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水"煮"出"紅學熱"(圖)

遼河水"煮"出"紅學熱"(圖)

遼河水"煮"出"紅學熱"(圖)

紅樓消息

這是位於遼寧省遼陽市的曹雪芹紀念館(攝於9月12日)。新華社記者 丁銘 攝

新華社瀋陽10月20電(記者馬義 丁銘)一部《紅樓夢》寫出了萬般人間情,一段遼河緣引出了一場紅學熱。記者近日到遼河流域採訪,意外地發現遼河水竟在這裡出了。

 《紅樓夢》的續作者高鶚是遼河人

歷史巨著《紅樓夢》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後40回的補作者為高鶚。巧合的是,曹雪芹關外祖居地與遼寧省鐵嶺市有關,而高鶚的祖籍也是鐵嶺市。

高鶚,字蘭墅,又字雲士、蘭史,約生於1738年,卒於嘉慶二十年(1815年),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詩人。我們從鐵嶺市曹雪芹研究會瞭解到,高鶚自幼不受儒學禁錮,多才多藝,性格爽朗;長大成人後熱衷科舉,熟諳經史,自視甚高,但卻屢試不中。直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高鶚才考中順天(北京區)鄉試舉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三甲一名進士,被授內閣中書,從此步入宦海。此後,高鶚累遷內閣典籍、內閣侍讀、江南道監察御史、署給事中、刑科給事中等職。

高鶚不僅能寫小說、詩詞,而且還工於戲曲、繪畫,對金石之學也有研究,主要著作見於《蘭墅硯香詞》、《高蘭墅集》、《月小山房遺稿》等。而使高鶚揚名文學史的另一個原因,是他與古典名著《紅樓夢》的淵源。

《紅樓夢》在中國的普及應歸功於程甲本的出現,而高鶚正是《紅樓夢》程甲本的整理者和出版者之一。高鶚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開始,乾隆五十三年詩集《蘭墅硯香詞》問世。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偉元邀高鶚共同校印《紅樓夢》一書,並於當年冬至後五日排印了程甲本的《紅樓夢》,高鶚在卷首作了《紅樓夢序》。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高鶚與程偉元重新校訂《紅樓夢》後,又排印了乙本望聯合署名著《紅樓夢引言》。

程甲本的出現,結束了《紅樓夢》以手抄本形式流傳的時代,從而使《紅樓夢》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流傳,讓更多的人閱讀到完整的《紅樓夢》,這就是高鶚的貢獻。另外,高鶚的續作和補作,使小說的故事顯得完整,便於閱讀和流傳。高鶚在歷史巨著《紅樓夢》創作出版發行整個過程中,可謂功不可沒。從這個意義上,沒有鐵嶺高鶚,也就沒有巨著《紅樓夢》。

然而,真正使的名字在官民文士中享有盛譽的,還是他所撰寫的那篇《紅樓夢敘》。我們從他在《紅樓夢敘》中自署得知,其祖籍為鐵嶺市。另外,他在《紅香館詩草序》中,也自署,這兩篇敘(序)文均有手書墨跡傳世。

另據同治刊本《國朝御史題名》所載:道光刊本《國朝歷科題名碑錄》載:

高鶚為鐵嶺人還有碑文之證。曾在東北軍中任事的申祥風先生1928年因軍事演習至瀋陽北陵附近的西瓦窯村,見其村廟宇山門外有兩座清代石碑,碑文題款為:

1985年,鐵嶺市學者龔禹先生與銀州區政協的幾位同志根據申祥風老人提供的線索,到瀋陽市北陵西瓦窯村調查核實,當時舊廟已改做學校,石碑埋入地下。當地人證實,申祥風所言確有此事。並說,這兩座石碑和碑座是由北京運來的,打算運到瀋陽北文官屯,拉到西瓦窯村時,運不動了,即在其地建廟。此事有撰文記述,載於《銀州區文史資料》。

高鶚為鐵嶺人亦有高氏祖塋為證。鐵嶺市鎮西堡鄉(清代的三台堡)有一個叫三檯子的地方,當地有高氏祖塋七、八處。據高氏祖塋的後人講,祖上傳說高氏居鐵嶺三檯子,老祖墳在村西五里的鎮西堡溝子南,後來錫伯族人遷到三檯子,高氏才移居鎮西堡。他們說:又說他們家族出了高其倬、高其佩等名人,還說早年為高鶚在鐵嶺龍首山上立過碑,但今已不存。

