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國學有必要,但不是放衛星
特邀嘉賓:
作家冉雲飛先生四川大學歷史系黃奇逸先生
新聞事件:
據新華社報道,為適應當今中國人文學術和中國文化發展的需要,幾天前,中國人民大學宣佈,人大將組建國內高校中的第一個國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研究院。首期國學班將於今年9月正式招生。人大聘請著名紅學家馮其庸為國學院院長,並匯聚了該校張立文、袁濟喜等一批老中青著名專家教授。
A
如夢初醒《聊齋》居然是一本書啊
國學有狹義與廣義之分,我認為凡中國古今的文、史、宗教、藝術等一切關於中國人文科學的學術與文化,都可稱為國學。國學失落,實際上關乎民族精神如何延續,有無存在可能的問題。
我給一個班上課時,請讀過《紅樓夢》的舉手,只有一個學生舉了。這是一個文科班,簡直沒有想到會有這種結果。我問他們為什麼不看,有的回答「沒得看頭」,有的回答「看不懂」,說是不懂文章裡的詩詞,還不如看電視劇輕鬆。其實,《紅樓夢》裡的詩詞並不深奧。下課後我問惟一舉手的學生為什麼會看《紅樓
夢》,他居然說是媽媽逼著看的!
還有一次,我在學校上課,請學生們談談《聊齋》,竟然有人如夢初醒,說:「它是一本著作啊!我還以為只是一部電視連續劇。」當你提起歷史上很多大名人,一些學生很茫然,他們只曉得蘇東坡、杜甫。
我想起一件事,足可證明國學的失落:上世紀50年代,川大有位姓孫的先生,學識淵博。有一次授課,孫先生將一個字讀錯了,結果在院系調整中被人說他不夠水平,調去南充師院任教了,一直未能重回川大。但是,你看現在的一些學生,甚至包括博士生導師,張口閉口胡言亂語,還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現在學生上網成「瘋」,成天只干兩件事:上網聊天和打遊戲。我專門問過一個研究生:「天遠地遠地聊那些東西有啥子用?」他沒有說出個究竟。這種狀態咋個重振國學?
事實上,每個國家都在強調自身的國學。比如法國、德國、西班牙,只要對他們的文字有貢獻的人,都會得到獎勵。文化一元化是人類的大悲哀,西方文化對我們的衝擊不可估量。
B
主持開口「明日黃花」變「昨日黃花」
國學不只是在校園內失落,整個社會都一樣。記得有次看電視,有幾個多時髦的主持人在辯論,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一位主持人堅持說「肯定是『昨日黃花』,這樣文理才通」。
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裡有「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這是指重陽節之後,菊花日漸枯萎。清程允升《幼學瓊林·花木》裡,也有「明日黃花,過時之物;歲寒松柏,有節之稱」。真搞不懂,「昨日黃花」咋就取代了「明日黃花」?這是誤讀國學的一大惡。
第二大惡當屬拿「七月流火」形容天氣熱。《詩經·豳風》最初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註解為:周正建子,殷正建丑,夏正建寅。周人兼用夏歷。「火」為:東方心星,大火星。「流」為「下」。「流火」則為火星漸向西下,是暑退將
寒的時候。
C
她很驚訝有人
「拜會」司馬遷
記得2000年左右去司馬遷墓地參觀,門票20元,但生意相當慘淡,售票員也到一邊玩耍去了。好不容易找到售票員,她很驚訝,居然有人從成都天遠地遠地跑來參觀。她說,收20元門票不是司馬遷值錢,而是有一塊「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匾。我跪在地上,向墓地磕了幾個響頭,當地人在旁邊割豬草,說我相當好笑。
