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紅樓說不盡
作者:續鴻明 版塊:第6版
在讀者眼中,周汝昌先生的大名是和《紅樓夢》聯繫在一起的,雖然周老多次聲明,「我已不是紅學界的人」。近年來,周老的著作不斷推出,如《曹雪芹傳》、《紅樓奪目紅》、《曹雪芹畫傳》、《紅樓十二層》、《周汝昌夢解紅樓》等,主旨都和《紅樓夢》有關,而且本本熱銷,極受歡迎。
不久前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紅樓無限情——周汝昌自傳》,記錄了一位本色單純的學者的成長史,包含了現代學術史尤其是紅學史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值得珍視。其中記敘平生師友的文字,反映了他不忘所自、知所感戴的情懷。
周老以紅學名世,但他多方面的藝術才華與造詣卻遠非紅學家一詞所能範圍。用編者的話來說,這本書的大旨,可用「夢裡乾坤」四字總括。夢裡乾坤,一語雙關:它既指先生窮盡心血研治的《紅樓夢》及其包蘊的闡發不盡的魅力,也指人生波譎雲詭、苦辣酸甜諸般備具的狀味。
這本書由70餘篇長短不拘的文章構成,沒有按照通常自傳的體例和規模來寫。日前記者登門拜訪周老時,他說,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人生經歷卻和一般人不太一樣,非常曲折、坎坷、複雜。「我是讓人家賜呼『考證派的』人,可我不相信考證有多大神通。如我所記於此的真情實境,我若不敘,誰其知之?」此書之所以選擇這種片段的回憶錄的形式,是因為他不是一個耐煩的人,也沒有太多精力,舊賬、舊篇、舊事、舊人,有的是不想寫、不便寫,有的是不屑於寫。他遭受過侮辱、誹謗、攻擊,也有過非常光榮的經歷。這本書絕無虛構、編造、粉飾,堅持的最重要的原則是「實」。因此,此書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自傳,「畢竟是第一部我自己寫自己的書」。
書中記錄了周老的「小小的光榮史」:寫自幼最不怕考試,為「插班」而考天津工商學院的附中,開考後不一時,他就「輕輕鬆鬆地拿著筆墨出來了」;寫在南開中學讀書時,在英語翻譯比賽中得過獎牌、銀盾;寫在燕園讀書時,參加京劇社、昆曲社,演過《虹霓關》、《春秋配》、《夜奔》;寫他與胡適先生的一面之緣和學術上的往來切磋;寫在燕京大學、華西大學教翻譯課時獨創教學法;寫錢鍾書先生看過他譯成中文的雪萊《西風頌》後大加誇讚,邀請他這個學生共進晚餐;寫顧隨先生稱他是平生得意弟子,中外文皆通,文言白話都好;寫他花甲生辰時,張伯駒、徐邦達、朱家溍諸位名流為其開宴稱觴;寫他應邀在哥倫比亞大學用英語給美國學生講《紅樓夢》,大受歡迎……
書中周老回憶童年、少年生活的篇什,敘述翔實,感情深摯,值得留意。而周老文字的古雅、清麗、簡練、峻潔,在此書展現無遺,令人讀後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我不新不舊,又新又舊。我不土不洋,又土又洋。我懸在一個歷史上少有的「四不像」交叉點,處境尷尬得可以。」周老自謂,今後的時代社會,絕不會再出現他這樣的人了。的確,像周老這樣長年埋首書齋,一生與中國文字、文化的美感共生共榮的學者,如今已是鳳毛麟角。
米壽之年的周老,仍然天天伏案寫作,憑微弱的視力,用鋼筆寫在紙上,然後由其女兒周倫玲辨識、謄抄,錄入電腦,再由周老修改、潤色成文。他說,我沒有禮拜天,「五一」七天也不休假,我有很多的東西要寫,三個月就能寫成一本書。周老出版的著作數量之多、速度之快,令人稱奇,惜時如金正是他高產的奧秘所在。周老還透露,最近他的兩本新書要出版,一是《與賈寶玉對話》,寫法、內容都很新穎;一是《定是紅樓夢裡人》,寫的是張愛玲的紅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