我們在鐵嶺市調查走訪時,還發現了鎮西堡高海東先生珍存的《高氏譜書》。譜書篇首記云:高氏譜書證明鐵嶺鎮西堡是高氏明、清時期的祖居地無疑。

這本譜書是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高海東之父高連秀重修的,《譜書序》落款為這是鐵嶺高氏歸入漢軍正藍旗一支的分譜,是高尚義的嫡裔,與高其佩、高鶚為同宗本家。

譜內沒有記鑲黃、鑲白(後改鑲黃)兩支人,故無有高其位、高其佩、高其倬、高鶚等人的名字。但第三世記有堂兄弟五人,高其位、高其佩是高尚義的後裔,故這一支與高其位、高其佩同族無疑。

鐵嶺發現《紅樓夢》人物原型

除《紅樓夢》作者外,鐵嶺市紅學研究者還在當地發現了《紅樓夢》中的人物原型。《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中提的烏進孝兄弟二人,其原型便是鐵嶺市汪荒地村始祖汪進忠、汪進孝兄弟。

汪荒地村是汪姓家族世代聚居之地,族中有《汪氏同宗錄》傳世。這本《汪氏同宗錄》是汪姓族人汪會卿於民國六年(1917年)據周圍十幾個村屯族人家譜彙集成篇的。

譜載,始祖汪進忠、汪進孝兄弟二人於清康熙初年由山東歷城移居鐵嶺汪荒地村,世代為。每年秋收之後,開始出售莊中所產糧谷及牛、馬等牲畜,籌備銀兩,採購土特產品,進入冬至後宰殺禽畜,憑借關東大地嚴寒自然冷凍後裝車,帶領莊丁押解車隊啟程進京,獻納一年的收穫。

《汪氏同宗錄》所載使我們不禁想起《紅樓夢》第五十三回黑山村莊頭烏進孝進寧國府獻納銀兩及土特產品的情景。曹雪芹通過烏進孝和賈蓉的話交待出黑山村至北京里程及方位。烏進孝說:。

書中提到的是指山海關外遼東地方,隱喻鐵嶺西北汪荒地村。因鐵嶺距京里程概數自古就有之說,即山海關裡700里,山海關外800里。以烏進孝從黑山村進京日期計算,載重馬車若每天走60里,25日可到北京。但由於,加上入關以後,故耽擱幾日,比鐵嶺至北京正常行程多用了六、七日。

康熙年間關外大雪也是實情。據康熙五年郝浴所撰的《銀州雪賦》和《雪後又賦》記載:銀州即鐵嶺縣城。

郝浴所記鐵嶺大雪是在康熙年間大年初二,烏進孝雪路進京時也是,年前年後,僅差幾日。季節時日巧合到如此地步,著實驚人。烏進孝說:,當是關內離京已近的氣候特點。

賈蓉又稱烏進孝。這就具體指明了黑山村在今鐵嶺市。因鐵嶺市大部村屯都可稱得是山坳,而汪莊頭領地也就是黑山村在遼河西北沿上,過去遼河大海一樣,故稱海沿子上。

從烏進孝進貢寧國府的稟帖中,也可以看出鐵嶺地區的影子。有人統計,稟帖中除白銀2500兩外,還有吃的、燒的、玩的三大類實物計45品,其中42品為鐵嶺地區農村土特產。稟帖所列的鱘鰉魚、兔、鹿、獐、熊、豬、羊、雞、鴨、鵝、榛、松、桃、杏、糯等物,均在鐵嶺縣志中見載,唯御田胭脂米及海參、對蝦、西洋雞幾類不是鐵嶺所產,但在鐵嶺年關市場和進京路上可以買到。

另外,烏進孝兄弟與汪進孝兄弟的關係也能從《紅樓夢》和《汪氏同宗錄》中找到證明。汪進孝兄弟是康熙初年移居鐵嶺的。而在第五十三回中賈珍稱烏進孝,,說明烏進孝年齡不小,故烏進孝進京送租可能在康熙後期至雍、乾間,與《汪氏同宗錄》汪進孝年紀相符。

以上為《紅樓夢》記述的情況。再看鐵嶺縣志記載的情況。《鐵嶺縣志·田畝志》中條載:

米地是以糧谷等實物繳納田賦的土地,以區別於繳納銀錢的田畝。余租地是農戶私自開墾的土地,後經自首申報或被查出按每畝交租銀五分,比銀地每畝加收二分以示懲戒。民國六年(1917年)版《鐵嶺縣志·鄉村志》載:。兩相對照,《汪氏同宗錄》之汪姓莊頭與《鐵嶺縣志》所載居地相同,都是城西五十里,系指汪進孝及其後裔無疑。

