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後記
編者後記
早在1987年,《紅樓夢》電視劇一經播出,立時掀起了全國性的紅樓熱。魏紹昌先生在給秦一民先生《紅樓夢飲食譜》的序言中曾提到一幅漫畫《上海的夏天》,一位女郎在浴盆中洗澡,雙手卻捧著《紅樓夢》,讀得出神以致落淚。20年後,「紅樓書」的出版一浪高過一浪,據說起因是曹雪芹「逝世240週年」的三個年頭(「紅學」的「壬午說」、「癸未說」、「甲申說」三種學派分別把2002、2003、2004年定為曹雪芹「逝世240週年」)。而由著名作家劉心武主講、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系列節目《紅樓六家談》陸續播出的18集《揭秘〈紅樓夢〉》系列講座,更是為這股「紅樓熱」推波助瀾,談紅樓、解紅樓一時間成為一種讀書時尚。
劉心武先生「揭秘」《紅樓夢》的熱播,引來無數掌聲的同時也遭到了眾多的非議,包括來自紅學界內資深專家的質疑,也有外界眾多紅迷的不同意見。但是,面對這些異議劉先生表示: 「紅學研究應該是一個公眾共享的學術空間,……在我看來,誰也不應該聲稱關於《紅樓夢》的闡釋非學者不可為,只有學者才正確,更不能壓制封殺不同的觀點,要打破機構和權威的壟斷,允許外行的人說話,要讓那些哪怕是最刺耳的不同見解發表出來。」(《京華時報》2005年8月16日第23版)
有感於劉心武先生的坦誠態度,我們斗膽從這一熱點切入,編選這本集子。正是通過「秦學」從沉默到熱鬧的過程,我們才更加清楚地看到紅學家和各層次的研紅者在一場紅學喧囂中的狀態。「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在尊重和展示前人今人的成果的同時,願能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推動更多的人來關心紅學的發展。
本書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針對「秦學」發表不同看法;第二部分列舉對「紅樓夢之謎」可與「秦學」相提並論的其他幾種解讀;第三個部分是核心,針對百年「紅學」中影響比較大的流派、觀點、研究方法發出「質疑」和「反思」的聲音;第四部分的文章突出紅樓人物,文章的作者多為非紅學專業人士,亦可謂「民間論紅」。這些文章作者背景大相逕庭,因而寫作風格、學術理念有所參差。而其共同性在於: 或者在某一紅學領域或學說上觀點具有代表性,或者見解獨到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反思性。
正所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紅樓夢》」,《紅樓夢》可以是屬於每個人的,對於千萬計的讀者來說,閱讀《紅樓夢》更像是一場大快朵頤的盛宴。有些人喜歡文本,徜徉其中不亦樂乎;有些人希望瞭解紅學研究的成果,希望知道紅樓夢流傳和創作背後的故事;還有些人不吝時間和精力希望找到自己的答案。誠如此,「紅學熱」定是「紅樓熱」的延續,哪裡會是「虛熱」呢?
本書的稿件主要來源於紅樓藝苑網站、《藝術評論》雜誌社及本社直接向一些學者專家等的約稿。《藝術評論》雜誌社的趙春強社長和陳曉紅主任積極配合,提供了由本刊記者采寫的幾篇專家訪談。令人感動的是,黃允松先生年輕有為,自籌資金創辦的紅樓藝苑網站,五年來吸引了眾多愛紅人士的加盟,其中不乏有數十年學術積累的,更有另闢蹊徑獨樹一幟的,我們在這上千萬言的文章裡遴選出大量稿件,成就本書非紅學專業人士論紅的一大特色。另外,國內著名爭鳴性網站凱迪網絡在本書徵稿之初,同時開設了「民間紅學研討」的網上論壇,對本書的編寫表示支持和呼應,這裡一併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