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悅林畫《紅樓十二金釵圖》
上個世紀70年代,由我市人物畫家周悅林創作的巨幅甌繡繡稿《紅樓十二金釵圖》,以精美絕倫的甌繡成品譽滿海內外。作品高1.4米、長4米,與另一幅蘇繡《春回大地》在香港同時展出。《春回大地》繡稿系程十發、唐雲、關山月、黃胄、李苦禪等12位畫家合作。甌、蘇這兩幅巨作以等價由港人購得,而這幅甌繡作品轉手之間又被美國一位收藏家以更高倍價轉購而去,旋於美國專事展出。此乃我市畫界與工藝美術界一大盛事,中央一位領導曾為此專門向市甌繡廠報喜。
港、美展出,轟動全國,以致此後有關傳媒相繼不絕地採訪、刊載。作品魅力使然也!那麼,作品本身的藝術魅力究竟何在?
作品由兩大塊面組成,背景盡去,十二金釵連寶玉及丫環在內16人,或正或斜,面向畫外。留白之背景,仿求傳統戲曲舞台之空靈而突出人物主體,只在畫之上下左右以四季花樹略加點綴。其意匠經營,頗似寶釵論畫之「該添則添、該增則增」主張:畫了春桃,添了夏荷,畫了秋菊,增了冬梅。原來,四季花實不止點綴之用,還有其構思上之獨特需要。《紅樓夢》書中原無四季花並時齊放及十二金釵同時出場之事。作者欲令十二金釵齊集出場,只有借王維「雪中芭蕉」,將四時原非齊放之花齊放之。四季花齊放,目的在突破畫面時空局限,為畫中諸釵之齊集出場而開路。換言之:通幅結撰是寫意的,但人各一面的人物群像則是寫實的。寫意的浪漫主義與寫實的現實主義相結合,可謂是傳統人物群像畫構思的創新。
兩大塊面分「對弈」與「觀畫」。對弈一場,釵、黛、寶玉,似按《紅樓夢》書中「三角關係」傳寫而來。寶釵穩重和平而內向,黛玉孤高自許而時露鋒芒。此刻,黛棋似勝一著,傾其身於前,銳利的目光直逼對方;寶釵一手握扇柄,另一手撫下腮,面對難局沉思對策;寶玉在全神注視雙方對局,似為黛棋之勝而自喜眉梢。按「對弈」之深層意蘊,乃釵、黛之愛情及婚姻命運之角逐,三個人物的性格及其微妙關係,就在這特定場合中顯現而出。
與「對弈」並持的「觀畫」,其畫中之畫,乃惜春之所作,由惜春與小丫環對軸而橫展,李紈居中為之論評。《紅樓夢》故事是立體的,畫面情節是平面的,不同藝術形式之轉型,自當有其不同的調度。作者無法讓寶釵分身來充任評畫之事。李之評說,娓娓道來,讓惜春與在旁的秦可卿會心聽評。且觀且評且聽的情景,逼真而生動,以至引動另二位不速之客姍姍而至,此二位當是探春與湘雲,手執畫軸的小丫頭轉側迎笑之。還有一位離群獨坐似迎春,像似看什麼《太上感應》經卷。
聯袂兩大塊面的人物乃十二金釵呼風喚雨的鳳姐。作者將她與她的巧姐兒安排在正幅畫卷之中腰。只見她左手按腰撐後,右手揮袖示前,移步徊環,宜嗔宜喜,環顧著通幅之群釵女兒。這呼風喚雨的鳳姐,既是書中關紐人物,亦是該畫構思中的一大關紐。
有了好的繡稿,還得有稱手的繡工繡藝,能與畫稿作者有所會心、能與畫中人物有所會神,然後引線以情、運針以神。一幅《紅樓十二金釵圖》,同時凝結著繡工們之才藝與心血。並且,畫中人、作畫人、繡畫人、讀畫人、解畫人,協合一體,形成了藝術的共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