或「同聲拍手道好」,或稱「幽雅活動」,其一齊捧場,令人讀後,為之汗顏。

到了賈政命寶玉作「姽嫿詞」之時,寶玉念一句,賈政寫一句。寶玉每念一句,眾清客便稱「古樸老健,極妙」(第七十八回),或謂「用字用句,皆出神入化」,或竟「拍手笑道,當日敢是寶公也在座,見其嬌且聞其香」,「轉韻更妙,這才流利飄逸,而且這句子也綺靡秀媚得妙」,或又「拍案叫絕」,或「眾人都道,妙極,妙極,佈置,敘事,詞藻,無不盡美」,「鋪敘得委婉」,「念畢,眾人都大讚不止」。

諸清客平日討好主人,而大捧主人之子,及至賈府抄家,此輩到那裡去了?固然「賈政正在獨自悲切,只見家人稟報,各親友進來看候,賈政一一道謝」(第一百六回),不知各親友之中有否清客。不久,賈政承襲榮國公世職(第一百七回),然此只是一種榮譽,而家道已衰,當然無力再養清客,因之「清客漸漸的都辭去了,只有個程日興還在那裡,時常陪著說說話兒」(第一百十四回)。

男清客自賈府抄家之日(第一百五回)始,到程日興出現之時(第一百十四回)止,不知他們均在何方,《紅樓夢》既無明文交代,我們便無須「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固然此種考證比之考證《紅樓夢》之為曹雪芹自傳,尤勝一籌。因為前者有關於當時世風士氣,後者不過為曹家爭版權而已。女清客呢?「女清客」這個名稱為鴛鴦所創(第四十回),暗指劉老老而言。劉老老第一次進入榮府,是為求得些銀錢,以救其婿王狗兒之急。見到鳳姐,鳳姐甚為冷淡,笑說:「況且外面看著雖是烈烈轟轟,不知大有大的難處,說與人也未必信。……可巧昨兒太太給我的丫頭們作衣裳的二十兩銀子還沒動呢,你不嫌少,且先拿了去用罷。……天也晚了,不虛留你們了。」劉老老「千恩萬謝,拿了銀錢」,回到鄉下(第六回)。第二次來到榮府,不是來打抽豐,而是送了一袋瓜果野菜,以報昔日接濟之恩(第三十九回)。此次,給賈母知道了,就說:「請了來我見見。」此一見,劉老老運氣來了,鳳姐見賈母喜歡,也「忙留」她,再住兩天。在這數天之內,劉老老裝傻裝呆,哄得賈母歡笑,尤其在賈母於曉翠堂上開宴,劉老老故意說出傻話,使「上上下下都一齊哈哈大笑起來」(第四十回)。及至鴛鴦三宣牙牌令,輪到劉老老對令作詞,雖然合韻,而其粗俗可愛,眾人聽了,不覺哄堂大笑起來(第四十回),竟令賈母笑道:「今日實在有趣!」(第四十一回)回去之日,又得了一百數十兩的銀子及許多衣料食品(第四十二回)。鳳姐以劉老老取笑,劉老老亦會湊趣,鴛鴦謂之女清客,劉老老確已盡了女清客之職。鴛鴦笑道:「老老別惱,我給你老人家賠個不是兒罷。」劉老老忙笑道:「姑娘說那裡的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有什麼惱的?……我要惱,也就不說了。」(第四十回)劉老老確是「生來的有些見識,況且年紀老了,世情上又有經歷」(第三十九回)。我寫到此處,不禁想起東方朔來了。東方朔上書武帝,自吹自譽,最後一句竟然說道:「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上偉之,令待詔公車,後拜為郎,遷大中大夫給事中。朔在朝常常擾亂朝儀,而以滑稽之語自辯,武帝不但不加之以罪,且常賜以黃金。為什麼呢?天子每日所見的均是公卿,所討論的儘是國家大事,而吾國又無週末之制以休養身心,所以聽到東方朔詼諧之言,不但可以解頤,且亦可以消除一天勤政之苦。朔雖嘲謔,時亦直言切諫,上常用之。公卿在位,朔皆傲弄,不為所屈(《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所以我謂東方朔乃是第一流的清客。

劉老老第三次進入榮府,是在賈府抄家之後,賈母已死,鳳姐病在床上,除平兒外,無人看護,此時劉老老忽然來了。鳳姐對巧姐道:「你的名字還是他起的,就和乾媽一樣。」(第一百十三回)前此鳳姐曾向饅頭庵主持靜虛說:「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的。憑是什麼事,我說要行就行。」(第十五回)多麼勇敢。現在病了,心虛了,日夜見鬼來討命了。王充說:「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於疾病。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論衡》第六十五篇《訂鬼》)鳳姐病了,憂懼了,鬼出來了。她「叫劉老老坐在床前,告訴他心神不寧,如見鬼怪的樣子」。劉老老教其禱告菩薩,鳳姐便在手腕上褪下一隻金鐲子交給她,求劉老老為她禱告。劉老老不肯收,鳳姐「知劉老老一片好心,不好勉強,只得留下,說道:『老老,我的命交給你了!我的巧姐兒也是千災百病的,也交給你了!』」(第一百十三回)家中無人可托,竟托孤於村嫗。劉老老趕快回鄉,向菩薩禱告,然而鳳姐病入膏肓,旋即命歸陰司(第一百十四回)。

鳳姐既死,巧姐失恃,幸有平兒作伴,忠心保護。此時賈政扶了賈母靈柩南行,賈璉因賈赦病重,已赴流配之處(台站)探視。榮府之內除寶玉外,無一正派的男人。而禍起蕭牆,賈環、賈芸、鳳姐胞兄王仁、邢夫人胞弟邢大舅,竟然欲將巧姐賣給藩王為妾。邢夫人受他們欺騙,完全願意;平兒雖然告知王夫人,王夫人亦一籌莫展。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劉老老又來了,就由她定下方法,令平兒陪同巧姐偷偷地到她鄉里一避。而藩王亦知是賈府之女,世代勳戚,娶之為妾,有干例禁,遂解除賈家婚約,並驅逐王仁、賈芸出去,一場風波,就這樣結束。

劉老老過去是清客,而救巧姐一事,則為俠客。賈府已經落敗,藩王的勢力炙手可熱。當劉老老協助巧姐逃難之時,她並不知藩王要解除婚約。老老竟敢毅然主張逃到她的家裡,而不怕藩王求婚不遂,勢將派人偵查巧姐之所匿,萬一探知巧姐是匿在王狗兒家裡,必加老老以拐帶的罪名。劉老老不怕,也不考慮到怕。吾欲以之與朱家郭解相比。劉老老村嫗而已,唯村嫗方能趨人之急,脫人之厄。彼膏粱婦女只知奢靡,唯錢是視,唯權勢是媚,且以貪墨所得的金錢,炫耀於人,甚至以其所私的權貴,誇示於鄰里鄉黨。世道人心腐化至此,干寶所述晉代婦女就是一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