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紅學

何謂紅學

何謂紅學

紅學研究

關於小說 《紅樓夢》 的學問。

沿革  

「紅學」一詞最早出現於中國清代晚期(據李放《八旗畫錄》載)。但當時僅是文人口中的諧謔語言,並非專指一門學問。到了20世紀20年代, 俞平伯 在其所著《紅樓夢辨》中正式將紅學界定為一門學問。以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而言,紅學的發展大體經歷了4個階段,即早期紅學、舊紅學、新紅學和當代紅學。

早期紅學  

主要是對《紅樓夢》進行評點、讚詠等。脂硯齋是《紅樓夢》最早的評論者的別號,其姓名不詳,觀其評語,當與 曹雪芹 關係密切。《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既是《紅樓夢》的早期傳抄版本,又是紅學的最初源頭。與脂硯齋同時評批《紅樓夢》的還有曹雪芹的親友畸笏叟、梅溪、棠材、立松軒、松齋等,後來人們將他們在小說手稿或抄本上面的批語稱作脂批(或脂評)。曹雪芹去世後,又出現過一批評點家,代表人物有王希廉、姚燮、張新之、諸聯、塗瀛等,後人稱他們為評點派。評點派在對《紅樓夢》的藝術分析、美學評價和前八十回、後四十回的辨別上有一定貢獻。

舊紅學  

主要指索隱派紅學。它不是對《紅樓夢》作文學批評,而是對小說的人物和故事進行政治的或人事的索「隱」,求索其中隱藏的所謂「真事」。如道光年間的孫桐生即認為賈寶玉是明珠之子納蘭容若,賈雨村是高江■。戊戌變法時期,改革派人物把《紅樓夢》界定為「政治小說」,索隱派於是大興。代表人物有王夢阮、沈瓶庵、 蔡元培 、鄧狂言等。他們認定《紅樓夢》是一部種族主義作品,其主要有3說:即納蘭成德(容若)家事說、清世祖與董鄂妃故事說和康熙朝政治狀態說。蔡元培所作《石頭記索隱》集中表現了索隱派的觀點。

新紅學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 的推動下用新方法對《紅樓夢》所作的研究。代表人物為 胡適 、俞平伯。胡適運用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搜集有關作者家世和小說背景的大量材料,由此明確肯定了小說作者是曹雪芹,查證了江寧織造府曹家與小說中人物、內容的相似之處,又據脂評線索提出前八十回為原著,後四十回為「高鶚所補」。俞平伯則將考證方法進一步運用到文學研究當中。二人都堅持認為小說是曹雪芹的「自敘傳」。新紅學使《紅樓夢》研究回到文學範疇,並對小說的作者和內容加以考證研究,得出了有根據的結論。

當代紅學  

1954年批駁新紅學派代表人物和他們在研究中沿襲的實證主義方法開始了當代紅學的研究。代表人物有李希凡、藍翎。用文藝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紅樓夢》是初衷,後來發展為政治運動則已不屬於紅學。50年代後期, 何其芳 的《論紅樓夢》和蔣和森的《紅樓夢論稿》在紅學研究中有較大影響;60年代後期~70年代持續出現了「評紅運動」,但成果不多;到了80年代,紅學研究出現了色彩紛呈的局面。由於改革開放,觀念更新,使研究工作開拓了新領域。

基本內容  

就歷史和現實研究狀況看,紅學主要包括小說批評學和曹學兩大基本內容。

小說批評學  

圍繞小說《紅樓夢》本身所作的研究。這是紅學最主要的內容。《紅樓夢》的思想成就和藝術成就不僅在中國獨一無二,在世界上也屬罕見。對小說的思想內涵、藝術特色、典型人物的研究分析應放在首要位置上。50年代,人們側重於對小說中人物特別是賈寶玉的研究,對這一形象的意義,出現了市民說、傳統說和農民說。農民說因過於牽強無多大影響;而市民說和傳統說卻使紅學家分成兩大陣營,從50年代至80年代爭論了近30年。80年代中、後期,隨著社會的開放,人們思維的拓展,研究家們開始從文學、美學的廣闊領域對《紅樓夢》展開全面深入的探討研究。所涉及的問題如賈寶玉性格、《紅樓夢》的結構學、小說視角、人物形象類型等,都有許多新的創意。進入90年代後,人們開始從更廣更寬的文化角度對《紅樓夢》作更客觀全面的研究,把它放在中國歷史、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已初步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曹學  

對《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研究。人們常稱的紅學考證或考證派紅學,大多在曹學範圍中。曹學一般包括曹雪芹的身世、祖籍、生平、創作、家庭背景、文物等的研究,這些都是歷史故實,須有翔實的資料和實物加以甄別論證。紅學中爭論最多的問題實際上是有關曹學的問題,如曹雪芹的卒年歷來有壬午說、癸未說和甲申說;曹雪芹的祖籍有遼陽說、豐潤說;曹雪芹的葬處有張家灣說、香山說。曹學始自新紅學派的代表人物胡適,繼之有周汝昌,今則有馮其庸。馮其庸搜集考查了大量文史資料,有《曹雪芹家世新考》等多種著作。

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