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極目空斷腸:湘雲的結局
史湘雲是釵、黛之後的又一女主角,周老先生甚至認為她才是真正的第一女角,因此她的命運向來是《紅樓夢》研究者爭論的焦點之一。《紅樓夢》未完,但大多數人物的結局都可從前八十回種種跡象裡猜得八九不離十,唯獨湘雲彷彿是曹雪芹故意設下的難題,連脂硯齋也偏偏在此吝嗇起筆墨來,除了一句「若蘭在射圃所配之麒麟,正此麒麟也」再無其它。
關於湘雲的後半生,大致有幾種說法,一是嫁給衛若蘭後婚姻短暫,年輕守寡;一是終與賈寶玉結締;一是「淫奔」寶玉;近來還有衛若蘭是同性戀之一說。
如果是衛若蘭早逝、湘雲守寡,曹雪芹沒有必要在已有李紈和寶釵(寶玉出家後她等於守寡)之後再安排同樣的故事。十二釵結局各自不同,黛玉淚盡而亡,寶釵為寶玉所棄,元春死於宮廷或政治鬥爭,迎春被丈夫蹂躪致死,探春遠嫁,惜春出家,妙玉落入風塵,王熙鳳家敗獲罪慘死,李紈守寡、子貴而身亡,巧姐淪為村姑,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湘雲的結局不會與上述任何一種相同。「守寡說」是不成立的。
湘雲是否嫁給賈寶玉呢?我們只是看到,她從未將「兒女私情」放在心上,寶玉挨打連寶釵也情不自禁「眼圈紅了」,湘雲卻未有任何表示;寶玉因紫鵑戲言而發瘋病,湘雲是唯一一個心無介蒂與寶玉開玩笑的女子,對寶玉他是兄弟姐妹之情而非男女之情。湘雲雖然豪放卻不像林黛玉那樣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她的不羈多是表現在愛穿男裝、大說大笑、飲酒作樂上;對於婚姻在第三十一回提及時她也未有任何不滿或愁悶的表現;她不像寶釵那樣熱衷,卻也勸過寶玉要懂些仕途經濟。她的教養和思想注定了她不會像紅拂一般勇敢追求愛情。
蔡義江先生認為「白首雙星」是指湘雲與衛若蘭婚後不久就如牛郎織女般離居直至白頭。我較為同意此種觀點,那麼金麒麟又是怎樣成就史、衛婚姻,他們的悲劇又是怎樣釀成的呢?
衛若蘭在秦可卿出殯中出現,可知他與賈家也是世交。他的名字與馮紫英並排,書中對馮紫英與寶玉的交往有多次描寫,馮紫英是書中少見的頗具幾分豪氣而不同於賈寶玉之流的脂粉氣的男子,可以推知,衛若蘭與馮紫英家世、性情都相近,也必是寶玉的好友。因此可能在類似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增茜香羅」中那樣的酒宴場合,賈寶玉將金麒麟贈與衛若蘭,他當然不是喜愛衛的容顏,他們之間純粹是男子的友誼,正如寶玉與馮紫英相厚卻並無對蔣玉菡那種愛慕之情一樣。大概是衛若蘭見到金麒麟贊「大有文彩」,寶玉就欣然相贈,這也是一段「俠文」。