清朝入關前和入關初,八旗官兵靠旗地經濟維持糧餉。分給官員的土地稱,分給兵士的土地稱。份地由兵士家人耕種,官員莊田由官員指派莊頭管理。入關之後官員在關外的莊田,仍歸官員所有,由莊頭管理。

曹振彥入關前已由包衣升為四品官員,證明其多次因功陞遷獲賞,其在關外分得莊田不會少。而賈家(焦大語),應該包括關外遼東的莊田。祖上入關之後,關外莊田依然存在。《紅樓夢》書中記述烏莊頭進京送收穫品和銀兩的情節是符合歷史實情的。

將書中所述和《汪氏同宗錄》、《鐵嶺縣志》對照,進孝之名相同,兄弟二人相同,康熙年代相同,距北京的距離相同,與關外方位相同,年關大雪相同,書中所記農副產品與鐵嶺地區康熙年間所產相同,地處山坳海沿子相同。就是說,黑山村莊頭烏進孝並非子虛烏有,確有其人其事,其原型當是汪進孝。

遼河方言被寫進《紅樓夢》

《紅樓夢》中諸多方言詞語也與遼河流域方言契合。《紅樓夢》中的語言極為豐富,有高檔次的詩歌,也有不上檔次的方言。有人作過粗略統計,《紅樓夢》中的方言有幾百個詞語,其中遼河方言超過百句以上。

方言是一定地區的、基層群眾的、經常使用的口頭語言。其特點是只有其音,而無其字。即便用同音字來代替,可是寫出來一推敲也不像話。但我們在這裡所說的方言,就是《紅樓夢》中所說的假語村言。我們將這些方言粗略歸納為以下幾類:

表示時間:,即今天。(《紅樓夢》語)。,即過幾天的意思。(《紅樓夢》語)。,即方纔的意思。(《紅樓夢》語)。,即趕早的意思。(《紅樓夢》語)。,即眼前的意思。(《紅樓夢》語)。

反映語言:,即見人愛說話。(《紅樓夢》語)。,即嘮閒嗑。(《紅樓夢》語)。,即說些沒用的話。(《紅樓夢》語)。,即花言巧語的意思。(《紅樓夢》語)。

表示動作:,即遇著難處沒有辦法的意思。(《紅樓夢》語)。,即向後倒的意思。(《紅樓夢》語)。,即感冒了。(《紅樓夢》語)。,即反對的意思。(《紅樓夢》語)。,即埋伏的意思。(《紅樓夢》語)。,即隱瞞的意思。(《紅樓夢》語)。

表示情感:,即不好、煩人的意思。(《紅樓夢》語)。,即不滿的意思。(《紅樓夢》語)。,即可惜。(《紅樓夢》語)。,即不知羞的意思。(《紅樓夢》語)。,即恨極了。(《紅樓夢》語)。,即出氣的意思。(《紅樓夢》語)。

表示感受:,即心裡糊塗的意思。(《紅樓夢》語)。,即何必的意思。(《紅樓夢》語)。,即妨礙的意思。(《紅樓夢》語)。,即很疼的意思。(《紅樓夢》語)。,即別怪人家的意思。無事忙(《紅樓夢》語)。

表示狀態:,即老態龍鍾的意思。(《紅樓夢》語)。,即寡婦困難的意思。(《紅樓夢》語)。,即鴉雀無聲的意思。(《紅樓夢》語)。,即不成器的人。(《紅樓夢》語)。,即用老來壓人的意思。(《紅樓夢》語)。

表示名詞:,即小份子錢。(《紅樓夢》語)。,即路費、旅費。(《紅樓夢》語)。,即好吃的東西。(《紅樓夢》語)。,即兒孫們的意思。(《紅樓夢》語)。,即顴骨。(《紅樓夢》語)。,即頂替。(《紅樓夢》語)。

遼河流域的居民,大多數是坐地戶,還有少數是從河北、山東等地闖關東來的。人們說的話都是北方語系,經過多年演變已接近普通話,但也有許多方言流傳在基層群眾中。因此,儘管曹雪芹不出生在遼河流域,又沒在遼河流域生活過,但是,曹雪芹的祖先畢竟在鐵嶺地區居住二百多年,方言必然在曹氏家族中世代相傳。這樣,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進方言,是合情合理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