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三代放飛曹氏風箏

孔家三代放飛曹氏風箏

孔家三代放飛曹氏風箏

紅學研究

封婧

孔炳彰風箏作品《金猴獻瑞》獲中國首屆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山花獎」。 封婧攝

孔炳彰的風箏金猴獻瑞在日前舉辦的首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上獲得了山花獎。

北京喜歡風箏的人都知道曹氏風箏。這是孔祥澤、孔令民、孔炳彰祖孫三代共同努力研究、創製和不斷發展而形成的一個風箏品牌。

孔令民家無人姓曹,曹氏風箏之名,源自曹雪芹所著的《南鷂北鳶考工志》。曹雪芹是中國清代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的經典名著《紅樓夢》在中國無人不知,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寫過專門講風箏的書。

據孔令民介紹,1943年,他的父親孔祥澤大學雕塑學習,在幫助日本籍美術教授高見嘉十工作時,孔祥澤偶然得以見到曹雪芹遺著《廢藝齋集稿》。集稿共八卷,每卷講一兩種「鰥寡孤獨而無告者」用以謀生的手藝。《南鷂北鳶考工志》是第二卷,曹雪芹在此書中介紹了數十種風箏的扎製圖式、口訣以及風箏的放飛技巧。

書是日本人金田高價在中國購得的,金田珍視此書,不允許拍照,孔祥澤只能抄錄文字,摹繪圖樣。一個月後,還沒有全部抄完,手稿就被主人攜往日本,從此再無下落。

按《南鷂北鳶考工志》記載的口訣研製風箏成了孔家三代執著的追求。因為欽慕曹雪芹為殘疾人謀求生計的精神,他們把自己的風箏命名為曹氏風箏。

「曹氏風箏的最大特點是把南北風箏技藝有機結合起來。」孔令民說。

由於南北方氣侯不同,中國南北方風箏各有不同製作技術要求。南方風小,所以南方多軟翅風箏,輕巧易飛但抗不了大風;北方風烈,所以北方多硬翅風箏,結實抗風,但風小了飛不起來。曹氏風箏結合了軟硬兩種結構的特點,可以在不同的風勢下放飛。

曹氏風箏造型、畫工都非常講究,如製作人物、鳥獸風箏的頭部時,並不是平麵糊制,而是要經過幾道特殊工序,做出立體感很強的造型,放起的風箏猶如人物、鳥獸在空中的形態形象、優美。

這是外賓在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上觀看現場製作。小英攝

曹氏風箏的代表作是沙燕。每個沙燕造型都有象徵意義,表達著人們對吉祥幸福的嚮往。

比如,根據不同的結構比例,沙燕分為不同的種類:短小肥胖的「雛燕」象徵天真活潑的兒童,寬大的「肥燕」象徵男性粗獷的體魄,比例瘦長的「瘦燕」象徵女性纖細窈窕,「比翼燕」象徵夫妻百年好合。

風箏上的彩繪也有豐富的寓意。如比翼燕上的中心畫兩個尚未綻放的花骨朵,意為「互證丹心」;兩個燕頭上各有一綹白邊,意為「相偕白首」。

在上世紀70年代末之前,儘管對曹氏風箏的研究持續不斷,但製作風箏並非孔家賴以謀生的職業。孔祥澤是一位藝術造詣頗深的藝術家,他的職業主要是展會設計師,而孔令民則從事過多種職業:務農、做工、經商等等。

70年代末,孔令民開始在北京郊區的一些鄉鎮企業製作風箏提供技術服務。1980年,北京首屆花卉風箏展給孔令民提供了一個展示曹氏風箏的機會,他製作的風箏受到了人們的好評。從那以後,他參加過許多次國際國內風箏展和風箏比賽,每一次都載譽而歸。

後來,他辭去所有工作,在北京西郊買了個小院,潛心製作風箏精品。

三年前兒子孔炳彰大學畢業後,表示想學風箏製作。這讓孔令民感到十分高興。從素描開始學起,這個年青人進步很快:「現在他的風箏製作水平在很多方面已經超過我了。我們考慮合適的時候讓他進入美術院校學習,進一步提高藝術修養。」

孔家的許多風箏作品被中外博物館和風箏愛好者收藏,慕名前來購買的人很多,所以現在他們的風箏都是定做。由於都是手工精品,價格也較高,一件中型作品一般超過千元。

「我很願意讓更多的人瞭解這一中國民間藝術的美妙之處。」孔令民說。祖孫三人共同努力,用了一年時間,寫出了一本系統講述曹氏風箏的書—《曹雪芹風箏藝術》,於去年出版。

孔令民經常參加民間藝術展覽、去大中小學講授風箏藝術課程。對於殘疾人,孔令民更願意提供幫助,他說:「曹雪芹整理這門手藝的初衷,就是扶植殘疾人和窮人。所以有殘疾朋友到我這兒來,我都無償傳授。」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