在「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一回中,其實已明確寫出湘云「眼看有婆婆家了」,第三十二回襲人還向湘雲道喜,毫無疑問曹雪芹是在向讀者說明湘雲的婚事肯定與麒麟也就是肯定與衛若蘭有關。奇怪的是,賈寶玉因邢岫煙定親而流淚感歎,也為迎春的出嫁傷懷吟詩,但對與他更親密感情更深的湘雲,整個前八十回裡卻從未為湘雲的親事而有半點歎息悲傷。對此有兩種解釋:一是第三十一回中湘雲說親沒有成功,她的婚事要到八十回後才確定。可能是在某種機緣下,某個能在湘雲的婚事中起一定作用的人——象與湘雲極熟又有地位的南安太妃——無意發現衛若蘭有一個與湘雲相似的金麒麟,一時高興自願為媒,而史家本不重視湘雲婚事正好順水推舟,極其偶然又極其僥倖地成就了這段美滿姻緣。二是寶玉知道她的未來夫婿是他的密友衛若蘭,不僅相信湘雲終身有靠,更認為他們是柳湘蓮、尤三姐這樣的癡男怨女天生一對,由衷的為他們高興。不過,我認為還是第一種可能性更大。
張愛玲曾將這種盲婚啞嫁比作抽獎,史、衛二人顯然是中了頭彩,所以才有「纖手自拈來,空使鶯啼燕妒」。鶯、燕在此大概指寶釵、黛玉二人,寶釵丫頭名鶯兒,黛玉丫頭名紫鵑、雪雁,同為鳥類。寶釵要「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好不容易才得到寶玉;黛玉卻「歎今生,誰拾誰收」,心願未了,都不如湘雲幸運。
但好景不長,湘雲、衛若蘭正在幸福之時,厄運突然降臨,致使二人夫妻永離。這個厄運與四大家族的衰敗不可能沒有關係,曹雪芹不會為了湘雲而去描寫另一個毫無關聯的故事。我認為在賈寶玉獲罪入獄後,衛若蘭很可能仗義執言,上書朝廷或是撰文為其辯解,或結黨連派欲為寶玉脫罪,因此得罪權貴和政敵,加上史家已無力蔭蔽,衛若蘭終被發配流放到邊遠之地。畢竟除了死亡,除了戰亂服役,古代中國只有發配流放才可能使感情深篤的夫妻分離。做官的即使貶職也可攜眷,像蘇軾到了惠州也還帶著朝雲。當然曹雪芹不會直接寫明來龍去脈,為保持整本書的統一,他不會觸及朝政。衛若蘭就如同明代大儒楊慎一樣,充軍萬里,與湘雲兩地分居,相思到老。
這種命運,在與湘雲有關的詩文中多有暗示。湘雲詠白海棠詩中有「玉燭滴乾風裡淚」之句,與李商隱的「春蠶到死思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何其相似,正說明她「寒塘渡鶴影」的孤清生活與痛苦思念。湘雲又多次提到嫦娥,如「幽情慾向嫦娥訴」、「自是霜娥偏愛冷」,我們會聯想到李商隱的另一首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如果以嫦娥喻湘雲,靈藥喻金麒麟,是不是說如果湘雲沒有金麒麟,也就不會引出這段悲劇了呢?書中又以湘江水逝隱喻湘雲婚姻生活的短暫,湘江的典故來源於舜帝南巡造成娥皇、女英的悲劇,影射出衛若蘭獨自遠遊、湘雲終日悲傷的結果。而他們夫妻感情極好,若非被迫,衛若蘭又怎會拋下愛妻遠走呢?
在這種來自時代、社會以及九重宮闕的巨大壓力面前,人的追求、感情、理想顯得多麼渺小。即使是湘雲這種「英豪闊大寬宏亮」的女子、即使是「廝配得才貌仙郎」的美滿婚姻也逃脫不了厄運的摧殘,落得「雲散高唐,水滯湘江」,「轉眼兩鬢又成霜」。悲劇的意義就在於將美好的東西毀滅,而毀滅的方法雖然千差萬別,毀滅的來臨卻都無力抗拒,這是這本巨著的不朽之處。曹雪芹內心的痛楚通過湘雲再次淋漓盡致的對我們表露和吶喊。
楊慎的夫人黃娥是著名的才女,楊慎流放到雲南時,曾有詩云「天涯極目空斷腸,寄書難,無情征雁,飛不到滇南!」想必曹雪芹在後數十回中也用湘雲的筆墨寫出過同樣淒美動人的詩句吧,可惜我們永遠看不見了!