1997年去參觀胡適故居,雖然有胡適侄兒全程陪同,也是找了好久才找到管理員開門。管理員是胡適的遠房親戚,不是專職的,每月領150元補助,對我從成都趕來「貢獻」幾元門票很感激。我去之前,故居已經好幾個月沒開過門,鎖都銹了。
胡適可稱為中國近代史上首席國學大師,逝後竟如此孤寂!到之前我在車上打聽故居具體位置,竟然被人認為是去做生意的,還說我:「就幾間破房子,有啥看頭?」這些意外遭遇值得深思,我準備寫進新的散文集裡。庖丁解牛學古文大家心裡都沒底
國學外語兩樣都學 成了「二吊子」
國學失落,我們要找原因,不說清楚原因,談不上重振國學。
新文化運動同樣有負面作用。百年回思,文言文被一刀斷,以白話文代替,幾千年來的天崩地裂,不亞於一場政治革命。現在文言文教學不受重視,中小學生只讀到少之又少的古文名篇,教材中選篇又以「道德綁架」為多,講大道理在前,講趣味在後。選篇不精、無趣,教學上動輒做詞彙分析,歸納段落及中心思想,庖丁解牛一樣分析。對語言太過工具化追求,究竟這樣好不好?其實老師學生心裡都沒有底。
中國有最莫名其妙的外語教育,一方面教育資源稀缺,一方面又產生大量教育浪費。在職稱評定中一刀切,不管幹什麼的都強調外語,過於形式主義。現在連小學也學外語,我娃兒才9歲,我不贊成她學外語,但是有啥子法呢?她人在學校裡。這種局面只能造成雙輸結果:國學跟外語都沒有學好,兩個都是「二吊子」,這樣如何重振國學?
清華校長念不出小篆體的「侉」,這在1949年以前是不可想像的,之前的校長大多是教育家。這是文理割裂帶來的惡果,就連我們中文系的學生中文基礎也太差。現在難找文章好學問也好的人,這是教育的問題。
國學萬能這種說法只能叫人反感
為何國學受冷落?因為在相當一段時間裡國學令人反感。我不贊成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的觀點,重振國學很有必要,但不是放衛星,以為國學是萬能的,是他所說的「民族振興、國家崛起過程中必須加以正視並克服的障礙與挑戰」,這只能叫人反感。
國學有用,我有藏書幾萬冊,其中很大部分就是國學書籍。我們要思考怎樣培養年輕人對國學感興趣,不是生搬硬套讀四書五經。我認為應該重新編輯教材,從讀原典開始,貫穿性講解基礎知識。文言文在現代生活中基本不使用,怎樣打破它的枯燥性,怎樣才能叫人喜歡它,這也是教育界應該考慮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聘請紅學家馮其庸為國學院院長,並匯聚了該校張立文、袁濟喜等專家教授。我認為他們在國學界並非大師人物,有什麼育化之功,將拭目以待。
青城山賣的老臘肉,幾十天就熏好了。沒有一年時間吹熏,這不叫老臘肉。練點功夫還要講究童子功,國學也要講究練童子功。到大學裡才注重國學培養,也不可能誕生國學大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才是國學該走的重振道路。
我的小孩到8歲開始在講解中學習唐詩,她接受得一點不累,為了給她一滴水,我起碼準備了10桶水!國學教育裡,哪個老師做得到?我希望國學在我娃兒身上體現為背景,不是拿來換飯吃。就像一個舞台,她在跳舞,國學是她周圍的燈光、道具。
釘釘美女像極了以前的一種時髦
上次去理髮,髮廊一位女郎一張口,天啦,舌頭上竟然生生釘了一顆釘子,閃閃發亮。女郎說,吃飯喝水也真受影響,無奈現在美女的標準就是這樣,只在舌頭上釘釘算好的了,更時尚的還要在鼻子、臉蛋、肚皮上釘一串釘釘。
釘釘美女看起來像極了以前的一種時髦:穿皮鞋一定要掌兩塊踏出鏗鏘響聲的鐵皮,穿靴子一定要鑲很多閃亮亮的銅釘。不過,現在那種時髦已經成了笑談。
一個「過來人」美女說,其實從小到大對很多東西都很茫然,其中就包括審美,因此老是被莫名其妙牽著走。她很懷念古典美女,不過現在她老了。
從前記憶中的美女形象是有背景烘托的,正如冉雲飛說的國學背景。冉雲飛說,國學一有趣,二能教人成為明白人。我想,多年後,縱然還是釘釘美女,如果是有國學背景烘托的,那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