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來群芳聚《紅樓》(5)

何來群芳聚《紅樓》(5)

何來群芳聚《紅樓》(5)

張曼菱評點紅樓夢

何來群芳聚《紅樓》(5)

   

故且作如下推想:

一、 脂評所批的種種家事之說,回憶之情,可能有障眼法。他也可以把府第生活與秦淮河上的放縱經歷,揉和在一起傷感。不能因為有傷感真情就肯定是「家事」。脂硯齋評點《紅樓夢》,是判別其書來源的一個最有價值的憑籍。一般認為他是曹雪芹的長輩,所以有資格來回憶,甚至可能是他講授給雪芹的。

二、 「金陵十二釵」本身就是曲院中的稱謂。書中群芳,資源來自秦淮河上,曹雪芹不忍抹滅,故留其痕跡。甚至太虛幻境亦是秦淮縮影圖。從來中國文化中的神仙世界和宗教天堂,都是男性主宰,沒有仙姑群居而主宰這一說,而且盡都是一些有孽債宿緣的青年美女。秦淮河上那種常與文人名流結交的環境,耳濡目染的熏陶與融會貫通的體悟,令她們在詩詞、繪畫、書法上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加之時至風雲動盪,更朝迭代,便造就了一批不同於大家閨秀,亦有別於小家碧玉的中國奇女子。令古今文人可歌可泣。

三、 《紅樓夢》用以作原型的這個大家庭就在金陵,並且因為亦官亦商的緣故,與秦淮河上的遊樂妓館來往密切,府上風氣亦大受其薰染,奢靡淫逸,紛紛倣傚。甚至女眷中可能有來自秦淮河青樓之人。故事性情亦別樣花致。曹家為世襲江寧織造,祖孫三代在江南先後共歷六十餘年。這個推論倒套得上去。曹家被雍正帝抄沒,「唯余京中住房二所」。雪芹是在未成年之齡遭此變故而回到北京的。敦敏贈其芹圃詩中有「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風月憶繁華」之句。敦敏為曹之密友,「秦淮風月」四字必不是牽強而作。且敦敏居北方,此四字來路只能是曹雪芹。所以對於《紅樓夢》一書的作者,家事與秦淮風月是一體的。

「紅樓」今何在?

它令人聯想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聯想到江南秦淮,石頭城,中國錦繡江山文明精粹集中之地。

「紅樓」,其字樣,首出於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

而其實無論是大觀園,還是幻境裡那些「司」以及寶玉所見殿閣處所,並沒有一處叫「紅樓」,或是竟帶紅色可能稱之的。就書中極其稱讚的房子,秦可卿的臥室,風流備至,卻不能稱為「紅樓」,倒是紅樓的風格。

其實《紅樓夢》中處所皆為館軒院閣,亦少有「樓」,鳳姐住的稱為抱廈,只有可卿所上者,為天香樓也。

可見「紅樓」並非實指一座樓房,而是一場繁華溫柔生活的化身,靈魂,氛圍。

翻盡全書看,倒是所謂「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這四句話,才是「紅樓」的總體背景。

「紅樓」,只是一種富貴溫柔的形容,並非實樓,真的有一座樓叫「紅樓」。

紅樓乃才子淑女、佳情樂事處,溫馨色也。

紅樓乃歷者心中一史本,乃作者魂中一夢,千情萬鬱結之地,是太虛幻境的人間造影。

何來群芳聚《紅樓》?

疑是秦淮河上影。

今我提出此說,並非要以石破天驚之說,喧嘩於世。乃是側重於一種文學精魄的轉移,一種歷史投影的再現,而非是又來一番實證索隱。

「意識流」這個東西,我看還不只是一種寫作手法,也不僅只是一種個人的精神活動,而是一股巨大的歷史文化的積澱,飄流,承接,轉移,混同,合一,分流,接納,深化與精闢的過程。

真正的文學史也是心靈史,亦是一個意識流的深海。

《紅樓夢》作者開頭就說「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這種「失落」,指的是在一個漫長的成熟的創作過程中,一切俱已經融會貫通,素材俱都消化如飴,變成了作者的創意,是一件全新的藝術品,就不要去生搬硬套地扣死在什麼史實,人物頭上了。

《紅樓》一書,無疑是中國人性文學的無數涓流匯成的巨川大海,在它後面有著極其寬闊的水域。政治危網逼使作者創造和發展了這一含蓄雙關寓意等藝術,但決定性的仍然是作者酷愛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僅有「政治需要」,是決然不可能寫出這一部打動天下人數百年的鴻篇巨著的。

紅樓夢的底蘊首先是「人」的主題,人性與人道人情人權。總之,人生是第一性的。「史」則是第二。寓史借史假史演繹史。「借典」為第三,它借助諸多中華文粹中的典故詩詞意象意境,來傳遞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型密碼,貫通和創造出了原本文化意象中新的關係與聯想。

一部大書,傳到今天,對於最廣大的受眾來說,它的構思創作過程,如何成書等等,也許已經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本身的具有的那驚天地泣鬼神的人性感召力量;是它那匯百川而成巨流的中國式的藝術瑰美;是它所塑造的穿透歲月彌新彌生的諸多人物形象,以及它留下給後人的燦若朝霞,渺若煙水的無限想像。

這無限的想像也是一種文化的再創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