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憨存真性(1)
呆憨存真性(1)
呆憨存真性——香菱
凡曹雪芹所鍾愛的女子,從湘雲、晴雯、香菱及黛玉,不憨即呆,不癡即烈。看那回目上直稱「呆香菱」、「憨湘雲」,俱是不精諳世故的天真爛漫。
「人情練達皆學問,世事洞明即文章」雖是客觀存在,卻非雪芹所讚賞。
若非其憨其呆其癡其烈,豈不讓這混濁世界混同黑白?珍珠豈可混魚目?此正是她們的潔質人性,寧死而決不能棄的。
香菱是薛家買來的侍妾,身份等同於寧國府的嫣紅之類。她為粗俗不堪的薛蟠所佔,本來與大觀園無緣。但污泥豈奪菱角香,而卻因其資質不凡,被園中眾姐妹所接納。
在大觀園中,她重返小兒女們天真爛漫的斗草世界,引出寶玉見憐,襲人換裙的逸事。而更承蒙黛玉見容,瀟湘妃子平素目下無塵,竟收香菱為徒,使其學詩。
見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詩」中,薛蟠一出門,那香菱得以進入大觀園,學作的第一首詩即是「詠月」。
她不過是學步,學用音律,哪裡有真詩懷去放開來詠吟一番?
如果香菱真的能夠對月起意,必然會詠出自己身世之歎。在她,父母事全然淹滅,永遠的謎伴隨人生;而或其情竇已開,識人漸廣,又豈能對自己歸宿如意?
而香菱「憨」到全無這些隱私之念頭,所以也決成不了真詩人。哪裡學得到黛玉的境界:花鳥即我,我即秋色。
而香菱詠月,不在其拙詩,別有一番妙境。此謂女兒之清白,玷其不污,染而不黑也。遙映其父甄士隱昔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之品性,此是借月假詩,還香菱之原本身份也。
那黛玉向來似於別人無惻隱之心,今獨施於香菱,有物傷其類之歎。
想大觀園中,除兩個駕娘是姑蘇請來的,一班小戲子,是從「南邊」買來的,黛玉再無鄉音之托。今香菱卻是姑蘇人氏,人物整齊,資質上佳。幼而失牯,弱於自己。又一派天真,全不染兩府中的人際勢利,令黛玉無須防範。故憐憫之心生之。
黛玉,非不能容人之人。與紫鵑、香菱竟能如姐妹般相處。可見平日在主子堆中的孤高鬥氣,是一種勢單自衛之反射也。
香菱的事跡,一是「情解石榴裙」,一是學詩。而竟能得黛玉收為弟子。決非嫣紅之流可比,亦不是尤氏姐妹一類。襲人、平兒在她的面前,亦顯見得小家碧玉式的伺妾之俗,不過鋪床疊被之艷僕而已。
香菱者,其心正,其氣清,其質純,其情慧,其志誠。
「黛玉教菱」則是一幅長姐幼妹的仁性圖畫。在第一回中「一干風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時,香菱已三歲,時為英蓮也。
「風流冤家」的另外一半,在寶玉出世前「落塵」,另一半則與他同時或後之,故寶玉「姐姐、妹妹」總叫不離口。
菱長黛幼,差四歲,而態度顛倒。因憨而減其歲。
香菱學詩,詠何不可,偏偏詠月?
且非是中秋十五之類正題,乃是黛玉的一句話,說因見昨夜月光好,本欲親自作一首,如今入與學生作題目。
此處隨意,一現黛玉待香菱之心,親切相近。其二,若深讀《紅樓》,當回思卷首故事。香菱的父親宴請雨村賞月、詠月之景。那雨村知恩不圖報,香菱有家不得歸,母在不能尋。釀成半生悲劇。
月亮當為證,香菱之詩性善根,雖劫而不能動搖也。
真正的悲劇,必要把一切人的真性毀滅殆盡。
故憐憫香菱,不必久伴薛混蟲,更不是商人門戶污濁場中人,必早夭也。
香菱入世,純粹一劫。其彷彿童稚未解,仍在元宵夜的花燈街市中走迷,十來年來,一直不知所處何處,所傍何人也。而至其死時,甄士隱前往接引超度,則似慈父終於鬧市中尋回失散愛女也。
看官則深為其早日解脫為慰。警幻仙境中的冊子是這樣寫她的: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是什麼使香菱早夭?
「兩地生孤木」 的意思,在第七十九回就已經坐實了,是薛蟠娶了惡婦金桂。後面金桂不容英蓮,折磨致死。細節則由高鶚撰之。基本是完整的。
只是《紅樓夢》中一般不出現「毒藥殺人」之類事情,都是「殺人不見血」的高明故事,方是賈府此等人家的層次。
「下毒」之手段,出自金桂此類商人婦,是將她並同於「潘金蓮」一流。本性不差。不過又將香菱「扶正」,不合原著之意。而且,倒過來了,倒像是香菱讓金桂先死了。次序不對。
按冊子上寫,應當是金桂活著,而逼使香菱死去才是。
高鶚之筆,也總不能令人乾淨。又通過甄士隱之口,交代香菱是難產而死。
寫寶玉留有遺腹子,那是影射雪芹。友人愛新覺羅·敦誠有輓詩:「孤兒渺漠魂應逐,新婦飄零目豈冥」。說他留下了遺孤,還有些脈絡可尋。
高鶚也要這香菱「產子」才能歸天,卻是無端折磨,又為薛家造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