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服飾探究

《紅樓夢》服飾探究

《紅樓夢》服飾探究

紅樓文化

        【編者按】從清代人物畫家改琦,到當代影視劇創作人員,對清代小說《紅樓夢》中人物服飾形象的塑造,大都以明

        代漢裝為模式。日久天長,大家也就對這一系列形象認可了,倘若有誰改為清代服飾,反而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同。我

        們在這裡探討一下紅樓夢中關於服飾的描述,似乎能看出些什麼來。

事實上,《紅樓夢》是清代小說,文中雖對描寫時代背景十分含糊,但書中的服飾形象,有一些是漢族歷代傳承的服飾,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著。如第四十九回中史湘雲穿著「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裡子裡外發燒大褂子」。「裡外發燒」是指衣服(冬裝)外表和裡面都用毛皮,清乾隆、嘉慶年間盛行。雖然目前「紅學」研究人士對曹雪芹卒年至少有三種說法,可是1763年除夕也罷,1764年初春也罷,都是指乾隆二十八年或二十九年。據此我們可以認為,這種富人借名貴毛皮以顯闊的裡外發燒皮衣流行一時,正是曹氏自己親身經歷的。

再有,黛玉初至榮國府時,見到王熙鳳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第四十九回中的李紈穿著「青哆羅呢對襟褂子」。襲人要回家探親時也是在「桃紅百子刻絲銀鼠襖子」外,再套上「青緞灰鼠褂」。「褂子」稱謂雖說明代時已有,但明代方以智《通雅·衣服》中說:「今吳人謂之衫,北人謂之褂。」徐珂《清稗類鈔·服飾》中說:「褂,外衣也,禮服之加於袍外者,謂之外褂,男女皆同此名稱,唯制式不同耳。」趙振民《中國衣冠中之滿服成分》索性認定:「中國古無『褂』字……蓋滿制也。」結合明人所說的「北人」,也可以認為是山海關、張家口外人。應該說褂子是清代人對肥大上衣的習慣稱謂。

第五十一回寫金桂的丫環寶蟾,穿一件「片錦(金)邊琵琶襟小緊身」,琵琶襟是一種曲襟,轉角之處呈方形,與清代缺褲袍一樣,是較為典型的馬上民族服式。琵琶襟馬甲在清代流行。

寶玉的服飾形象在書中多次出現,常描寫為「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第三回),或是「穿著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第八回),或是「穿著白蟒箭袖」(第十五回),還有「大紅金蟒狐腋箭袖」(第十九回)。箭袖雖說明代已有,但是人們穿著不多,主要限於射手等。因為箭袖即馬蹄袖,衣

服袖身窄小,袖端頭為斜面,袖口面較長,弧形,可覆住手背,以便不影響射箭且又可保暖。清代宮廷早期因極力主張「不廢騎射」,因此將箭袖用於禮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另外,繡蟒的袍,在明代時為職官常服,只有清代,才放寬穿著範圍。《大清會典》中曾記親王、郡王、貝勒以及侍衛、公主、命婦等人都可以穿蟒袍。區分等級的辦法主要是衣上的蟒數和蟒的爪數(如四爪、五爪之分)。

服裝面料中幾次涉及「洋」字,如第三回中王熙鳳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第四十九回中薛寶釵穿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絲的鶴氅」,均為舶來衣料。

髮型如第七十一回中,寫迎春房裡的丫環司棋梳著「鬅頭」,這是一種蓬鬆的高髻。清代人文康寫清代康熙末年雍正初年的《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中,即有「梳著大松的鬅頭」之說。這說明《紅樓夢》中服飾有不少直接描繪的就是清代服飾。

束髮冠

    第三回寫寶玉頭上戴著束髮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

    按:明劉若愚《明宮史》水集「束髮冠」條云:「其制如戲子所戴者,用金累絲造之,上嵌晴綠珠石。每一座有值數百金,或千餘金,二千金者。四爪蟒龍在上蟠繞,下加額子一件,亦如戲子所戴,左右插長雉羽焉。凡遇出外游幸,先帝聖駕尚此冠,則自王體乾起,至暖殿牌子止,皆戴之。各穿窄袖,束玉帶,佩茄袋、刀蛻,如唱《咬臍郎打圍》故事。惟塗文輔、高永壽年少相稱,其年老如裴--、史賓等戴之便不雅觀。」據此可知,寶玉的一身打扮,頗似明代少年公子極華貴的裝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